|
发表于 2016-11-24 09: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是大实话,不过您想过出现这些弊端的根本原因没有,如果你不千方百计给企业通过环评,人家会找你吗,人家会找一个能过的单位,你不对审批部门点头哈腰,人家会给你好脸色吗,有些领导会千方百计刁难你,甚至排挤你?归根到底是部分审批部门相关人员腐败,如果审批部门不用插手环评业务,让环评单位真正发挥市场作用,公平竞争,凭技术报告确定项目能不能过,而不是凭关系,那么楼主所说的问题也几乎不存在了。本人在这里只是发表了环评人自身的问题,对于体制问题,当然也很严重,管理部门思路同样不清,从中央到地方没有一个清晰的指挥棒,不清楚环评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凭自己的喜好而不是专业和实际需求,指挥棒乱舞。造成的结果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权力寻租,基层管理部门把环评审批当做唐僧肉,打着备案登记、专题评审会、程序审批等名义为自己捞好处。
二、管理混乱,不管是不是自己职权范围的事情,发改,土地,规划,水务,水利,安监、林业等等部门的事情都要掺乎,出了事自己又兜不住,首当其冲的被批背黑锅。
三、程序复杂,时间冗长,一个项目前前后后要搞个几个月甚至几年,审批前置一个一个又一个,评审会开一遍开二遍,甚至一个简单的没什么太多污染的报告表项目也要上会,说白了是又想揽权又不想承担审批责任,企业不怨声载道才怪,环评就是这样被推到风口浪尖的。
三,无良专家随口随意,现阶段各地的评审专家产生极为不规范,不管是不是专家,有没有专业水平都混到环评专家队伍里来指手画脚,这个专家这么说,那个专家那么说,说到底大多都是胡说。目的只是为了拿几个评审会,刁难刁难环评单位和项目业主。
说不完,总之,体制问题是高层的事情,环评人自身的问题靠自身解决。所以,本人在体制内干十二年也不是说没有体会,主要是话分两头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