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四章 统计指标
第三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定义
1、相对指标:是质量指标的一种形式。就是应用对比的方法,将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加以对比计算的一种比值。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中某些相关事物间数量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表现形式为①相对数、②比重、③比例、④速度、⑤程度、⑥密度。
2、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⑴复名数:即以分子分母的复合单位计量。如吨/千元。
⑵无名数:常用①倍数、②系数、③成数、④百分数、⑤百分点、⑥千分数。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
①为认识事物发展的质量与状况提供了客观依据。帮助了解总体的任务完成情况、内部结构比例状况、一事物在另一事物中的普遍程度、强度和密度。如增加值率是反映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②提供了现象之间的比较基础。如产品不同的企业不能比产值,但可对比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值能耗。
三、相对指标的分类
根据研究目的和对比基础不同,相对指标分为:①结构相对指标、②比例相对指标、③比较相对指标、④强度相对指标、⑤动态相对指标、⑥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⑦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其中比较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属于两个总体间对比,记忆方法:比较强。其余的指标是同一总体内部对比。
(一) 同一总体内部之比
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统计工作中最常用的相对数。用来检查和分析计划执行的进度和均衡程度,反映计划执行的结果,作为编制下期计划的参考。要求分子分母在指标的①内容、②范围、③计算方法、④计算单位⑤时间长度一致。
1.
2.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用于计划执行过程与时间进度的要求适应与否。可以逐日、逐旬、逐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计划执行的均衡性。
3、结构相对指标:反映总体内部组成状况的综合指标,以揭示事物的性质及其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比例相对指标: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综合指标。
5、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发展速度。同一总体中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的数量之比。反映现象发展速度。
(二) 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
1、比较相对指标:反映同类总体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发展的差别程度,可与标准(平均)水平比较。可以用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进行计算,更多的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进行比较。
2、强度相对指标: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反映
现象的①强度、②密度、③普遍程度、④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一般分子、分母
可以互换。有正、逆指标两种计算方法,特例人口密度指标只采用一种方式计算。
四、相对指标统计要求
⑴要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根据研究的目的,从现象的性质、特点出发。
⑵要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①经济内容②统计范围③计算方法④计算价格⑤计算单位有可比性。
⑶注意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的结合使用:相对指标是抽象化的比值,掩盖了现象的绝对规模和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