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GIS是对描述地理环境信息的地理坐标及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制图的计算机软、硬
件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系统。它具有强大的分析、叠加、采集、储存、预测等功能。目前GIS凭借其自身的
优势,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层面。在本次的生态环境评价中,我们也采用了GIS方法,
利用它的计算和输出优势,形象地表现出评价的分级结果。
评价方法及技术流程
1评价因了的选择评价因了的选择,一般要遵循三个原则,即最大贡献率原则、稳定性原则和可行性
原则。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调查资料,并经过典型地域实地走访后,确定出自然资源生态系
统(TI)、地质环境(T2)、经济环境(T3)和社会环境(T4)四大方面共同构成生态环境系统的评价整体,
这四大方面又由诸多影响因了构成,构成评价体系的层次关系。按各评价因了和指标问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将所有的因了和指标按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按照由高层到低层的层次排列,表明上下层指标和因了的相互
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2评价单元的确定与定量化评价单元是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的基本区域,在评价单元内,其地形地貌、
土地气候等基本属性要一致。本系统按照划分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依据,将四川的区域生态环境分为
四个级序。其中工级2个,II级5个,II玖19个,IV级22个。工,II级反映区域气候及区域一、二级地貌
控制的大区域生态环境区;III IV级主要反映受地区性地貌控制的基本生态环境分区,经III IV级筛选,归
并处理后全川划分出了犯个基本生态环境分区作为本次调查评价的主要对象。
为了改变传统地学与环境研究中的定性描述为主的状况,本文引进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实现全要素的
定量化表示。研究区评价单元的定量化,不仅实现所有参评因了的定量化,而且使参评因了落实到每一个基本分析单元,为进一步做模型计算奠定了基础。同时,使定量分析结果在空问区域的横向对比和时问序列的
动态分析方面都更为客观和准确。
在四川省生态环境评价中,以30m x 30m的栅格作为基本分析单元,同时采用统一的地理坐标,使不同
因了的栅格单元数据具有良好的空问匹配性,有利于进行逻辑代数运算,满足评价和查询的需要。
3指标的量化赋值建立一套能全面反映生态系统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应用方法是比较复杂的基础性
工作,定量评价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取的评价指标和确定的评价标准的正确性。
评价指标确定后,用它们直接去评价是困难的,因为各评价指标之问的量纲不统一,没有可比性,故必须对
各指标进行量化处理。量化处理的方法很多,较为简单的方法是将他们量化分级,根据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
大小,分为若干级并赋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