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水利水电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报告书编制要求(1)
--------------------------------------------------------------------------------
第一节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内容和要求
评价大纲是具体指导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文件。评价大纲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有关的文件要求,在进行环境现状初步调查后编制。
一、前 言
简述工程位置、工程简况,立项过程(含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区域水利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及主要技术文件审批情况,工程开发任务与建设必要性。环评任务委托及大纲编制前已进行的环境初步调查情况。
二、总 则
1、评价任务由来,说明立项要求,环评任务委托单位及评价委托书。评价目的,说明为减缓不利影响,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并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等内容。
2、编制依据要分层次,列出评价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评价技术规范、标准和工程技术文件。
3、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环境功能要求,明确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等保护目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和防止生态破坏的要求。列出各项环境敏感目标的对象、位置及其与工程的距离,敏感程度。
4、评价标准。根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的标准,列出地表水、环境空气、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排放控制标准。
5、评价工作等级及重点。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技术标准的规定,针对工程特性和环境状况,列出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说明确定评价等级的主要依据或指标。说明应重点评价的环境要素及因子,评价工作的重点。
6、评价水平年。按工程施工建设、运行期和环境因子变化特征,确定本工程现状评价和预测水平年。
7、评价程序。按评价准备、调查、测试、大纲与报告书编制阶段,列出各评价阶段及主要工作,复杂项目可用评价程序框图表示。
三、工程概况
1、流域规划概况
要说明流域规划及开发利用状况,本工程在有关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水利、环保、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协调一致性,建设的必要性。
2、工程概况
主要内容应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编写。说明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规模,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工程施工布置及进度,水库淹没、占地与移民安置规划,工程运行及水库调度方案等。
(1)工程地理位置。包括流域位置、行政、交通位置等。给出工程地理位置图。
(2)工程任务和规模。概述工程开发任务、目标、工程组成及规模。列出工程特性表。
(3)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包括工程及主要建筑物级别、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型式、规模及工程特性。给出工程平面布置图。
(4)工程施工布置及进度,包括施工条件、天然建筑材料、施工导流、截流、主体工程施工、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施工总进度与工期。给出施工总布置图。
(5)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列出主要淹没实物指标。移民安置规划中,重点介绍生态环境现状、农业及二、三产业安置环境容量,农村移民安置、城镇、专项设施迁建规划中与资源、环境关系密切的内容,如后备土地资源、城镇环境功能分区、生活饮用水源、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规划、绿地规划等。
(6)工程运行。说明水库调度方案,工程修建后径流逐月变化,并用图、表量化表示。
四、环境概况
1、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自然环境应阐述工程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区域地质、地震)、气候、水文、土壤等环境特征。对与环评关系密切的要素应作详细介绍。
生态环境:应分别说明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征(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态体系的组成和特征。工程涉及珍稀物种及生态敏感区,应根据初步调查成果,列出珍稀动、植物类型、栖息地范围及其与工程位置的关系。
社会环境:说明工程区人口、民族、国内生产总值、土地利用现状、产业结构、人均收入、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概况。
2、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当地环境监测资料,或初步实地监测,列出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监测成果表,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3、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工程区与环评相关的水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洪涝、干旱、风沙)、生态破坏(森林、草场锐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及社会环境问题等。
五、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内容及重点。工程分析主要是分析工程对环境的作用因素(如坝闸阻隔、改变水文情势等)和影响源(施工废水、废气、噪声污染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工程分析应注意工程与环境的相关性,并通过工程特性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分析的重点;影响源强、污染物排放量应要求定量分析。主要分析以下方面:
(1)工程施工。通过对施工布置(主体工程、附属建筑、料场、渣场)、施工方式(开挖、填筑、运输)、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技术及工艺流程)以及物料平衡、储运的分析,了解各类污染来源、数量、分布和排放方式、时段情况。
(2)淹没、占地。通过水库与工程特性指标(如库容、库面、库深)和工程占地分析,了解淹没、占地对土地资源、植被、动物栖息地、生态敏感区影响程度、范围。
(3)移民。通过移民数量,农村、城镇迁建区域及分布,开发方式、安置去向,分析移民与社会经济、土地资源(数量、质量)、水土流失、生态、生活质量变化的关系。
(4)工程运行。通过坝闸阻隔、工程调度及水文情势、水资源变化,分析对河流水质、径流、泥沙、水生生物等关系。
2、工程分析方法。应说明拟采用的资料分析、类比分析和物料平衡计算等方法。
六、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成果是评价的基础。本章应重点阐述各项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内容、范围及方法。
1、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应涵盖工程影响区(水库及上游区、移民安置区、施工区、灌区、受水区、工程下游区等),并明确具体范围、面积。生态完整性评价应按规范要求,延展一定范围。水、气、声环境根据评价要求,确定监测范围及断面(点)。一般环境调查范围应适当大于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调查范围依各自特点确定。
2、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调查。应对工程区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水资源、土壤及水土流失、陆生生物与生态、水生生物与生态、珍稀濒危动植物,环境敏感目标调查提出明确要求,必要时列出调查提纲及调查表。并要了解生态环境历史演化及发展趋势,演变的基本特征,对人为、自然干扰破坏的因素进行分析。
3、社会环境现状调查。应按工程涉及行政区,对人口、社会、经济、生活质量等调查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4、环境质量监测与调查。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等标准和方法,根据确定的评价工作等级开展调查和监测。给出监测项目及断面(点)布置图。
5、环境现状评价。根据环境调查与监测结果、对环境质量、生态状况,按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方法,提出现状评价技术要求。
七、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1、环境影响识别。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和所处区域环境特点,在工程分析基础上,分层次全面列出受工程影响的环境要素及因子,逐一识别影响范围、影响性质(有利和不利、可逆或不可逆、连续或叠加)、影响程度(大、中、小)、影响时间(长期、短期)等。列出环境影响识别矩阵表,用行列表示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及因子,工程项目及作用因素、影响源、影响区域。用规定符号或图例表示识别结果。
2、评价因子筛选。在影响识别基础上,根据影响程度、性质、影响的重要性(如涉及敏感目标),筛选出评价重点环境要素及因子;一般环境要素及因子。
3、环境影响识别一般采用专家判断法、识别清单、识别矩阵法。用系统分析法,列出评价因子层次系统。
八、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专题设置
本章根据各项评价环境要素工作等级、环境特点和工程特性,详细说明预测内容、预测方法、预测范围、预测时段及拟采用的预测模型及有关参数估值方法。
1、预测内容和方法。按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确定预测内容和方法。对重点评价项目,提出拟采用的预测模型,并要求定量分析和评价。
各单项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应根据工程特点确定以下全部或部分内容及技术要求:
(1)施工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涉及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水土流失、生态(动植物)、人群健康等众多环境因子。本节主要提出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方法的技术要求。其它内容列入相应评价项目。必要时,也可将水、气、声、固体废物作为单项环境影响评价,逐项列出预测内容与方法。
① 水环境
根据施工设备、施工工艺、施工方式,说明砂石料加工废水、基坑废水、砼加工废水、修理系统含油废水等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及对受纳水域水质的影响预测内容。当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大时,说明采用的悬浮物、COD数学模型及计算分析方法,确定污染带分布。污水排放量较小时,说明采用的类比分析方法。污染物排放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
② 大气环境
根据砂石料加工系统,砼拌和系统、土石方开挖的工程量和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物料储运、施工机械运行等,说明对粉尘、扬尘、尾气、燃油废气排放量、污染物及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预测内容。工程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应预测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粉尘、扬尘说明工程加工系统运行及物料运输方式产生的粉尘、扬尘预测内容。施工机械的燃油废气排放,应提出拟采用的无烟囱排放简化的扩散模型及计算分析方法。
③ 声环境
应根据施工设备布置、规模大小、施工交通线路、车流量,敏感目标与工程相对位置和距离,说明各类施工机械设备运行、车辆运输、爆破等排放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内容。
声环境评价方法,应按声环境评价规范要求,提出拟采用的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预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要求列表表述不同距离和敏感目标处的噪声值。
④ 固体废物
根据施工方式和工程量,提出施工生产废料、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量。评价固体废物处置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内容。
固体废物评价提出拟采用物料平衡法计算分析等方法。
(2)水文情势分析
对工程建设固拦蓄、引水、调水改变河流、湖泊等水体天然性状;引起的径流量、流量、流速时空分布变化、泥沙冲淤变化,工程引起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变化,提出具体分析内容。
预测方法:提出拟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
(3)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根据工程特性、环境特点和评价工作等级,应确定以下影响预测评价内容:
①水温:水温结构、下泄水温;
②水质:环境水力学特性,有机质、重金属等污染、水华、富营养化等;
③底质:重金属、有机淤泥等。
水温、水质应提出拟选定的河流零维、一维、二维数学模型,湖(库)、河口水质模型,以及参数率定、模型验证等技术要求。
(4)局地气候影响预测评价
提出对气温、湿度、风、降水、雾等的影响,局地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预测内容。预测方法:根据工程特性,确定类比分析,数学模型及实地观测方法。
(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根据工程特性和生态环境初步调查结果,应确定以下影响预测评价内容:
① 生态完整性评价:对区域生物生产力,景观生态体系稳定状况的影响。
② 对陆生生物与生态的影响: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植被类型、数量及分布;野生动物种类、栖息地及数量、分布;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状况;珍贵濒危、特有动植物种类、数量及分布;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等。
③ 对水生生物与生态的影响: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底栖生物、高等水生植物、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珍稀濒危、特有水生动物种类、数量及分布,水生生态系统及稳定状况;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及主要物种、资源等。
④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包括工程扰动地貌、损坏植被、开挖、弃渣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类型、数量、分布及危害。
⑤ 对湿地生态的影响:包括工程区河滩、湖滨、沼泽等地下水、土壤性状变化及物种多样性变化。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应根据工作等级及预测需要,确定拟采用的资料分析、野外调查、生态机理分析、遥感数据图象处理及解译、生态制图以及3S技术等方法。
(6)土壤环境、土地资源的影响预测评价
根据工程建设占地、水文情势改变,提出对土地利用、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潜育化、土地沙化、荒漠化等影响预测评价内容等。预测方法:提出拟采取的资料分析、实地调查,遥感分析法等。
(7)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应根据区域地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背景和工程施工、运行特点、确定对诱发地震、水库渗漏、崩塌、滑坡、泥石流、浸没、湿陷等影响预测内容。预测评价方法主要利用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分析。重点不良地质环境问题提出进行必要的实地调查和预测评价方法。
(8)社会经济影响预测评价
在分析工程综合效益基础上,提出工程建设对防洪安全、提供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以及改善灌溉、供水的作用;预测工程兴建后对当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水产、航运、旅游、城市化进程、人口发展、就业、科技、文化教育、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影响预测内容。
社会经济预测评价的方法,应根据工程规模,确定拟采用定性分析,或费用-效益分析,环境、经济、能源模型,生产、生活、生态模型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9)移民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根据淹没实物指标和移民安置规划,从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分析评价区移民环境容量及内迁外迁的环境可行性;对农村移民土地开发、后靠安置结合当地植被和土地利用状况、后备土地资源,分析土地适宜性;发展种植业的生态适宜性;开发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城镇迁建规划,专项设施迁建,应论述环境功能分区,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的环境合理性。预测移民安置后的经济发展,纯收入、生活质量、居住环境质量的状况。列出安置前后人口、耕地、经济收入、环境容量分析表。
移民安置对环境的影响预测评价方法,应针对淹没人口、耕地、林地等数量及生态敏感程度,确定拟采用的资料分析,实地调查、遥感分析等方法。
(10)人群健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根据当地医疗卫生条件,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情况,结合工程兴建后水环境、居住环境卫生的变化,提出工程建设对自然疫源性疾病、介水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的影响,以及环境的变化和疾病流行对移民、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健康的影响预测内容。
人群健康影响预测方法,应根据影响程度确定拟采用的环境医学数理统计、疾病传媒生态机理分析、卫生检疫测试、对比分析等方法。
(11)景观与文物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根据工程施工活动、蓄水引起的环境改变,说明工程周围风景名胜区、疗养区、温泉等重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窟、石刻等文物,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和距离,提出对景观和文物淹没或损坏,以及感观视觉的改变等影响预测内容。并从经济、美学、历史、科学价值观进行评价。预测评价方法可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必要时提出现场调查,或数学图像模拟等方法。
2、预测范围。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评价工作等级、工程和环境特性。预测范围的确定应符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并确定具体面积大小。
3、预测时段。一般分施工期和运行期。有的评价项目影响仅在施工期,如声环境、大气环境影响;有的评价项目影响在施工期、运行期全过程,如水环境、生态环境。具体说明预测水平年或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