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是张轲老师的改造比较偏公共空间,是给到周边居民共同生活环境的直接改善。我的改造属于私人住宅,外人比较难进入空间内去感受,但借助了《梦想改造家》节目其实也是一个广泛的传播,让更多人能知道普通的家庭,普通的房子也可以通过设计师的改造,成为适合生活的样子。 ![]()
![]()
灯市口L型之家改造 by B.L.U.E. 还有就是希望我的设计能让过去希望住在老城区,但由于环境原因放弃,选择搬去公寓的人们能改变他们的想法。毕竟居民是直接影响到未来北京老城区状态的主导因素。
Q3:回头看您在节目上做的两个胡同改造项目,你觉得最后获得的收益与您的付出是否成正比? 青山周平:做的两个胡同改造项目都没有具体收益的设计费,但有两个方面是比较难得的。 第一个,《梦想改造家》作为电视台节目,它的传播力还是比较大的,让更多人关注到设计这件事情。过去很多建筑师做的事情和老百姓还是比较有距离的,比如说明星建筑师做小区规划,有意思的美术馆等等,建筑业内人很关注的动作,但对于95%以上的普通人来讲还是有距离的。 ![]()
未读书店 by B.L.U.E给城市年轻人的一个小空间,没有书架,只有十八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椅子,上面放着同样的书。 通过这个节目和赞助商的支持,我们免费设计,做的事情现在是和大部分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虽然没有直接经济上的收益,但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好的事情。 第二个,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没有节目组、赞助商,我们也就参与不了北京胡同老房子的改造。这两个和北京城市有关的项目对我来讲很重要,是典型的北京胡同家庭的房子改造。 ![]()
青山周平提出的“400盒子社区”想法。每一个居住的盒子单元都可移动,自由变换出不同形状的公共空间。 而且这不是说单纯地关乎房子好不好看的问题,而是希望北京要继续保留现在的多样性,让有钱人、没钱人、当地人、外地人、年轻人、外国人各种各样的人融合在一起的特质。这是北京城市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通过这两个项目可以让我思考到北京的社会问题、城市问题。 ![]()
“400盒子社区”居住的单元 如果没有这个节目,我们是无法做到这两个事情的。
关于事务所 Q4:您和您事务所通过节目和媒体迅速成为了明星建筑师与明星事务所,您怎么看待名气这个东西?您对您事务所未来的发展思路有想按照项目营销和品牌传播的思路来走吗? 青山周平:我希望能利用名气,通过项目、建筑去传播我的想法,也可以让更多人关注我所做的事情。其实对我来说本质上并没有改变,还是想做出好的作品。 ![]()
2016年11月13日,青山周平在广州《拙见:设计——生活的觉醒》活动上分享“家的另一种可能”。 对于项目营销和品牌传播我们并没有考虑太多。事务所成立两年多,现在的问题是电视节目的传播力,让很多人以为我们是专门做小户型改造的,或者是室内设计,所以现在事务所项目基本以室内项目为主。 ![]()
![]()
原麦山丘华贸店室内设计 by B.L.U.E 希望之后能有一些优质的建筑项目,像现在正在推进的北京白塔寺旁的胡同里的开放艺术工作室项目。虽然现在有一些项目的邀请,但毕竟建筑的项目周期比较长,只能慢慢来。但我们关注的方向还是会在这方面上。 ![]()
![]()
望塔·窥院 by B.L.U.E. 荣获“北京小院儿的重生”——2016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大赛优胜奖。
关于学业 Q5:您在清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您的实际创作思路上有没一些帮助? 青山周平:其实读博我不是为了拿学位,也不是为了当老师,目的还是为了对自己设计方面有好的影响,因为理论和实践要结合。如果每天都处于画图的状态,很难会有突破的想法。开始读博前我在事务所工作了7 8年,实践方面已经差不多了,理论与实践的反复过程,对新思路的开拓会比较好。 ![]()
B.L.U.E建筑事务所 然后在中国需要各种关系,我作为年轻的外国设计师,之前都是在外国事务所工作。和高校的人没太多联系。中国或多或少都还是比较有区分圈子的,高校的、职业的、海归的,我想通过高校老师和同学打通这个关系,同时也是为了之后的事务所发展。 ![]()
青山周平在B.L.U.E事务所 后记:对话过程中,青山周平的声音虽然略显疲惫,但谈论到项目和设计的时候,娓娓道来之中依然带着一股坚毅。无论他埋头于模型与图纸堆里、下到混乱的工地之中、甚至站在演讲的舞台之上,不改的是那一份对建筑设计的执着,或许这就是一个追梦的职业建筑师最迷人的模样。
登录Mahoooo.com,满足你对建筑的所有好奇! 本文为马良行MAHOOOO的原创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关注公众号咨询。相关资料和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