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关:试场应对 到了考试的日子,除了按时到场,注意两场后的适当休息等生活细节外,更重要的是在头脑中思考应答。 在《公共基础知识》中,记忆的东西居多,平时准备若充分,答题正确率应该有保证。应注意的是,在做“行政公文与处理”时要将指定教材中的“行政公文的目的、意义”等这些所谓“抽象的”、“繁琐的”、“不重要的”东西切实用到试场应答上去。比如有人认为,书本上连公文应当应用的墨水型号、种类都写在上面,这些东西太锁碎、太具体,也不重要,因而就不去复习。等考到时才悔之晚矣。其实转念用那些“抽象的目的、意义”一想,你就会很有兴趣:为什么连公文所用的墨水型号都规定,这不是由公文的严肃性、久存性决定的吗?总之,命题的不是我们,我们想当然地划分“重点”和“非重点”,若有意外,损失的是我们自己。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只要平时复习和练习时下了功夫,应当没什么问题,但有几处细节需注意:(一)第一部分“知觉速度和准确性”,有了答案就要马上在答题卡相应选项上点一下,然后赶紧做下一题。因为试卷本要提前收走,而答题卡不收,你可以在后面的时间里再涂答题卡相应的选项;(二)答第一部分题时,既要速度又要准确性,若速度不够,没有完成,千万别影响情绪,因为后面所占分数更多;(三)一定要答完题目,不要盲目相信教材上的题目类型排列顺序。 在《申论》试场上,要注意抓材料的主旨,精炼概括,综合分析。答完第一、二部分后,在答第三部分时切记谨慎,详读题目的要求。如2001年《申论》要求“自选角度,文体不限”,那么你只要按要求去做就万事大吉了,千万不要自己给自己以“要统涵材料”、议论文体为主、这是“申论”“科目”等暗示和理解,这样反而限制发挥。另外,不要把这部分写得太专业化,这不是展现你专业技能的时候,虽然你懂得很多,但关键还在于阅卷的人,他懂你说的,你的分数就会越高,如果他不明白,一切都是白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