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回复: 0

16万乡土人才成贵州新农村建设“生力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11: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肖震)贵州省把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工作纳入全省人才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农村乡土人才开发重点联系县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推动全省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据贵州省人事厅全省农村乡土人才数据库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贵州省农村乡土人才队伍总量已经突破10万人,入库管理的农村乡土人才达100784人。

  针对乡土人才开发工作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为提高乡土人才开发工作的总体水平,2003年,贵州省人事厅在全省确定了榕江、乌当、赤水、普定、钟山、龙里、麻江、兴义、金沙、印江10个县(市、区)作为省级农村乡土人才开发重点联系县,并明确了重点联系县的工作重点和目标要求,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对其进行扶持。

  据介绍,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农村乡土人才队伍正成为贵州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经过几年努力,贵州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省农村乡土人才队伍整体发展基本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自发无序的松散型开发向根据市场需求有组织、有引导的开发转变;由一般满足农民生活需要、增加农民收入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方向转变;由简单的劳务输出向有组织地进行培训、提高技能,逐步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

  在这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中,涌现出一大批典型人物,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里带头致富,并积极带领广大群众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成为群众心目中的“领头雁”、“带头人”。贵阳市乌当区阿栗村的杨梅种植大户汪玉桥,十多年前从浙江引进优质杨梅种植了近百亩,年创产值50多万元,使阿栗村80%的农户通过种植杨梅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赤水市全省拔尖乡土人才李文勋,结合当地竹资源丰富的实际,十多年来从事竹业开发,共获得国家十项发明专利证书,成立了赤水市新宇竹业有限公司,使赤水1/3的竹农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带动当地3万多竹农脱贫致富;全省拔尖乡土人才、黔西南州顶效开发区绿化村杨明权,10余年来带领当地群众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兴修水利、推广种植优质桃,使全村1700多人走上了人均年收入近4000元的小康之路。

  据悉,贵州省人事厅已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力度,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与各涉农部门的密切协作,在健全农村乡土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办法、充分发挥现有农村乡土人才队伍作用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与措施,使农村乡土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增加,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为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5 18: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