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建议》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十一五”时期,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一、“十一五”呼唤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27年的高速发展,创下了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最高发展速度的记录。而当人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跨过一千美元的大坎时,也就意味着我们将要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向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进军。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世界许多国家在这个经济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社会矛盾。有专家指出,通常的经验是,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这个数字后,多种矛盾有可能集中凸显,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若处理失当,就可能面临失衡的危险。也就是说,“十一五”时期,中国所面对的已经不是要否加快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不是要进一步提高增长速度的问题,而是要明显地改善发展的质量的问题。社会经济需要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即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从不公平发展到公平发展,从不协调发展到协调发展,从不平衡发展到均衡发展,从不可持续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两年前,在《瞭望东方周刊》创刊号中,曾指出新一届政府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很快,一些挑战明显地显露出来。比如,农民增收难、贫富差距拉大、资源和能源制约、群体性事件增多、重大事故频繁、教育和医疗高收费、房价增长过快、就业难和汇率调整、贸易摩擦、新“中国威胁论”出现等等。正是面对这些亟待回答的难题,党中央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从“人本”出发,实现“五个统筹”。而这个重大战略思想一经提出,便在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闪耀出科学与真理的光辉。但是,由于科学发展观在许多时候、许多方面尚停留在理论层面,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切实的解答,有些矛盾还有扩大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十一五”规划,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建议”的一根红线 《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二○一○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建议》中有一个被认为极富标志性意义的变化,那就是“计划”被改成“规划”。虽只是一字之改,但却深刻反映出科学发展观将给“十一五”带来的重大变化,预示着我们将彻底从僵硬的计划经济以及相应社会发展窠臼中彻底摆脱出来。“计划”让位于“规划”,不仅体现出政府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更加注重,还体现出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更加注重。科学发展观帮助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努力克服“越位”和“缺位”,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迈出新步伐。所以,有人说,“十一五”也将是改革更加深入的重要时期。 在《建议》中还有一个十分明显变化的指标。即过去用以衡量经济发展的GDP,由过去的“总量”改为了“人均”,即提出人均GDP翻一番指标。同时,首次引入了单位GDP能耗指标,对于资源利用率提出了一个强制、明确、量化的约束,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个指标的提出,体现出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这个指标既强调了要实现一定的发展速度,又强调要节约资源。而要完成这样的硬指标,舍科学发展别无他途。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原则。 “十一五”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前景辉煌且任重道远。只有把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全过程,贯彻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才能顺利达到“十一五”预定的目标。 三、“十一五”时期,要做足科学发展的大文章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意味着“十一五”时期,科学发展观将真正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在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展示其科学的力量,做足科学发展的大文章。而这篇大文章则要从四个方面做起: 做足科学发展的文章,首先要落实在“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上。也就是说,“十一五”时期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从“唯GDP论英雄”的惯性中摆脱出来,发展从偏重于物质财富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发展的一切举措,都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个重大举措。强化有关扩大就业、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健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规划,增加人文和社会指标。 要做足科学发展的文章,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不同的发展观,就会有不同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的、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我们要摒弃片面的发展观、摒弃以“GDP代替一切发展”的错误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要做足科学发展的文章,就要创新发展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并提出了科技发展的“十六字”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并提出要通过自主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并在“十一五”时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要做足科学发展的文章,就要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立足节约使用资源推动发展,把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增长模式和消费方式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节约资源,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消费数量,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 总之,在“十一五”时期,我们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打好基础。 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要落实“六个必须”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是要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快”与“稳”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发展的较快速度,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要求,也是解决就业等各种社会问题的要求。但是,我们要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在较长时期内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时期,要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在增长方式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十一五”时期我国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着力点,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推进统筹区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落实。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妥善处理区域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走各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必须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就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在不断深化,和谐社会建设这个宏大的命题,已逐步从初步破题进入操作、实践的新阶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这六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全面规划。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于对国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就是立足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就是要坚持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革除各种体制弊端,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不断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活力和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一整套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不仅蕴含着深远的理性思考,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赋予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不仅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而且富有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十一五”时期如何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问题,从而丰富、创新和完善了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十一五”时期将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