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5题,参考时限35分钟)一、听力理解(共20题)
二、阅读理解(共15题)
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例题】
钢铁被用来建造桥梁、摩天大楼、地铁、轮船、铁路和汽车等,被用来制造几乎所有的机械,还被用来制造包括农民的长柄大镰刀和妇女的缝衣针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小物品。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钢铁是一种反映物质生活水平的金属
B.钢铁具有许多不同的用途
C.钢铁是所有金属中最坚固的
D.钢铁是惟一用于建造摩天大楼和桥梁的物质
【解答】B
请开始答题:
21.科学家研究发现,惟有传统中药枸杞其“固本、温平、无毒”的特性能担当“换一种方式补肾”的重任,几千年来人们对枸杞情有独钟。
这段文字中应当删去的一个词是:
A.“科学家研究发现”的“发现”
B.“惟有传统中药枸杞”的“惟有”
C.“惟有传统中药枸杞”的“传统”
D.“其‘固本、温平、无毒’的特性”的“其”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其”应该是代指“枸杞”,但两个词放在一起,语义重复,所以应删去“其”。
22.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便会很自然地去寻找哲学的帮助
B.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
C.也不会感到生活有太大的变化
D.他们照样可以保持内心的平静怡和
【答案】B
【解析】题干由两个句子构成,从“不过”一词可知,两句话构成转折关系。第二句讲的是哲学可代替宗教且能为人类提供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所以第一句的语义应该是:“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将会出现某种消极的后果。比较A、B、C、D四个选项,只有B项与此相符。
23.尽管国际上对此存在很多争议,意大利文化部门还是决定用蒸馏水清洗米开朗基罗的旷世杰作《大卫》雕像上的尘土和油污。佛罗伦萨博物馆的负责人说:“这项工程并不是为了让雕像变得好看。”意大利文化部长已经排除了干洗的可能性。
“国际上对此存在很多争议”的“此”指的是:
A.《大卫》雕像是米开朗基罗的旷世杰作
B.这项工程是为了让雕像变得更好看
C.决定用蒸馏水清洗《大卫》雕像
D.要除去这座高达4.5米的雕像上的尘土和油污
【答案】C
【解析】“此”代指的是“用蒸馏水清洗米开朗基罗的旷世杰作《大卫》雕像上的尘土和油污”这件事。D项表述不完整,应注意排除。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共35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三种类型的题目:
一、图形推理(共10题)
本部分包括三种类型的题目。
1.每道题目的左边4个图形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你需要在右边所给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合理的正确答案。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看例题:
在图例1中,最左边的图形中的直线是向上直立的,其后图形中直线逐渐向右倒下。第5个图形中的直线应该恰好倒下。因此,正确的答案是D。
在图例2中,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因此,正确答案是B。
【例题1】
【例题2】
请开始答题:
【答案】D
【解析】相间隔的图形,数量依规律递增。
【答案】D
【解析】题中图形数量呈等差规律递减后,再呈等差规律递增。
【答案】A
【解析】各图形的组成部分完全相同,且呈直线排列。
【答案】D
【解析】首先观察图形上半部分的变化,箭头的变化规律为:向上—向下—向上—向下—向上,据此排除B、C两项。再看图形下半部分的变化,表现为直线两侧的线条数量逐次减少,第二个图形左侧比第一个图形少一根,第三个图形右侧比第二个图形少一根,第四个图形左侧比第三个图形少一根,第五个图形应为右侧比第四个图形少一根。同时,应注意线条逐次减少的方向,左侧为由下往上减少,右侧为由上往下减少。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答案】D
【解析】注意未封闭方框朝向的变化规律及其中线条数量变化规律,即可得答案。
【答案】D
【解析】线条项端黑点数量变化规律为:1—2—3—2—1;线条两侧的黑点数量相等,总数量变化为:8—6—4—2—0,所以应选D。
2.每道题包含两套图形和可供选择的4个图形。这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也存在某种差异。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正确的答案应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最大的相似性,而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例题】
【解答】正确答案为C。因为在第一套图形中多边形均有一条边双线,在第二套图形中均有二条相邻的边双线。
请开始答题:
【答案】A
【解析】两套图形中的每一图线均由4个小部分组成,备选项中仅A符合此规律。
【答案】B
【解析】注意图形中黑、白、阴影的位置变化即可,备选项中三者的位置应与参考图的第三个图形一致。
3.在右面的4个图形中,只有一个是由左面的纸板折叠而成。你需要选出正确的一个。
【例题】
只有D可以由左边的纸板折叠而成。因此,正确答案是D。
请开始答题:
【答案】A
【解析】此图形折叠起来是一个长方体,前后两侧及上盖三个面为阴影,左右两侧及底为白面。A是正确项,即底朝上从前或后侧看所见到的情形。B项不对,阴影朝上时,其前侧不应为白面。C项不对,其左侧不应是阴影。
【答案】B
【解析】由图形可以看出,纸板折叠成的图形不可能出现两个白三角形相毗邻的情况,因此可以排除选项A、D。也不可能出现四个斜线三角形相毗邻的情况。因此可以排除选项C。
二、定义判断(共10题)
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请开始答题:
61.知情权是指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国家应该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障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政务信息的权利。根据上述定义,下面与知情权无关的是:
A.小丽是其父母从小自别人家抱养的孩子,长大后要求知道其生身父母
B.为满足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某记者通过隐藏拍摄的方法跟踪拍摄明星生活
C.高女士投诉某产品没有注明产品使用说明和生产日 期
D.英国公众坚持要求政府对凯利自杀事件做出一个交代
【答案】B
【解析】从题中可知知情权是国家应当确认和保障的正当利益,而记者通过隐藏拍摄的方法跟踪拍摄明星生活属法律不予保障的侵权行为。
62.投机是指为了以后销售(或暂时售出)而购买,以期从其价格变化中获利。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投机范畴的是:
A.10年前老张承包了村里无人要的15亩果园,如今依靠果树发家致富
B.小刘最近买了一双皮鞋,因不喜欢样式又转卖给朋友
C.老杨以10.03元的价格买入2000股股票,以11.00元的价格卖出
D.王老师买了住房自住,后房价上涨,王老师卖出房屋从中获利
【答案】C
【解析】从题目中,可以明确,投机要求购买者购买商品是为了销售(或暂时销售),因此,B、D选项可以排除。题目中同样可以明确这样的含义:投机须为购买行为,而不是承包。可以排除选项A。
63.行政回避是指行政机关的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与其处理的法律事务有利害关系,为保证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进展的公平性,依法终止其职务的行使并由他人代理的一种程序法律制度。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种情况违反了行政回避的规定?
A.丈夫是妻子的直接行政领导
B.老师提拔自己的学生
C.在外任职的警察回家乡办案
D.法官审判自己朋友的儿子
【答案】A
【解析】题目中首先界定行政回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教师和法官均非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故B、D可以排除。C项中在外任职的警察回家乡办案并不存在利害关系。故C项可以排除。
64.复句是指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复句的一项是:
A.最后的结果证明,不能仅仅依靠聪明才智,还需付出努力才会成功
B.远山青翠,晚霞夕照是这里最美的景色
C.小张原来是个工人,他搞技术开发,是受了师傅的指点的
D.树林里,三三两两的少先队员,正在分头采集蘑菇
【答案】C
【解析】A项中“不能仅仅依靠聪明才智,还需付出才会成功”是“证明”的宾语,整句话是单句。B项“远山青翠,晚霞夕照”是主语,整句话是单句。D项中“树林里”属状语,少先队员属主语,“采集”是谓语,“分头”是状语,整句话属单句。
65.财产处分行为是指直接发生财产权移转或消灭效果的行为,财产处分行为的结果是使权利的移转,权利的内容的缩小或改变,权利上设定负担以及权利消灭等。根据上述定义,下述行为中不属于财产处分行为的是:
A.为担保一笔债务,甲公司将自己所有的抵押,抵押行为使甲公司对该房产的所有权受到限制
B.乙抛弃自己的电视机。抛弃行为使乙对该电视机的所有权消灭
C.丙与丁订立,出卖丙的家传古画,并约定7日后丙交付古画。合同行为使丙负担着7日后移转古画所有权的义务
D.丁免除丙的金钱债务,免除行为使丙不必履行偿还金钱的义务
【答案】C
【解析】题目中明确财产处分行为是“直接”发生财产权转移或消灭效果的行为。准合同行为并不“直接”发生财产权转移,“直接”发生财产权转移是给付。
66.不当得利是指非法定原因而得到利益,致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根据上述定义,下述不构成甲、乙不当得利关系的是:
A.天下大雨,将甲鱼塘中的数条大鱼冲入乙的鱼塘
B.乙代为偿还甲欠丁的2万元
C.7月5日甲乙订立购买大米的合同,7月10日甲按照合同向乙付贷款2万元,7月15日乙拒绝给付大米,8月1日甲单方面解除合同
D.甲欠丁2万元,甲将乙误认为丁,向乙偿还2万元
【答案】C
【解析】C项中乙方是依据合同的法定义务获利的,因此,C项不构成甲、乙不当得利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