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国考大纲的显性变化;
1 、试题五大部分的顺序调整:
2009年国考和以往的国考行测考试在试题顺序上区别较大,常识判断作为第一部分出现,是因为常识判断作为行测考试中相对区分度最小的部分,放置在考试试卷的最前端,体现了区分度由低向高的渐变过程。
同时,众所周知,国家公务员考试共140道题目,100分的总分值并不是平均分配在140题中,而是存在一个分值的变化。09年试题顺序的设置,也基本按照了分值由低逐渐升高的设置模式。对于考生来讲,最直观的感受则是由易到难,这也比较符合一般考生的做题顺序。
但是通过分析2010年国考大纲,行测考试的五大部分的顺序第一次改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这样的命题顺序正体现了出题人对于行测考试本质的考察,可以说2010年的考试将是 真正回归到行测考试本质的一年 。
2 、常识判断的变化;
2008年国考大纲:“常识判断主要测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涉及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
2009年国考大纲:“常识判断测查的内容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
2010年国考大纲:“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
通过对比近三年考试大纲对于常识判断部分的描述,可以看出,2008年该部分以考生对法律常识的掌握情况作为考察重点,2009年回归到对考生综合常识的考查, 侧重考察 法律知识的内容。
继2009年弱化了前几年对法律知识的重点考查之后,2010新大纲更进一步模糊了法律知识与其他常识的界限,不再单独把法律知识列举出来作为“侧重考察的重点”,而更加注重考生对各科知识的全面掌握,强调多方面知识并驾齐驱,地位相同。
对于整个行测考试,常识判断虽然是五大内容中区分度、难度相对较小的部分,但从大纲的描述可看出:该部分所要涉猎的范围越来越广,侧重点却越来越不明显。这无疑加大了考生的备考难度,而这一点恰恰符合行测考试对于考生具备越来越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
3 、其他四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在大纲的 描述上 ,基本和往年没有什么显性变化,更多的变化表现为一种隐性的变化。
二、行测到底考查什么?为什么这么考?
对于考生们来说,无论是对行测考试了解或是不了解,都应该思考这两个问题,那就是:行测考试到底考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考。
人类广袤的知识大树,最根基的到底是什么?不管考生是学管理的、经济的、物理的等等,知识的根本最终要落到这三个方面上,语言、数学、逻辑是知识大树的树根,一切的知识都是由这三者所衍生发展出来,由这三者为根基才能长出树干、树枝、树叶。行测考试的核心,也恰恰就是这三个部分。
行测考试的五种试题类型,恰好可以分门别类对应到这个三角形图中:数学运算——考查数学思维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语言能力;定义判断、逻辑判断中的形式推理——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另外,还有一些交叉和过渡的部分:例如数字推理、图形推理是考查数学和逻辑之间的过渡部分;资料分析,是考查言语和数学之间的过渡部分,其中既有对于数学知识和技巧的考查,也有对于文段、材料阅读能力的考查;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里的论证推理,则是考查了逻辑到言语之间的过渡。这就是行测考试所考察的深层次的方向和原因。
细心的考生会发现,在以上的知识架构中缺少了常识判断部分。而常识判断恰恰也是一种过渡——是从行测向申论的过渡。这就是2010年大纲为什么把常识判断调整到行测考试的最后一部分的原因,而2010年的考试大纲的新变化,正是展示了行测考试的本质。
今年王教授内设班开班了。9月26日开始上课。每周日上课。去年内设班通过率百分之60。今年继续小班上课。由王教授主讲。即日起开始接受报名。报名及上课地址:制造局路130号1011室 章老师 电话:33183222
三、国考大纲的隐性变化: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纲以文字形式能够阐述和表现的仅仅是考试趋势的显性变化,而更深层次的隐性变化,是无法通过大纲文字直接表述出来的。考试大纲侧重于对各部分试题的阐述说明,而在各部分考试内容变化的背后,体现了考试已远远超出了各个单一部分的范畴,更多趋向于对各种知识和能力考察的交叉化、多元化和复杂化,这便是考试大纲文字背后所包含的隐性变化。
在这里举一道例题来说明这种变化。
例:当第29届奥运会于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正式开幕时,全世界和北京同一天的国家占:
A.1/2以下 B.1/2 C.1/2以上 D.全部
此题是对常识和逻辑的综合考查。根据常识,北京属于东八时区,用+8表示,当北京时间为晚8点时,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为正午十二点,全球应该都处在8月8日当天。但在太平洋小国汤加,时区为+13,当北京时间8点时汤加已处在8月9日。从逻辑上判断,如果D答案正确,则C也不为错。
这是09年国考数学运算部分的第一道试题,但通过上面的解析,可以看到,该题和数学运算本身并没有太大关联,实质是一道考查逻辑和常识的试题。可以看到现在的考试体现出的隐性变化是更加交叉化、多元化和复杂化。
2010年国考大纲关于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的表述基本没有变化,但是考试的本身却不会一成不变,这就需要挖掘考试的一些隐性变化。言语理解和判断推理隐性的考查趋势是 言语逻辑化、逻辑言语化 。例如: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出现的意图推断类题目,就是言语逻辑化的表现;而对于逻辑判断部分的论证推理题目,从逻辑思维的本身、难度或者考查形式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但题目语言的表述在08、09年考试中,在长度及阅读难度上都有所提升。
所以,对于广大考生而言,既要注意到大纲直接反映的显性变化,也要挖掘大纲文字背后所蕴含的隐性变化的内容。离考试虽然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但只要方法得当,充分利用好这一个月的时间,还是可以获得较大的飞跃和突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