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下半年湖北省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已经结束快一个月了,在前天我查到了成绩合格的结果,心里非常高兴。
我报的是中学组,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考试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准备,临考前一天信心都不足,当考完后我告诉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我有八成的把握可以过。下面来说一下这个转变的过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教材,湖北省这几年推荐的教材都是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
《心理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这两本书加起来有一定的厚度,对于大部分自学的考生来说,包括我自己,最合适的是快速的浏览一遍,说实话对于考试来说,教材不是用来专研的,是必要的时候用来查阅和形成对一门学科的印象的作用。我个人觉得教师资格笔试倾向与理解和背诵,其对应的题型是选择题和简答题,解释题。那么如何做到在尽可能有限的时间里理解的更透彻,背诵的更熟练呢?
选择一套适合本省的辅导书,具体名称我就不说了,有心人自然可以找的到,选择一套预测卷,这里我选的是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心组编的。这两样东西加起来的题量已经不小了,一个月全部做完,再仔细看完也许很可能,我选择了有重点的复习,第一遍的时候,辅导书每天每科看三章,同时做后面的选择题,这样一周不到就把辅导教材过了一边,里面碰到的解释不清楚的问题,就翻教材结合自己的理解,错了的部分做好记号,等于教材也过了一边,这就一周的时间过去了,因为我还有别的事需要干。
第二遍做预测卷的选择题,同时开始看辅导书错了的选择题,还有辅导书上的名词解释,做好选择题十分重要,这些分都属于送分题,就是说在考试时最多只能错两个,一般平时自己做卷子要达到不超过一个,一般第一遍的时候都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就先在纸上做一遍,错了哪里看好,下一遍复习的时候再做一边,直到所有的卷子都对了,而且要结合自己的理解,不是说死背下答案,开始理解的有偏差没关系,可以一步步修正过来,比如我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时间,开始做错了不止2次,但是记住1879也不容易啊,还有其他的年份,所以把经常出现的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一标志性事件一起放进来,就好记了。科学心理学诞生时是需要使她变得十全十美的,冯特谐音foot,两个o(圆满)差8,莱比锡后面谐音three,差7,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差9,所以1879呼之欲出,与之相关的东西也记住了。
第三遍复习的重点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这些题目的答案一般都是内容多,但在辅导书里面可以找到相应的段落或标题作为答案,甚至是标准答案,因为这样,我就把问题的主要梗概写在辅导书的首页和扉页上,然后把答案对应的页数写在后面,一本好的辅导书(我看的是郭元祥的考点解析与应试指南,大家尽可能选针对本省的辅导书)基本上都概括好了,基本上都有多,绝对不会缺少一些重要的内容概括,实在没有的那就自己把答案要点抄在问题后面。然后对着这些问题先背,再找到相应的页看答案,对自己的回答进行修改。比如我当时就记了很多可能考的问题,活动课程,分科课程,德育七原则及内容,教育九方法,基础课程改革目标,(中文长难句。。。)
-|-|-|-|------黄金分割线-----如果您不辞辛苦看到了这里,我表示非常感谢。---------招租--|-|-|-------
有些名词解释的内容不好记,比如“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这么长的内容,我是结合语文的偏正结构来记的,首先这是个综合实践活动,既有综合性的学生活动,(而且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又有实践性课程,(课程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把内容拆开来记,记忆的效果就可以量化。
三遍完了之后,时间过了两个半星期,接下来的就是把前面的第二遍和第三遍再进行重复,尤其是快速过选择题,大量的时间花在简答题和名词解释题上,选择题复习时强调的是量,但没必要做太多的参考书,一本书加卷子就够了,我后面因为担心去买了一份历年真题汇编,从头到尾看一遍只花了两小时,觉得和我以前复习的出入太大了,我对前面的复习还是有信心的,只有一份卷子我看着顺眼,结果一查,竟然就是湖北省上一年的真题,所以有感觉了,这个感觉从那里来?就是通过前面不停的翻辅导书,背简答题,把目录大概背下来了,一些内容大概在书的哪些章节,位置记下来了,后面基本上一天半复习一遍,所以手头上的资料到最后差不多看了十遍。
试卷的最后一题是案例分析题,我没有打算在这里拿高分,基本就是准备拿一半的分数,关键就是要审好题,明白问题的要旨,这要通过多看真题和预测卷的答题思路和套路来进行加强,就是学会由问题知道到书上哪个章去找答案,再具体到哪一节哪一段。完了之后,还要把相关的内容朗读背诵一下。
选择题每年变化不会太大,90%相似的题目在以前都出现过,也就是只有一题半是你没见过的,保持平时的水平就可以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有一定的规律性,真题和预测卷有点类似,前后都会有重复考的题目,从这一点出发,我有理由相信其他的题目在下次考试时也有重复出现的可能,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所以研究以前的真题和预测卷很有必要,如果你开始的真的很晚,那一定也要选择其中之一进行复习。案例分析题,选择的材料无规可循,问题看明白了,答到点子上了就可以得分了。
最后再说一点考试技巧,答题时要简洁明晰,条理清楚。名词解释要把主要意思说清楚就行,最好能用关键词。简答题最好用1,2,3。。。分行答题,每条少用长句,用适当联结词断句,有的人以为答的多得的分才多,或者不知道怎么答,就把知道的东西全都答上来,这都是帮倒忙,得分点都是靠关键的词,句,这是简答题,不是小论文。回答内容也不宜太短,如果答案只有几个短句,但分数却接近10分,就在短句的后面加上适当的解释或者补充。总之答案不能三言两语,不仅要把主要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让人很快的看完。卷面保持整洁,不要乱涂乱划,写错了几个字,一段话不需要,用笔简单的划几条斜杠就可以了,不要在上面划圈又划圈,给人不成熟的感觉。
试讲篇(通过,不过有点危险)
我的试讲时间安排在下午,这对从武昌区过来的考生实在是一个幸运。地点是武汉外国语学校万松园校区。进去后所有科目的考生被安排在一间很大的教室里,等候抽题,我报考的数学类总共也就10几个人,而我是最后一组(第五组),上一组抽了题以后,下一组等十五分钟再抽题,抽了题的考生在制定的一个小教室里备课,时间为30分钟,基本你不会感觉有多。
插一段,简单说下我的情况,感冒了,没有带教材,原因是外面买不到,答应借我教材的人迟迟没有兑现。所以直接把难处跟引导老师说了,老师还不错,她姓管,帮我联系前面考完的同学把教材借给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你可以带教材,辅导书,甚至事先写好的教案,反正范围已经划定了。总的来说,你带什么都可以,能讲好就可以。
高中数学类,我抽到的是讲直线的方程。。里面的点斜式,也不知道老师是不是随便出的题目,这就是教科书上一页左右的内容,而且是直线里面最前面的内容,换句话说就是最简单的。把书借给我的女生抽到的是椭圆,想想比我这个难讲多了!!一个是内容复杂,二个是板书复杂。讲直线要好讲多了,我没带表,要求是讲15分钟,自己可能讲了10分钟左右,后来三个考官也没有提课程方面的问题,倒是前面一个考生被问了有关向量的首尾相加的意思,我很无意的听到了,因为是最后一个,感觉她回答的不太好,一直在说没有尺,移动到原点,纠结于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其实这两个法则是一个意思,就是给人拖时间,自己找机会想答案的感觉,其实把自己怎么想的说出来,我觉得还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