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 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
A.主体教育观
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
D.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
8.古代中国的教学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 )
A.道家
B.发家
C.墨家
D.儒家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 )
A.康德
B.裴斯秦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的__________。
3.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__________和佛教手中。
4.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_____教育。
5.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______教育。
6. 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7.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__________教育的重要体现。
8.《教育漫画》是英国近代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
三、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2.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3.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4.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四、论述题
1.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2.分别列举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代表作,并论述其教’育思想。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3.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 )
A.1957年
B.1982年
C.1986年
D.1990年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5.( )以后,文化概念正式进入到人类学家的研究范畴。
A.18世纪9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6.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 ( )
A.专业结构
B.布局结构
C.层次结构
D.需求结构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 __________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
2.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__________。
3.学校教育进行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再生产。
4.______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三、简答题
1.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论述题
如何理解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2.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 )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培育“四有”新人
C.促进社会的发展
D.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学校教育
D.个体因素
4.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 )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5.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 ),它是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A.劳动
B.潜能
C.知识
D.意识
6.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7.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 )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
B.格塞尔
C.华生
D.洛克
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___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2.__________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3.__________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4.衡量一个人是否得到了正常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看他的发展水平是否同__________相一致。
三、简答题
1.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四、论述题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有什么作用?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 不得分)
1.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2.当前,流生问题与( )问题这两种倾向妨碍了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A.片面追求升学率
B.乱收费
C.唯学历教育
D.辍学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
A.我国的政治政策
B.我国的教育方针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 )
A.道德素质教育
B.思想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
D.心理素质教育
6.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7.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8.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 ( ) A.陈鹤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陶行知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__________ 、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
3.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______,是一种精神状态。
4.1957年, 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 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我国提 出的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
四、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 )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C.创造能力
D.观察能力
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3.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 )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5.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7.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8.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 )
A.领导地位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低温
D.主导地位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 _________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2.学生具有_________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3.学生是学校的_________,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_。
三、简答题
1. 对教师概念这一界定包含哪些内容?
2.学生特有的本职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社会主义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2.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 (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4.学生的学习特点受( )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
B.智能
C.思维
D.能力
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的是 ( )
A.(美)克伯屈
B.(美)杜威
C.(法)卢梭
D.(德)福禄贝尔
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8.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成果评价模式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年的授课时数和_________等。
2._________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_________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4.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强调内容的___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其所受制的因素。
四、论述题
试论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2.“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3.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4.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 ( )
A.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C.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5.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6.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7.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 )
A.导入、详述和汇总
B.导入、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8.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_________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和讲演三种方式。
2.学生的_________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
3.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_________经验。
4.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_________。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2.怎样理解教学?
四、论述题
试论述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 )
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2.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4.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5.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
A.备好课
B.上好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6.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7.通常的课堂教学采用( )方式。
A.讲演
B.讲解
C.讨论
D.讲授
8.难题提供了试题的( )信息。
A.错误率
B.通过率
C.平均通过率
D.平均错误率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J
1.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自测和_________的能力。
2.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各类,其中一种是将课分为新授课、_________、技能课和_________。
3.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研究的核心。目前认为主要有两条途径,即_________和问题化策略。
4.钻研教材包括钻研_________、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2.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什么?
四、论述题
试论述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如何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2.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 )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3.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 (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韵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可夫
5.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6.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7.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 ( )
A.身体、精神
B.道德、学识
C.德、智、体
D.知、情、意
8.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二、填空题(在节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_________ ”地统一过程。
2._________是维护正常人际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
3.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_________创立的,是吸取认知发展论某些观点与行为主义合理内核相结合,创立了新的认知一行为主义学说。
4.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_________。
三、简答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德育的意义有哪些?
四、论述题
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2.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
A.交往
B.学习
C.课堂
D.课外活动
3.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
A.班级环境布置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4.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6.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7.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8.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组织主题班会注意的问题:主题不能过杂;要有的放矢;班主任要做好“_________”而不是“演员”。
2.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_________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3.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_________的教育思想。
4.根据班级教育的时间分布主要有_________教育活动与_________教育活动组成。
三、简答题
1.班级的规章制度由哪些部分组成?
2.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四、论述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认为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改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