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l903年,他出版了 《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C 【解析】维果斯基是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特别强调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
3.D 【解析】皮亚杰将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靠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 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在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予形式运算阶段。
4.B 【解析】“迁移”一词最初来源于桑代克,他把壬移定义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5.D 【解析】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耳和指向性。
6.A 【解析】内部言语阶段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智力活动的压缩和自动化,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7.A 【解析】形式训练说是一种最早对迁移现象五进行系统解释的学说,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8.A 【解析】弗洛伊德提出了动机性遗忘理论,动机性遗忘是指为避免不愉快的情绪或内心冲突而遗忘某些事件或人物的现象。
9.B 【解析】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
10.B 【解析】智力技能也称心智技能,是一种调书、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丽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捌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智力技能。
11.B 【解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是提出假设。
12.A 【解析】目前较公认的看法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13.B 【解析】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学生是否想要学 习、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等都与学习动机有关。
14.B 【解析】交往的需要并不属于成就动机的源泉。
15.D 【解析】焦虑并非都是坏的,只有高度焦虑才影响生活、学习。如果学生处于高度焦虑状态,他们会觉得极度紧张。 二、填空题
16.正迁移负迁移
17.认知结构是否发生变化
18.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19.活动的定向阶段 内部言语阶段
20.独创性流畅性 三、名词解释
21.垂直迁移是指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影响。
22.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
23.高原现象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 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
24.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25.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状态。
四、简答题
26.【答案要点】(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原有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
(6)智力水平。
27.【答案要点】知识是经验的固化,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技能指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控制活动的行为方式,由各种具体的动作组成。能力指个人完成活动任务的能量,广义的能力概括了生理能力(先天)和心理能力(后天),狭义的能力主要指心理能力。
能力是包容了知识和技能的更高一级的概念,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要素。能力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其培养除了依赖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外,还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迁移来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概括化和系统化。
28.【答案要点】克服遗忘,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确:(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29.【答案要点】(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2)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3)指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4)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自由;
(5)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30.【答案要点】(1)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有逻辑性,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2)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其展开逻辑思维的重要条件;(3)创设适当情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4)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逻辑思维;(5)指导学生发现和克服思维障碍;(6)加强语言训练。 五、论述题
31.【答案要点】根据迁移原理有效地组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精选教材内容。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精选的标准就是必须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并依此进行教学。微观上,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同学之间开展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交流等来促进学习的迁移。
32.【答案要点】(1)引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教师可以通过激发求知欲、变化教学情境和配合学生经验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在引起学生注意之后,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确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学生在学习中迷失力向。
(3)唤起先前经验。教师要激活学生头脑中的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技能,以此为基础推导和生发出新知识。
(4)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教学材料的性质、学生学习特点与预期学习结果等有关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5)提供学习指导。呈现完教学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此时,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并教学生一些记忆和理解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保持。
(6)展现学习行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行为上的三种线索来判定学生是否产生了学习效果:①眼神和表情;②随时指定学生代表将所学知识或问题答案说出来;③根据学生的课堂作业来检查全班学生的理解状况。
(7)适时给予反馈。要给学生提供反馈,溲其整合新旧知识,加强对正确反肛的记忆。
(8)评定学习结果。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课堂小测验或者其他课堂问答,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辅导。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当确知学生获得了所教的知识与技能之后,就要教学生如何记住知识,并给予复习的机会,以便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要提供一些问题和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促进学习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