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2|回复: 0

小学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精粹:第四章 学习动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7 07: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四章 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信念等。学习需要又称为学习驱力。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2.学习动机的种类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察,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
  (1)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一般说来,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3)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4)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5)目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三是自我强化,所谓“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同时,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5.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一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从问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2)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7 01: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