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报告摘要:
航空企业作为国企和特殊地位的领域,其人力资源的管理有许多难点。报告在充分分析了航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诸多问题后,提高了包括对主管部门转换观念等方面进行战略规划的具体建议。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占领市场,就能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才队伍,是航空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是保证航空企业在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国航空企业急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航空企业的特点需要人才的稳定。
航空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代表之一,专业性极强,涉及众多的科技领域,诸如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制导与控制技术材料力学、遥测遥控技术等。航空技术不但需要以众多的高新科技发展为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工业基础,需要高新的材料工艺、先进的工艺水平、加工技术和现代化设备。
航空企业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对人才有特殊要求,一方面需要大批各类高素质专业人员,同时需要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航空型号研制周期长,短则2—3年,长则7—8年,一个人才通常要3年时间才能独立从事专业工作,要完整从事一个型号全过程研制,时间要求会更长。因此,航空人才来源少,素质要求高,培养时间长,成才不易,成了才更需要相对稳定。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航空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应对各种挑战的需要。
展望新世纪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政治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以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也是人才资源开发水平和人才选用机制的竞争。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人才问题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吸引我国人才,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倚重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这种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和人才竞争的新格局,既为航空企业加快了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使航空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三、航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航空工业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体系、航空工业企业结构、航空产品科研与生产运行机制仍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基本特征,既与国际航空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有相当大的差距,又难于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环境。面对国家经济发展对工业基础的调整形成新的产业基础格局,以及国际航空工业相关产业的产业基础格局、产业链构成方式、相应的企业组织形式,我国的航空产业发展必须实现两个重大的战略转变:一是加快进入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步伐,建立满足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双重要求的产业新体制;二是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按照国际产业规律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形成新的产业模式。
四、航空企业承担的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需要大批人才。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重视科技强军、加强国防科技研究,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防工业运行机制,逐步更新武器装备。”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军队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保障,航空企业要为实现新时期我国的军事战略方针,为提高我军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作出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