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3|回复: 0

[司法考试动态] Peppy's Law Class 17: Sedition Act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煽动法令 Sedition Act

煽动法令限制了言论自由,禁止人民发表煽动煽动性言论,违犯煽动法令属于刑事罪行。煽动法令是少数将真实言论当成犯罪的法令,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此法令已经越来越具有争论性。


法令的历史:

有关煽动的立法始于英国16世纪中的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据称煽动法令袮补了军法和叛国法的不足。军法管制了普通百姓,叛国法管制贵族和宗教组织,而煽动法管制的是知识分子。

全球趋势:

虽然说世界各国都有立法管制煽动言论,但是我国与新加坡是少数经常动用煽动法令的国家。

美国的煽动法令只在国家处于战争的状态中,才会被启用。加拿大最后一个在煽动法令下被起诉的案件是在60多年前。纽西兰是在2006年才第一次以煽动法令提控嫌犯,而在2007年国会即已提议立法废除煽动法令。澳洲的煽动法令主要是管制恐怖份子。

马来西亚的煽动法令:

煽动法令下的罪行属于刑事罪行,控方必须在法庭上需提出证据指控被告。根据1948年大马煽动法令,“煽动”意指具“有煽动倾向”的语言、文字、印刷品等等,而“煽动倾向”包含憎恨统治者、以非法手段推翻政府、憎恨和藐视法庭等六项诠释。在六项诠释之中,最常被引用的条款分别是:

第1(d)条款:在公民之间制造憎恨和不满。
第1(e)条款:在不同种族或不同阶级人民间鼓动不良气氛和制造鄙视。
第1(f)条款:质疑《联邦宪法》第152条款、第153条款或第181条款赋予的权利、地位、特权、统治权、特赦权,也就是俗称的“马来人/土著特权”。

在此法令之下,嫌犯作出煽动性言论时的意图和言论的真实性,与本法令的犯罪无关。也就是说,即使发言人一最诚恳的心发表出一些事实,最终他也可能被定罪。

例外:
1. 国会议员特权,国会议员在国会上发表的任何言论都是有豁免权的。
2. 为了改善国家政策而中途提及的煽动性事实。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1 21: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