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七章 统计报告 第二节 统计报告的写作
一、统计报告的写作要求
1、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①国民经济运行规律:总体掌握、局部观察。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③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2、了解现行法律、政策和客观环境
①法律、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③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3、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
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源于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
②统计指标体系:熟悉每一个统计指标的含义、口径和计算方法对开展分析,是写好统计报告的前提。
4、熟知企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撰写企业统计报告的关键是立足企业,熟悉企业的历史与现状是写好统计报告的关键。
企业发展历史各项指标数据整理成的数列是时间序列,企业各时期指标值是了解企业发展的切入点;企业发展现状各项指标数据整理成的数列是截面序列,企业同时期指标值是研究企业的切入点。
5、培养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6、掌握撰写统计报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具体:①从报表数字写起、②从小的内容写起、③从结构简单的写起、④从描述写起、⑤从模仿写起。
二、统计报告的写作流程
具体步骤包括:①选题定向、②搜集资料、③标明观点、④谋篇布局、⑤遣词造句、⑥润色修改。
1、选题定向
要注意:①选择适合自己撰写的题目:选择有条件、有能力、有兴趣撰写的题目。
②选择有新意有价值的题目:选择有待于研究、可深入研究、观点有争议的题日。
2、搜集资料
⑴资料的表现形式:①文字、②数字、③图表。
⑵资料从内容上看主要有:①政策型资料、②情况型资料 、③统计型资料。
⑶搜集、整理、分析资料始终贯穿于撰写报告的整个过程。
⑷资料的使用需要进行审核和选择。
资料审核的内容是:①统计数字的准确性、可比性、时效性、代表性和完整性;
②文字资料的真实性、代表性、典型性和新颖性。
资料选择的要求是:①选择最能说明情况、阐明观点的资料。
②选择真实可靠的资料。
③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资料。
3、标明观点
标题常常是统计报告的中心内容、基本思想、核心观点的集中体现,是统计报告的眼睛。
好标题的特征:①贴切、②简洁、③新颖。
题目类型:①主题式:文章的题目直接揭示整篇文章的主题。
②观点式:文章的题目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③提问式:以设问方式提出分析报告所要分析的问题。
④正副标题合用:用正标题高度概括统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副标题从范围、时间、内容等方面对正标题加以限制、补充或说明。一般在副标题前加个破折号。
4、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理顺纲目是撰写统计报告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写好统计分折报告的基础。
文章提纲的内容一般包括:①主题思想、②篇章结构、③所需资料的名称、来源以及加工整理的方法。
5、遣词造句
遣词造句:要在观点明确的基础上,按照事先拟定的框架结构,把搜集、整理好的文字、数字、图形,根据说明问题或阐述观点的需要有机地组合起来。
6、润色修改:初稿要成为定稿,需要经历润色修改的过程。
⑴修改的方法:①征求意见法、②自我推敲法、③对比衡量法。
⑵修改的内容:①观点的审核:在于审核观点的正确性。
②资料的核实:在于核实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可比性、时效性、代表性、完整性。
③结构的优化:在于合理布局文章的章节和整体结构。
④文字的斟酌:在于力求文章语言的通顺、简洁、明了。
⑤方法的选择:统计报告特有论证方法包括:提问和定义、分类和举例、比较和引用、假设和推断、数字和图表。
易错易混:
1、统计报告描述统计分析结果的工具主要是文字和数据。
2、在统计报告的撰写之前、之中、之后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都是必要的,但目的有所不同。
3、宏观统计报告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基层统计人员做的报表分析属微观统计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