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全国汽车用品行业,海啊集团无疑是一匹“黑马”:其产品95%出口欧美,其目标是争取坐上行业的“头把交椅”。在三门企业界,海啊集团更是一家快速崛起的民营企业“新秀”:从城郊乡村的简易民房起步,短短20年,迅速成长为一家以汽车饰品、铝板涂装、水产养殖为主业,兼营泡绵、进出口、房地产等行业,跨工、农、贸等多个产业的新型企业集团。特别是近10年来,公司始终保持着年均35%的增速,2006年实现产值3.1亿元。
海啊集团的崛起,无疑得益于其正确的用人之道。集团董事长许尚春说,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我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摸索出一系列适合企业实情、行之有效的人才吸引、培养和管理方法,给人才成长铺就 “快车道”,为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切可为集团的发展所用的人都是集团的人才”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一个技术上的突破,可以使企业面貌焕然一新。“由此很多企业认为,人才就是指技术人才。”海啊集团总裁助理叶邦领告诉记者,这种狭隘的人才观,使企业形成一种对技术人才的依赖性,难以发现自身面临的真实问题,也不重视人才管理体制的系统建设,从而使企业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海啊集团的发展历程也验证了这一观点,企业在有序的运作中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人才只是企业经营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一思维的突破,使海啊集团实现了狭隘的人才观到全面的人才观转变。
在人力资源部,副经理潘彩娟打开一本厚厚的集团人才库档案手册,记者发现除了技术人才外,还有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公关人才等等,既有高层的管理者,高级的技术开发专家,也有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员工,技能娴熟的工人。
“一切具有可为海啊集团的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海啊的人才。”许尚春说。
让B级人做A级人事
海啊集团1600多名员工中,现任开发技术总监的陈建可算上一位“传奇”人物。
2002年下半年,陈建还是刚进企业的技术员工。由于他刻苦钻研,开发设计出多种的产品款式,在市场上颇受欢迎,2004年,被企业破格提拔为业务经理助理。提拔后的陈建更加努力工作,2005年他设计的一个产品被一个大客户看中,当场签订了9000万元的大订单。当年,他又被破格提拔为开发技术总监。
陈建的快速“成长”,是海啊集团“让B级人做A级人事”用人之道实施的一个范例。
“传统做法是量才使用,让B级人做A级人事,意思是让有发展空间的人才担当略微超出其自身能力的岗位,就是低职者高就,目的是压担子促成长。”叶邦领认为,这种做法不同于人才高“消费”,又有别于人才超负荷,比较科学,恰到好处,既使员工感到有轻微的压力,但又不至于感到压力过大,工作职位稍有挑战性,有助于激励员工奋发进取。
在加压的同时,企业采用外派学习、外请培训、内部培训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去年,集团派遣6名优秀员工参加浙大EMBA研修班学习。运用这种方法,集团已经成功培养出数名高管,其中有总裁助理叶邦领、业务总监王荣华、年丰公司副总经理林日蓬和三门湾公司副总经理李灼明等。
“态度决定一切”
在选人、用人、育人上,海啊集团笃信一条原则:“态度决定一切。”
企业赏罚分明,对各类违规违纪行为严格按制度处理,哪怕是未佩带上岗证这样的“小事”。一位部门经理介绍,制度刚实施的时候,每月几乎都有几十人违规,如今,想找到这种现象很难了。
“细节成就完美,态度决定一切。只要在工作中表现自觉、主动、负责的员工总是会有更多的受益和晋升的机会。”企业员工王利平对此深有感触。
2005年6月,王利平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进入海啊集团开发部工作,由于开发部与他所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不是很对口,他感到工作无从下手。为实现自身价值,一向吃苦耐劳的王利平调整好心态,虚心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各项工作的要领,在2006年度优秀员工评比活动中,他获得了公司“劳动模范”的称号。由于表现突出,今年4月,公司任命他为三门湾公司技术部经理助理。
为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司给夫妻双双来海啊集团工作的外来人才安排夫妻套房,为公司10年以上老员工减免养老保险费用中的个人缴纳部分,由公司承担养老保险的全部费用,组建了舞蹈队、时装表演队、合唱团、篮球队等,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