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9|回复: 1

[管理案例] 案例探讨之从《荐贤诏》谈皇太极的用人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21: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清太宗皇太极不仅是一个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优秀君王,而且也是一位求贤若渴,善于惠政揽人、敢于大胆用人、能够充分信任和器重人才的卓越领导者。在他统治的17年里,他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广揽满、汉、蒙古(尤其汉族知识分子)各族人才,并委以重任,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政治舞台,从而为清兵入关夺取全国政权、代明而立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清太宗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在建立“大清国”之后即实行开科取土,为兴盛大清畅通荐才渠道。即便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他也时刻不废渴求人才拳拳之心,并一再提醒部下:“惟多得人为可喜耳。金银币帛,用之有尽,如收得一二贤能之人,堪为国家助力,其利赖宁有穷乎?”
  为了从更大范围延揽天下英才而用之,明崇祯八年,后金(清)天聪九年,亦即1635年,他面向全国下达了不拘一格网络天下英才的《荐贤诏》:朕惟图治以人才为本,人臣以荐贤为要。尔满、汉、蒙古各官果有深知灼见之人,即当悉行举荐。所举之人,无论旧归新附,及己仕未仕,但有居心公正、克服任使者,即呈送吏部;有通晓文艺,居心公正、足备任使者,即呈送礼部。该部贝勒奏闻,朕将量才录用。天下才全德备之人,实不易得。但能公忠任事者,其速行举荐。
  从清太宗的《荐贤诏》,我们可以看出皇太极用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用人不拘一格。满、汉、蒙古不分区别,但凡有才之士,皆在举荐之列。不分旧归新附,也不论是否及仕任职,发现足可任事者,都可大胆启用。所揽人才,不论才能高低,不以求全责备论之。能克胜任使者用,足备任使者亦用,并不企求找到与任用完美无缺之人,颇具清醒而务实的用人之风。
  二、用人标准明确。国家以人才为本,大臣以荐贤为要,君臣合心,通力延揽人才。在清太宗皇太极的眼里,他的总体标准是“贤”。具体而言,就是重视居心公正,要求忠诚官事,看重克胜任使。也就是说,他用人首重其德,次重其忠,更重其才,力求才堪任用,能够有助国事。
  三、量才录用,信任器重。清太宗非常重视人才作用的发挥,尤其他深知在清兵入关、夺取政权的道路上,知识分子尤其汉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帮助和作用丝毫也不能忽视。因此对汉族知识分子不管是举家投靠者还是单身投靠者,他都一律恩养厚待,并根据其德能表现,对其中杰出人才委以重任,充分信任,让他们参与机务,给他们提供活动舞台,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助推大清国日渐强盛。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对范文程的使用。
  范文程是宋代名臣范仲淹之后,胸怀文韬武略,腹有治世良谋。皇太极深知范文程是个难得的政治人才,因此对范文程特别器重和信任,任命他为内秘书院太学士、进世职二等甲喇章京,凡事都注意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干:官员议政方案,征求他的意见;议政不决,与其议之;范文程参与议决的事情一律签署批准;范文程病,重大问题等待他裁决;范文程起草的重要文书“乃不复祥审”,悉信“当无谬也”。君臣信任之深,堪为历代典范。清太宗重视人才,重用人才,敢于大胆使用汉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谓勇气、胆识、视野、胸襟、魄力、气度都令人赞叹。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刻,企业深化改革也进行到了攻坚破难的新阶段,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公正廉洁、才有专长、堪能担任的优秀人才,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像清太宗皇太极那样求才急进,慧眼识任,器重信任,善加关怀,努力营造一个人才辈出,才居适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全面推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4 08: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才居适位,才尽其用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1 17: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