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 无领导小组讨论(1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简称LGD)是评价中心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一组被评人(6~9人),在规定时间内(约1小时)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各个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并不指定小组的领导者或主持人。通常,被评人通过讨论得到一个全体成员一致认可的用于问题解决的决策方案,评价者通过被评人在讨论中的语言及行为的观察评价被评人的领导能力、人际沟通技巧、主动性、口头表达能力、说服力、自信心等能力。一般情况下,无领导小组讨论都要进行录像,然后评价人员根据录像内容进行评分。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运用松散群体讨论的形式,快速诱发人们的特定行为,并通过对这些行为的定性描述、定量分析以及人际比较来判断被评价者个性特征,在员工选拔中效果明显。国外的研究证明,LGD在评价中心的使用频率为59%,而国内的一项研究证明其在评价中心的使用频率为85%。国家公务员考试也将LGD列入测验的工具,该方法在企事业人才的选拔实践中,广为流传。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类型
无领导小组讨论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讨论的主题有无情境性,可以分为无情境性讨论和情境性讨论。 (1)无情境性讨论一般针对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来进行,例如“好的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素质?”或是一个两难问题,例如“在企业,管理者应该更重公平还是更重效率?” (2)情境性讨论一般是把应聘者放在某个假设的情境中来进行,例如假定各个应聘者均是某公司的高级管理者,让他们通过讨论去解决公司的裁员问题,或是解决公司的资金调配问题等。 2.根据是否给应聘者分配角色,可以分为不定角色的讨论和指定角色的讨论。 (1)不定角色的讨论是指小组中的应聘者在讨论过程中不扮演任何角色,可以自由地就所讨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可以以局中人的身份进行主管分析,也可从旁做客观的评论,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指定角色的小组讨论中,应聘者分别被赋予一个固定的角色,例如让他们分别担任财务经理、销售经理、人事经理、生产经理等职务,以各自不同的身份参与讨论,在各角色的基本利益不完全一致、甚至是有矛盾的前提下,进行自由讨论,并达成小组的一致意见。 在实际运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时,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和实际的可行性选择适当的讨论类型。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原理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员工素质测评的一种方法,目前流行的索质理论包括素质的“冰山模型”或“洋葱模型”,把人的素质从里到外大致划分成为内在素质(态度、动机、价值观等)、知识和技能、外在行为三部分,其中内在素质只能通过外在行为来衡量。心理学理论也说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总是会表现在他的外显行为中的。但人的外部行为和内在特征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当一个人表现出某种行为时,观察者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情感反应,然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来解释这种行为出现的原因,进而对这个人作出整体评价,也就是形成社会知觉。但这一评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带有明显的主观性。无领导小组讨论同样是通过被评价者的外在表现来反映其内在素质,如果想要对被评价者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一般取决于以下两个主要因素: 1.评价者的知识和经验。由于存在内在素质和外在行为的不一致,所以必须拥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够洞察真实的内在素质。这可以通过选拔和培训评价者以及规范评分要素和评分表来保证,使不同的评价者的评分标准差异降到最低。 2.被评价者暴露的外在行为的范围。无领导小组讨论注重挖掘被评价者的内在素质,从而给员工甄选提供依据。只有使被评价者充分展示自己,才能表现出多方位的内在素质,易于使评价者对其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所以在设计题目时,要考虑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原理,题目要给被评价者足够的表现空间,尽可能完整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能够完全地表现真实的自我。 设计题目的原则 (一)联系工作 内容选取的材料和题目要符合所招聘岗位的工作特征,具有针对性,并且能联系实际,这也是情景模拟的必备要求之一。要求从实际工作中选取典型的话题和案例,供被评价者讨论,设置的条件也要尽量和实际工作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致,以期达到最佳的预测效果。同时所取的材料应该从被评价者应聘的岗位实际可能涉及的工作中选取出来。收集材料的办法就是请在职者写出日常工作中他们认为典型的事件,然后总结出可供选择的话题和案例的清单,以备后来选择使用。 (二)难度适中 题目若太容易,被评价者容易失去讨论的兴趣,会在很短时间内达成一致,且发挥不了应有的水平,从而难以分出差异,难以准确考察其知识和技能;如果题目太难,应聘者会花很多时间思考,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进入状态,因为思考是看不见的,这样不利于对应聘者进行观察。题目太难还容易给应聘者带来较大压力,可能会导致其表现得比平常激进或消极,不能真实呈现平日应有的行为和状态。 (三)具有一定的冲突性 设计的题目要能够引起争论。争论的目的并不在于双方要在争论中分出胜负,而在于让旁听的考官看到被评价者更加真实的行为。当然冲突不能太大,否则大家很难达成一致。争论给被评价者提供足够的表现空间,容易暴露出更多不自觉的行为,便于评价者根据这些个体差异进行考察。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具体实施阶段 (一)宣读指导语 主考官向应试者宣读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试的指导语,介绍讨论题的背景资料、讨论步骤和讨论要求。主考官要使用规范的指导用语,指导用语的内容包括每组所要完成的任务、时间以及注意事项。 (二)讨论阶段 考官宣读完指导语后一般不做任何发言,对于有的被测评者提出的问题,不涉及讨论内容的要做适当回复,并不是回答他们所问的所有问题,而是要强调整个活动由小组自己安排。接着进入集体讨论时间,一切活动都由被测评小组成员自己决定,评价者要做的就是观察各成员,并在观察表上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分。 被评价者讨论的内容既可以是对自己最初观点的补充与修正,也可以是对他人的某一观点与方案进行分析或者提出不同见解,还可以是在对大家提出的各种方案的比较基础上提出更加有效、可行的行为方案。讨论最后必须达成一致意见(当然也会出现有的小组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根据需要,在讨论结束以前,还可以要被评价者以小组领导者的身份进行总结。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先轮流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相互之间进行交叉辩论,继续阐明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辩论阶段,杰出者脱颖而出,成为小组的核心人物。同时,被测评者的优缺点显得一清二楚。尤其是人际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展现在评委面前。 在被评价者进人讨论会场的同时,考官的观察也就开始了。考官观察到的被评价者的行为信息是其评分的主要依据。对评价者来说,在测评阶段最关键的是如何观察被评价者的言行表现,并给出相应的分值。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评分者的观察要点包括: 1.发言内容。应聘者说了些什么。 2.发言的形式和特点。应聘者是怎么说的。 3.发言的影响。讨论者的发言对整个讨论的进程产生了哪些作用。 在考试完毕后,由考官收回应试案例稿和发放的白纸,以防案例扩散。最后主考官宣布考试结束,考生可在一两个星期内得知考试结果。 设计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的原则
(一)联系工作 内容选取的材料和题目要符合所招聘岗位的工作特征,具有针对性,并且能联系实际,这也是情景模拟的必备要求之一。要求从实际工作中选取典型的话题和案例,供被评价者讨论,设置的条件也要尽量和实际工作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致,以期达到最佳的预测效果。同时所取的材料应该从被评价者应聘的岗位实际可能涉及的工作中选取出来。收集材料的办法就是请在职者写出日常工作中他们认为典型的事件,然后总结出可供选择的话题和案例的清单,以备后来选择使用。 (二)难度适中 题目若太容易,被评价者容易失去讨论的兴趣,会在很短时间内达成一致,且发挥不了应有的水平,从而难以分出差异,难以准确考察其知识和技能;如果题目太难,应聘者会花很多时间思考,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进入状态,因为思考是看不见的,这样不利于对应聘者进行观察。题目太难还容易给应聘者带来较大压力,可能会导致其表现得比平常激进或消极,不能真实呈现平日应有的行为和状态。 (三)具有一定的冲突性 设计的题目要能够引起争论。争论的目的并不在于双方要在争论中分出胜负,而在于让旁听的考官看到被评价者更加真实的行为。当然冲突不能太大,否则大家很难达成一致。争论给被评价者提供足够的表现空间,容易暴露出更多不自觉的行为,便于评价者根据这些个体差异进行考察。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具体实施
(一)宣读指导语 主考官向应试者宣读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试的指导语,介绍讨论题的背景资料、讨论步骤和讨论要求。主考官要使用规范的指导用语,指导用语的内容包括每组所要完成的任务、时间以及注意事项。 (二)讨论阶段 考官宣读完指导语后一般不做任何发言,对于有的被测评者提出的问题,不涉及讨论内容的要做适当回复,并不是回答他们所问的所有问题,而是要强调整个活动由小组自己安排。接着进入集体讨论时间,一切活动都由被测评小组成员自己决定,评价者要做的就是观察各成员,并在观察表上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分。 被评价者讨论的内容既可以是对自己最初观点的补充与修正,也可以是对他人的某一观点与方案进行分析或者提出不同见解,还可以是在对大家提出的各种方案的比较基础上提出更加有效、可行的行为方案。讨论最后必须达成一致意见(当然也会出现有的小组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根据需要,在讨论结束以前,还可以要被评价者以小组领导者的身份进行总结。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先轮流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相互之间进行交叉辩论,继续阐明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辩论阶段,杰出者脱颖而出,成为小组的核心人物。同时,被测评者的优缺点显得一清二楚。尤其是人际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展现在评委面前。 在被评价者进人讨论会场的同时,考官的观察也就开始了。考官观察到的被评价者的行为信息是其评分的主要依据。对评价者来说,在测评阶段最关键的是如何观察被评价者的言行表现,并给出相应的分值。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评分者的观察要点包括: 1.发言内容。应聘者说了些什么。 2.发言的形式和特点。应聘者是怎么说的。 3.发言的影响。讨论者的发言对整个讨论的进程产生了哪些作用。 在考试完毕后,由考官收回应试案例稿和发放的白纸,以防案例扩散。最后主考官宣布考试结束,考生可在一两个星期内得知考试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