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3|回复: 0

2016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知识点解析4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22: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013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知识点解析4


  建筑文化
  一、建筑文化概述
  •中国建筑文化
  地位:三大建筑体系之一
  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的文化
  形式:“土木的史书”
  (一)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
  1、雏形期(夏-春秋):
  a.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以穴居、半穴居为主,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以干阑式建筑为主
  b.商代出现较具规模的城池和宫殿建筑
  c.周代开始用瓦盖屋顶,以版筑法为主,已具一定法则
  2、发展期(战国-南北朝):
  a.秦汉统一,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总体风格豪放朴拙;木结构趋向完善;类型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和陵墓为主
  b.魏晋民族文化融合,佛道普及,寺观大盛。
  3、成熟期(隋-宋):
  a.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建筑风格雄浑壮丽,舒展大度
  b.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佛寺,陵墓,园林为主
  c.宋代官方颁布《营造法式》,内容与秩序有了官方规范
  4、总结期(元-清):
  a.规模小于前朝,但序列更丰富、分布更广、数量更多
  b.官方建筑完全定型,结构简化而装饰性加强,精细富缛
  c.民间建筑与少数民族建筑大大充实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容
  d.1840年后,中国现代新建筑体系
  (二)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1、多样性特征与主流体系
  多样性:各地建筑风格差异大
  主流体系:木构架
  2、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 {掌握}
  伦理观:皇权至上
  布局观:群体组合
  自然观:高度协同
  审美观:中和含蓄
  3、实体空间的物质特征
  (1)木构架体系为主的实体建筑
  •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广泛应用的原因及其优点:{掌握}
  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抗震性好、施工快捷、便于修缮,适宜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特征
  •主要结构体系{掌握}
  由梁、柱、檩、枋等构件采用榫卯结合形成框架承重。主要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结构体系。
  (2)结合环境布置的空间序列
  •空间处理方式{掌握}
  坛庙以十字轴线展开;民居和宫殿建筑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园林建筑以曲折轴线展开,强调抑扬顿挫,有前序、高潮、尾声的空间变化
  •“天人合一”的风水论影响{熟悉}
  通过对地形、地质、植被、水文、环境容量进行勘察,究其利弊,善择基址,适当布置建筑与村落城镇。
  (3)多样化的院落组合
  •布局手法{熟悉}
  院落组合
  •形成背景{熟悉}
  古代易受自然灾害、社会不安定因素侵害,
  舒适生活的需要
  (三)中国建筑的基本要素
  (1)台基: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起承托、防潮、防腐,美化等作用
  (2)柱:承重构件,排布形成“柱网”,不同柱网造成不同的空间格局
  (3)开间:四根木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面阔”,纵深间数称为“进深”
  (4)大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木头,用以形成屋脊
  (5)枋:柱子之间起联系和稳定作用的水平向的穿插构件,椽、垫、枋三者形成一种固定的构建组合方式
  (6)檩: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阔方向的水平构件,作用为直接固定椽子,并把屋顶荷载通过梁向下传递
  (7)斗拱:由头、拱、昂三部分组成,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用于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
  (8)屋顶(屋盖):六种主要形式
  (9)山墙:房子两侧上部呈尖形的墙面
  (10)藻井:传统建筑天花板的一种装饰,也有预防火灾之义
  2、装饰装修
  •古代建筑装饰的美学特征{熟悉}:
  1、显示建筑社会价值;
  2、大多数都有实用价值,并与结构紧密结合;
  3、规格化、定型化;
  4、艺术风格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五大装饰类型:{熟悉}
  (1)大木作装饰:柱、梁、枋、斗拱、椽子等端部的艺术处理
  (2)小木作装饰:门窗、廊檐、天花、室内分隔构件等的艺术处理
  (3)砖瓦作装饰:屋顶、墙面、地面、台座等取材和加工艺术
  (4)石作装饰:台基、石柱础、栏杆、踏步、建筑小品等的石雕艺术
  (5)油漆彩画作装饰:木结构表面的艺术处理,分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个等级
  (四)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
  1、建筑的十大功能性类型{熟悉}
  (1)宫廷府第建筑 (2)防御守卫建筑
  (3)纪念性和点景性建筑 (4)陵墓建筑
  (5)园囿建筑 (6)祭祀性建筑
  (7)桥梁及水利建筑 (8)民居建筑
  (9)宗教建筑 (10)娱乐性建筑
  二、宫殿(坛庙、祠堂、书院、会馆)建筑
  1、形制演变{了解}:
  规模逐渐缩小,密度逐渐增大。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2、布局特征{掌握}
  (1)严格的中轴对称: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
  (2)左祖右社(左庙右社):体现崇敬祖先、提供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传统,古代以左为上
  (3)前朝后寝:体现“前堂后室”的布局传统
  3、宫殿内外陈设{熟悉}
  •内部:斗拱、琉璃瓦铺顶、彩画、盘龙金柱、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及各种建筑小品等
  •外部:华表、石狮、日晷、嘉量、吉祥缸、鼎式香炉、铜龟、铜鹤等
  (1)北京故宫
  (2)沈阳故宫
  (二)坛庙
  1、功能{掌握}:用于祭典诸神、祖先及先贤,是寄托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地方
  2、实例介绍{掌握}
  (1)天坛:自元代起的祭天场所
  (2)岱庙:古代帝王来泰山丰禅时居住和举行大典的场所
  (3)孔庙:纪念孔子,官方建庙崇祀
  (1)天坛
  (2)岱庙
  (三)祠堂
  1、功能{掌握}: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庙堂,分为先贤祠、宗祠、神祠
  2、实例介绍{掌握}
  (1)晋祠
  (2)陈家祠
  (四)书院
  1、特征{掌握}:即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场所,由讲学、藏书和供礼三部分建筑组成,讲究风景环境的选址
  2、实例介绍{掌握}
  (1)白鹿洞书院
  (2)岳麓书院
  (五)会馆
  1、特征{掌握}:古代公共建筑的一种,具有办公和居住建筑等综合功能,大多建于首都、省会和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城市。
  (1)同乡会馆:馆内有祠堂供奉乡贤
  (2)行业会馆:馆内供有行业祖师及演戏酬神用的戏台,讲究装饰
  2、案例介绍{掌握}
  (1)天津广东会馆
  (2)开封山陕甘会馆
  三、园林建筑
  •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园林的类型
  •园林特征
  •园林要素组成
  •造园手法
  •实例介绍
  (一)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了解}
  •商周:“囿”
  •春秋:“苑”
  •秦汉:宫苑、城池
  •魏晋南北朝:自然化私家园林
  •唐宋:写意山水、园林造景
  •明清:精品化发展
  (二)中国园林的类型{掌握}
  1、按所属分: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公共园林
  2、按所处地理位置分:
  北方园林
  江南园林
  岭南园林
  (三)园林特征{掌握}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对自然构景要素进行有意识地改造和调整、加工剪裁,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园林建筑始终与山、水、花木等有机组合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
  3、诗画的情趣:园内的动观游览路线所形成的渐进空间序列及景观布置上所体现的绘画原则
  4、意境的蕴含: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表达和深化意境的内涵
  (四)园林要素组成{熟悉}
  各要素作用{掌握}
  (五)造园手法{熟悉}
  1、抑景
  2、添景
  3、夹景
  4、对景
  5、框景
  6、漏景
  7、借景
  抑景{掌握}
  “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
  “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夹 景{掌握}
  •园林中将视线两侧较为贫乏的景观,利用树丛、树列、山石、建筑等加以隐蔽,形成较为封闭的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的景物,这种左右两侧起隐蔽作用的前景称为夹景。
  (六)实例介绍{掌握}
  避暑山庄
  颐和园
  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
  圆明园
  2、私家园林(大部建于明清,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主)
  (1)拙政园
  (2)留园
  (3)网师园
  (4)寄畅园
  (5)个园
  (6)余荫山房
  3、寺观园林
  (1)潭柘寺
  (2)白云观
  4、公共园林
  (1)西湖
  (2)瘦西湖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7 17: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