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0|回复: 0

2016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知识点解析2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22: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013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知识点解析2


  一、中国传统文化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 物质、行为、制度、精神
  (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二) 中国传统文化六大特色
   1、时间视角:历史悠久、传承连续而完整;
  2、空间视角:地域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多元性;
  3、主体: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融合;
   4、范围和深度:内容广泛、内涵精深;
  5、开放性:胸怀广阔、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 6、世界地位:世界古代东方文化的代表。
  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
  (一)简述
  夏以前:尧舜 “禅让” 公天下
  “三易”:夏代“连山易”、殷代“归藏易”、 西周“周易”
  “儒易”:春秋时儒家学派继承的易学;
  “道易”:道教产生后以太极八卦图为其标记。
  研究流派:“学理易” 探究易理
  “术数易” 发展占筮(shi)之术
  夏、商、西周“三代”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思想体系;
  其一: 八卦易学体系
  八 卦(传伏羲创): 乾、坤、坎、离、艮、兑、震、巽
  自然事物和现象: 天、地、水、火、山、泽、雷、风
  其二:阴阳五行体系
  一阴一阳谓之道,平衡则顺,平衡打破则反常;
  五行为: 金、木、水、火、土
  相克:金→木→土→水→火→金
  相生:金→水→木→火→土→金
  墨家:春秋时 墨翟(di)创
  “天志”观基础上的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攻等,代表了以手工业者为主的下层百姓利益。
  兵家:春秋时 孙武; 战国时 孙膑
  孙武 “孙子兵法”十三篇
  孙膑 “孙膑兵法”
  法家:战国中期形成,集大成者韩非子
  法与国家治理的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学术思想流派: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杨朱学派等
  (二) 儒家思想流派(2000多年来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
  1、孔子学说(春秋末期)
  (1)“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仁人”是最高尚的人格;“仁政”是最理想的统治。
  (2)“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其功用是“整民”,“政之舆”。
  (3)认知观:“学而知之”,“学而时习之”;
  教育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修身观:“修齐治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儒家流派的发展演变
  (1)战国 孟子
  “仁政” 把孔子这一学说发展为系统的理论,“以德行仁”
  “民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性善” 人之初,性本善;“仁、义、礼、智”
  修身名言“三不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苦劳饿空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汉代 董仲舒
  “谶(chen)纬说” 今文经学与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天人感应;神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宋明理(心)学
  两宋 周敦颐、程颐与程颢、张载、朱熹(理或道学)
  周、程、朱主张宇宙本原是天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 认识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
  张主张 气为宇宙本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明代 王阳明(心学)
  “心即理”、“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宋明理学融儒、释、道为一体
  (4)现代新儒学
  20世纪20年代 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
  以儒家学说为主干,吸收道家、佛家心性之学, 尤其借助西方科学思想和方法所构建 
  (三)道家思想流派
  道家:
  春秋时期 创始人 老子
  战国时期     以庄子为代表
  魏晋时期 “玄学”“贵无”派: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
  “贵有”派:P22
  (道教与道家不同,道教借《老子》为《道德经》,把道家学术思想改变为宗教神学)
  1、老子思想
  核心存在于《老子》一书中,关键在于“道”。
  P19:“道”的主要内容:“道”是宇宙本源,又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变化运行的规律。 哲学上主静、取弱、居柔,因条件改变而制动胜强而克刚,体现了正与反斗争转化的辨证思想。
  治理国家应“无为而治”。
  2、庄子思想
  “自恣适己”,“无用之用”之道,“庄生梦蝶”
  “超世”、“顺世”、“游世”
  (四)佛教思想流派
  1、中原佛教的八大宗派
  2、净土宗和禅宗的要义
  净土宗:认为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可借助佛力与念佛所行之业力结合,往生净土。
  禅宗:主张以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主张“不立文字,直指心性,见性成佛”的“顿悟”观。
  3、魏晋时儒、道、佛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格局P22
  三、中国戏剧
  (一)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
  ●起源于上古原始社会的民间舞蹈
  ●奴隶社会:祭祀性歌舞,“优孟衣冠”
  ●封建社会:汉代“百戏”
  盛唐:“参军戏”、“歌舞戏”、训练艺人的组织—梨园
  宋金:多种形式歌舞杂戏融合产生“宋杂剧”,中国戏剧基本形成。
  元代: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元杂剧也称“元曲”。
  明代:南戏发展成为传奇。
  清代:四大徽班进京,形成京剧。
  (二)京剧(P29)
  1、形成:
  清乾隆五十五年,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进京。 徽班以唱徽调(以二黄调为主腔调)为主。
  清嘉庆道光年间,以唱西皮腔为主的湖北汉调艺人进京,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出现徽汉合流。
  道光十四年前后,皮黄腔即京剧形成。
  2、虚拟性的程式化特点(P30) 规律性;规范性
  3、流派、名家(P32)
  ●咸丰同治年间:“老三鼎甲”: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
  ●光绪年间:“后三鼎甲”: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等
  ●民国初年:“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海派:王鸿寿、盖叫天、周信芳等
  4、京剧的角色、脸谱等(P31)
  (1)角色: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
  旦——表演女性人物的行当
  净——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花脸)
  丑——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扮演人物种类繁多
  (2)脸谱
  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主要用于净角,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的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为剧情服务。
  (3)“四功五法”
  四功——唱(唱功)、念(道白)、做(表演)、打(武打)
  五法——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台步)、法(上述四种技艺的规格和方法)
  (4)四大名旦
  (四)话剧
  舶来的西方戏剧品种,“五四”之后,欧阳予倩等人将西方现代戏剧经验引入国内,为中国话剧奠定基础。
  田汉: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获虎之夜》、《名优之死》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戏剧家,《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四、中国书法
  (一)汉字书体及其演变(P42)
  1、汉字的起源:图画与契刻
  2、古文字和今文字的涵盖范围:
  (二)中国书法的特色p44
  (三)中国书法流派、代表人物及书法作品 (p47-50)
  五、中国绘画
  (一)中国绘画的特点
  1、中国绘画的艺术形式: 一般以卷轴式展现,现存卷轴画多为魏晋南北朝以后的作品。 (P59)
  (二)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和基本技法
  (1)艺术特征: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书画同源,绘画同书法、篆刻、诗文相互影响,使诗、书、画、印相彰相益。 
  (2)基本技法
  •运用线条点簇和墨色的变化等描绘对象,抒发情怀。
  •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构图方法。
  •高度概括,突出主题的表现手法。
  •不断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经过汲取、净化丰富自己。
  •中国绘画与诗、书、印的有机结合。
  (三) 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p70)
  (四)怎样欣赏中国画(P74)
  1、如何评价中国绘画
  •评价绘画的基本功(造型、用墨、构图、技法)
  •评价绘画的画面语言(选题、气韵、意境、格调)
  •评价画家的档次(人品、学识、才情、思想)
  2、如何欣赏中国绘画
  •气韵(超越神貌的神气、韵味)
  •意境(意趣、境界)
  •笔墨(与情感结合,线条凭借其活力,赋形象以生命)
  •画法(正规画法形神兼备;写意画法不求形似,以无法为法;商品画法无雅可言)
  •诗、书、画、印(画中题诗,诗意如画,画境如诗,抒发心境;以书入画,产生神采;画上盖印,画印同辉;)
  •留虚(计白当黑,是绘画语言)
  3.中国古代绘画的名品杰作(P77)
  (五)中西绘画的比较p78
  •西画产生于公元15世纪前后,又分为古典油画、近代油画和现代油画三个阶段。 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其绘画题材各有侧重:古典油画题材多为宗教、神话故事,或者现实生活。
  •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
  •写意与写实
  •“点线结构”与“块面结合”
  •墨分五色与色彩世界
  •西方重视光影与透视
  •构图:留空与全部着色
  •中国讲究诗、书、画、印结合;西方仅签名、留日期
  •中国画形式多样,西式画多镜框、形式较少;题材也不同
  •中国注重笔墨功夫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7 20: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