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1|回复: 0

导游历史知识: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22: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导游历史知识: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政的最高长官,通称宰相。宰是主持,相是辅佐之意。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宰相的称呼是各种各样,名目繁多。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相国或相邦,丞相,即宰相,为百官之长。秦代宰相亦称丞相或相国、国相。西汉沿置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主持国家最高政务。西汉末年,改宰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一起为三公,亦称三司。东汉的三公是司徒、司空、太尉,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   西汉武帝时,为防止臣下专权将政务中枢从三公府移入内廷,由尚书协助皇帝裁决庶政,尚书台便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尚书台长官尚书令则成了直接对皇帝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长官,成为实际上的宰相。以后,三国、两晋、南北朝,宰相或称丞相、相国,或称司徒、尚书令,中书令、侍中等等,时置时废,多由权臣担任。   隋唐确立三省制度,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就是宰相。唐初因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前当过尚书令,以后臣下不敢居此职,尚书省的长官由原来的副职左右仆射担任,执行宰相职务。唐中叶以后,皇帝另选重臣数人,授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衔,意即与中书、门下长官商量处理国务之官,是事实上的宰相。五代、宋代均沿袭唐制,遂直接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宰相的官称,而原来的三长官反而成为闲职了。北宋神宗元年改制,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孝宗以后,又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元代废三省制,实行一省制,即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其中设左右丞相、平章、参政等,行宰相职权。明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后来因右丞相胡惟庸专权,与明太祖朱元璋发生矛盾被杀,皇帝恐权臣乱政,废去中书省及丞相,把丞相之权分给六部官长,由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又设立内阁,以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以后大学士权位渐高,内阁实际权势大于历代的宰相。清代沿明制设立内阁,大学士即为宰相。雍正皇帝时,为防止内阁泄漏机密,在内廷设军机处,无定员,多时达六七人,称为军机大臣,处决要务,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但名义上仍沿袭前朝,以授内阁大学士为拜相。   综观历朝历代,有辅政功勋卓著的贤相名相,如汉高祖时的萧何,武则天时的狄仁杰,唐玄宗前期的姚崇、宋璟等;也有*诈专权乱政的*相权相,如秦二世时的赵高,唐玄宗后期的李林甫等,留得千古骂名。宰相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官之首,毕竟是封建时代人治的产物。出现这样的情况,与皇帝的贤愚和担任此职的个人品性有很大的关系。宰相制度的形成演变,是与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需要相一致的。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6 04: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