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
选择题
1. C
系统解析:现代教育的发展逐渐与社会生产相结合,教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逐渐体现出生产性的特征。。
2. D
系统解析: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 B
系统解析: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是通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决定的,教育经济功能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4. C
系统解析: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该作为一种专门职业。
5. A
系统解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6. B
系统解析: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7. A
系统解析:通过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的常规管理。
8. D
系统解析:教育上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即个别差异性施以不同的教育,提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9. A
系统解析:教学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
10. D
系统解析:信息革命后,大量新技术的使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普遍使用,要求劳动力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这促进了高等教育出现大众化倾向。
11. B
系统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2. A
系统解析: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
13. A
系统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工厂开始大量出现,迫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机器在生产中的大量运用,需要接受一定程度教育的劳动力,于是对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强烈。
14. B
系统解析:《学记》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
15. B
系统解析:目前世界范围内,班级授课制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16. C
系统解析: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这几种功能:规范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17. A
系统解析: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18. D
系统解析:学校文化的形成原因有五个方面: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五个因素。学校因素并不是学校文化的成因。
19. C
系统解析: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20. C
系统解析: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多项选择题
21. B,C,E
系统解析:坚持严格要求是运用锻炼法要注意的要求,与启发说服相结合是运用陶冶法要注意的要求。
22. A,B,C,D,E
系统解析:这五项均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
23. A,B,C
系统解析:按不同层次和标准可将校园文化分为ABC项中的三种类型。
24. B,D,E
系统解析:弗洛伊德和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
25. A,B,C,D,E
系统解析: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供答型试题又分为简答式试题和陈述式试题两种。选答型试题可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组配式试题三种。
26. B,C,D
系统解析:班集体的形成一般都经历组建、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
27. B,C,D
系统解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是构成课程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文件。
28. A,B,D
系统解析:古代中国、埃及、希腊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
29. A,C,E
系统解析:BD不属于教学进度计划的内容。
30. B,C,E
系统解析: AD两项是运用谈话法教学时的基本要求。
填空题
31. 系统解析:实践哲学 心理学
32. 系统解析:地方课程
33. 系统解析:学习辅导 生活辅导 择业指导
34. 系统解析:组织教学检查复习 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35. 系统解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 个性影响力
36. 系统解析:相互促进
37. 系统解析:人的发展主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 他人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等外在的力量 华生
38. 系统解析:正规教育 具有层次结构的 按年龄分级的
39. 系统解析:研究能力
40. 系统解析:开展教学活动
简答题
41.
系统解析: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2.
系统解析:(1)安排课程表;
(2)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43.
系统解析:【答案要点】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44.
系统解析: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3)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的影响。
特征:
(1)过渡性;
(2)非正式性;
(3)多样性;
(4)互补性。
45.
系统解析:学生的学习特点: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论述题
46.
系统解析: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依据:
(1)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2)学科和教材的特点}
(3)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水平;
(4)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