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__________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
A.调查法
B.临床法
C.个案法
D.测验法
2.__________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
A.过渡性
B.闭锁性
C.社会性
D.个体性
3.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动作技能成绩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 )
A.起伏现象
B.地板现象
C.高原现象
D.平静现象
4.__________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移动速度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 )
A.运动知觉
B.时间知觉
C.速度知觉
D.平衡知觉
5.__________是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瞬间的记忆。(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久记忆
D.长时记忆
6.__________把事件的共有特征、本质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于其不同的、不能反应其本质内容的舍弃。( )
A.概括
B.分析
C.比较
D.抽象
7.__________是一种不同的意识形式,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认识和良好状态。( )
A.催眠
B.白日梦
C.冥想
D.睡眠
8.根据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__________。( )
A.主导动机
B.外在动机
C.社会性动机
D.有意识动机
9.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的领域不周,可分为一般能力和__________。( )
A.社交能力
B.晶体能力
C.再造能力
D.特殊能力
10.我们一般认为女生细心、胆小、娇气,男生则心粗、胆大、傲气。这是人际认知的( )
A.投射效应
B.光环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 )
A.客观性
B.逻辑性
C.系统性
D.具体性
E.理论联系实际
2.大脑皮层有三条大的沟裂,这些沟裂把半球分为( )
A.额叶
B.枕叶
C.颞叶
D.顶叶
E.岛叶
3.学生理解知识的标志是( )
A.知道“是什么”
B.知道“为什么”
C.能举例复述
D.融会贯通
E.触类旁通
4.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
A.感觉
B.知觉
C.注意
D.思维
E.意识
5.记忆的存储模型把记忆加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它们分别是( )
A.感觉记忆
B.暂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E.永久记忆
6.发散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
A.突然性
B.变通性
C.流畅性
D.敏捷性
E.独特性
7.注意的品质有( )
A.注意的稳定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E.注意的敏捷
8.以不同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和外部表现,可把情绪状态分为( )
A.心境
B.情操
C.激情
D.应激
E.美感
9.人格有__________特性。( )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功能性
E.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10.人际交往除了自我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也非常重要,包括( )
A.对他人仪表的认知
B.对他人人格的认知
C.对他人表情的认知
D.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E.对社会角色的认知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1.__________是以搜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__________。
3.__________是指不断地变换材料的呈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使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人眼对色光混合而产生的视觉现象遵循互补律、__________、代替律。
5.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与视觉编码。
6.__________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7.无意注意是没有__________,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8.春节将到,火车票紧张,想除夕到家,火车票贵;避开高峰期,火车票不涨价,但回家的日期就不如意了。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体验到的冲突就是__________。
9.__________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部的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
10.__________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征,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2.简述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3.简述常见的致瘾药物。
4.简述情绪与认知、情感。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2.论述如何对学生“网虫”进行品德教育与渗透。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请分析案例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做总结。
1.基本情况:
张某,男,18岁,高一,该生从一年级到现在,数学一直是学习中的拦路虎。另一方面,由于上学期数学内容多,课时少,任务重,课堂知识密度和抽象程度增大,对学生的思维要求高,而该生仍按以前学习的“惯性”—依赖心理强,缺乏独立思考,上课被动接受,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情绪波动较大,对日常的学习表现出一种诚惶诚恐的心态。反应很慢,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记忆力差,识字量少,今天记住了,明天就忘,学习缺乏自律性,喜欢玩,随时随地都不得停,动性较大。另一方面,家长的期望值也高,使他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父亲对他的教育较为简单粗暴,经常会打他。母亲对他的教育很少,所以他很少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学习任务经常不能按时完成。
2.基本情况:
李某,女,16岁,某中学九年(4)班学生,个子较矮,性格内向,中等智商,成绩一般。李某一岁时因一场高烧后头发全掉光。十几年来,父母带她跑了很多医院,一直不断地吃药,但头发还没有长出来。上小学不管春夏秋冬都戴上一顶帽子,常被同学们指指点点,被调皮的男女同学戏弄。有一次上学时,被几个调皮的男同学掀掉帽子,并把她推到臭水沟里……从那以后,她对上学产生了恐惧,对生活失去信心,独来独往,远离人群,不愿过集体生活,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漠的。初中时,她摘掉帽子戴上假发,有一天做课间操的时候,班上一个调皮的男生,当众把她的假发扯下来,让同学讥笑她。从此她就害怕与人交往,害怕照镜子,害怕看见别人的头发。一看见就紧张,心慌,甚至窒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