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2|回复: 1

2016年16月四川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B》最后临考密押卷(1)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4: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是【】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2.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
3.促进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所预期的正向功能,即显性正向功能,这一功能也被称为【】
A.教育的社会功能
B.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C.教育的工具功能
D.教育的本体功能
4.主张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涂尔干
C.卢梭
D.杜威
5.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途径是【】
A.自我教育
B.师范教育
C.入职辅导
D.在职培训
6.从教育学角度看,师生之间是【】
A.主体与客体关系
B.教育和被教育关系
C.互动关系
D.相互制约的关系
7.我国古代的“六艺”属于【】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核心课程
8.下列哪项不属于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A.知识一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B.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C.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D.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9.布鲁纳提出,要让学生适时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体现了教学原则中【】
A.动机原则
B.结构原则
C.程序原则
D.强化原则
10.从教学理论角度考察,一般将知识分为三类,回答“是什么”问题的知识是【】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学科知识
11.对学生的失范行为有多种理论解释,雷克里斯的解释是【】
A.“差异交往说”
B.“亚文化群理论”
C.“控制缺乏说”
D.“手段一目标说”
12.班级组织的发育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的矛盾
B.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
C.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
D.团体要求与团体文化的矛盾
13.把测验分为准备性测验和结果性测验的依据是【】
A.测验目的
B.测验内容
C.规范程度
D.测验编制方式
14.在教育研究中,结构性观察也称为【】
A.参与式观察
B.变换式观察
C.定性观察
D.定量观察
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终身教育”是在【】
A.1965年
B.1959年
C.960年
D.1976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个体功能
B.社会功能
C.显性功能
D.隐性功能
E.正向功能
17.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有【】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历史
E.社会制度
18.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整体性
D.不均衡性
E.个别差异性
19.教育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
A.教育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策略
D.教学媒体
E.教学评价
20.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A.调查
B.观察
C.个案研究
D.收集研究资料
E.表达研究结果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9: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单项选择题
1.C(P11)2.C(P18)3.D(P34)
4.B(P72)5.A(P130)6.B(P145)
7.C(P164)8.B(P198-199)9.D(P202)
10.A(P213)11.C(P250)12.A(P281)
13.A(P318)14.D(P358)15.A(P393)
2.[解析]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3.[解析]促进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所预期的正向功能,即屉性正向功能。这一功能是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的体现,因此也被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成为派生其他功能的源泉,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5.[解析]教师的自我教育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教师的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确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6.[解析]从哲学认识论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主体与客体关系、主体间关系;从教育学角度看,师生之间是教育和被教育关系;从心理学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认知、情感、个性相互作用关系;从文化学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文化交流、共享和创新关系;从社会学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角色关系、互动关系;从管理学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
8.[解析]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1)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2)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3)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4)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而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属于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故选B。
9.[解析]布鲁纳在认知结构教学理论中提出了4条教学原则,即动机一结构一序列一强化原则。强化原则即要让学生适时地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
10.[解析]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三类,其中,陈述性知识主要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识。
11.[解析]“控制缺乏说”是由雷克里斯提出的。他认为,群体的成员资格和社会生活环境决定个人的行为,但他特别强调社会环境的社会控制对个人的效用,并认为越轨和犯罪是由于社会内外部的控制削弱和受到破坏引起的。
12.[解析]班级组织的形成一般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2)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3)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
13.[解折]根据测验目的不同,可以把测验分为准备性测验和结果性测验;根据测验编制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测验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根据测验试题的应答方式不同,可以把测验分为客观性试题测验和主观性试题测验。
二、多项选择题
16.CD(P33)17.ABC(P95-96)
18.ABCDE(P139-140)19.ABCDE(P209)
20.ABCDE(P356-364)
16.[解析]教育功能的类型有:(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17.[解析]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有经济、政治、文化。
三、名词解释题
21.(P8-9)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主导性的现代教育形态。
22.(P88)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它以注重人各方面的程度和水平的实际发展为主要特征,追求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引领和促进。
23.(P195)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基础学科。它是指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
24.(P281)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25.(P313)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四、简答题
26.(P12)
(1)以文法学校、修辞学校等古典学校为主。
(2)学校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古代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如官吏、牧师、骑士、君子等,另一方面是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宗教、道德或政治的教化。
(3)课程内容主要是一些古典学科。
(4)教学方法强调严格的纪律和严酷的体罚。
(5)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化教学为主,没有严格的班级及学年区分。
(6)师生关系反映了农业社会的阶级关系、等级关系。
(7)劳动人民基本上被排斥在古代学校教育体系之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接受一些朴素的教育,有的也通过师徒制的形式接受一些民间专门技术教育。
27.(P65-66)教育目的的功能是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主要功能有:
(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28.(P94-95)
(1)客观性。
(2)规范性。
(3)历史性。
(4)强制性。
29.(P203-204)
(1)教学目标。
(2)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3)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
(4)师生关系的品质。
30.(P283-285)
(1)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2)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
(3)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
(4)班级组织的规模。
31.(P339)
(1)道德品质。
(2)公民素养。
(3)学习能力。
(4)交流与合作能力。
(5)运动与健康。
(6)审美与表现。
五、论述题
32.(P215)学校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教学时间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控制和改变教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控制和改变教学活动。
设计教学时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主要指教师在没计教学时,首先应对一学期甚至一学年教学时间的总体分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整体教学时间做出合理规划。其次应对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分配有个合理的安排,如导课(包括组织教学和检查复习)需要几分钟,新课的讲解(包括讲授新课和巩固新课)需要多长时间,是否要给学生时间讨论,布置课外作业需要几分钟,等等。
(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教师应通过加强管理,尽可能减少学生的迟到、早退及无故缺勤现象,同时也避免自身缺课。
(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教师在进行单元课时设计时,应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状况,找出单元内容包含的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单元所需的教学时间。
(4)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
(5)防止教学时间遗失。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每个环节,精心设计好每项内容,同时又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有一定预测和心理准备。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有可能避免教学时间遗失现象的发生。
33.(P314-315)
(1)诊断功能。
学生评价的诊断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评价能有效地判断学生的发展状况。具体而言,一是帮助学生及时客观地了解其发展中的优
势、不足及存在的问题;二是能够协助教师判断教学目的实现的程度,并发现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表现方式和困难所在。从而,为教师和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案和采用合理有效的对策提供依据。
(2)导向功能。
学生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所要完成的目标进行的价值判断。因此,学生要获得理想的评价,就必然要了解评价的标准和方式,并倾向于依据标准来调整其发展状态,以期获得好的效果。同时,教师也会采用此目标并将其有效地反映在教学过程中。这样势必对学生的发展起导向作用。
(3)发展功能。
学生评价的发展功能是当代教育评价最为关注的问题。它是指评价应是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种评价制度,其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处理等都是为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服务的。而且,实施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强调学生评价的形成性作用。
(4)管理功能。
学生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客观上能够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状况和发展水平给予鉴定并做出一定的区分,有益于高一级学校的选拔;同时,学生评价的结果也可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依据之一。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5 18: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