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
A.陶行知
B.潘菽
C.房东岳
D.廖世承
2.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应性,被称为( )。
A.关键期
B.学习准备
C.最近发展区
D.印刻现象
3.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
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4.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5.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6.“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7.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8.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9.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10.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11.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
B.50%
C.75%
D.100%
12.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 )而不注重内容。
A.技能
B.形式
C.方法
D.技巧
13.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记忆效果最好。
A.100
B.150
C.200
D.50
14.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15.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
A.集中与分散练习
B.整体与部分练习
C.模拟与实际练习
D.过分与适度练习
16.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17.( )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A.问题
B.问题解决
C.理解问题
D.问题空间
18.( )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工作单位
19.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20.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中属于结构的创设的是( )。
A.规定限制
B.理解
C.协助
D.同情
21.与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
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22.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状态是一种( )。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23.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 )。
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
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
24.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25.“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 )。
A.初期
B.中期
C.后期
D.各阶段都可能
26.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
27.辅导老师将接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的会谈技术为( )。
A.鼓励
B.反映
C.澄清
D.询问
28.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
A.初二年级
B.初三年级
C.高一年级
D.高二年级
29.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30.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 )
A.分析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到哪些方面?( )
A.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B.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C.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D.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2.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
A.积极的
B.消极的
C.和睦的
D.对抗的
E.排斥的
3.下列属于非正式评价的是( )。
A.测验
B.问卷
C.观察
D.谈话
E.布置作业
4.教师应充当的角色有( )。
A.学习的指导者
B.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C.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D.心理保健者
E.教育科研人员
5.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是( )。
A.数学审题技能的掌握对物理、化学审题的影响
B.在学校爱护公物的言行影响在校外规范自己的行为
C.外语学习中,词汇的掌握对阅读的影响
D.学习汉语字母发音对英语字母发音的影响
E.举一反三
6.心智技能具有哪三个特点?( )
A.对象具有观念性
B.执行具有内潜性
C.结构具有简缩性
D.结构具有展开性
7.哪些人善于发现问题?( )
A.个体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越强的
B.个体活动的积极性越高的
C.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的
D.个体的视野越开阔的
8.元认知知识包括( )。
A.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B.对任务的认识
C.对有关学习策略的认识
D.对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认识
E.对教师的认识
9.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 )。
A.独创性
B.发散性
C.灵活性
D.突发性
E.活跃性
10.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
A.知
B.情
C.意
D.行
E.态度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认知一发现说是由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 )
2.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的。( )
3.阿特金森的研究表明,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
4.能力是相对稳定的,也是不可控的。( )
5.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应多用。( )
6.在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
7.对多数学生而言,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 )
8.学习策略是一种技能。( )
9.上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 )
10.中学生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
11.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
12.教师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
13.新教师常利用学生的非语言线索来判断和调整教学。( )
14.自编测验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类型。( )
15.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 )
四、情境分析题(共20分)
《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学生A和学生B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两个学生。但是,他俩的个性完全不同。比如,老师还没有读完题目的时候,学生A就迫不及待地举手要回答,但是往往会答错。学生B则安静地坐在那里,只有老师点名提问的时候才会回答,有时候站立起后也迟迟不作答,但往往能作出正确答案。
1.你认为学生A的认知风格是( )。 [单选题]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学生B的认知风格是( )。 [单选题]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3.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 )。 [单选题]
A.根据信息加工所依据的信息
B.根据反应的时间和精确性
C.根据思维的方向
D.根据创新性
(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4分。共8分)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通常其试卷不单纯选用选择题和判断题,而常常借助于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1.教师采用的这种方法是否符合记忆规律?( ) [单选题]
A.符合
B.不符合
2.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不定项选择题]
A.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B.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C.教学过程中,相关题型应恰当灵活地结合使用,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D.再认是一种高水平的回忆过程,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