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教育学 1、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2、非制度化教育的代表人物
(1)库姆斯(2)伊里奇
3、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
(1)讽刺(2)定义(3)助产术
6、赫尔巴特的旧三中心论
(1)教师中心(2)教材中心(3)课堂中心
7、简述近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
8、简述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着重开展的工作
(1)普及小学教育(2)学制改革试验(3)教学改革试验
9、简述义务教育的意义
(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10、《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1)发展基础教育(2)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1、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
12、小学教育目的的指导意义
(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
13、简述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3)人们的教育理想
1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2)外铄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5、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1)孟子(2)弗洛伊德(3)威尔逊(4)格赛尔
16、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1)荀子(2)洛克(3)华生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8、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2)环境(3)学校教育(4)个体主观能动性
19、遗传的作用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0、简述环境对人的作用: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21、简述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2、个体的实践活动分三个层次
(1)生理活动(2)心理活动(3)社会实践活动
23、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观察(2)注意(3)记忆(4)思维(5)情感(6)自我意识
24、简述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3)学习兴趣和习惯(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
25、小学教育的总任务
(1)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
26、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1)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2)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3)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培养小学生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儿童对道德的理解能力。
27、《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无歧视原则
28、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
(1)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2)学习权(3)公正评价权
29、简述学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0、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31、简述教师职业的特点: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32、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2)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3)心胸开阔,兼容并包
33、简述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1)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34、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1)课程计划(2)教学大纲(3)教科书
3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社会(2)知识(3)儿童(4)课程理论
36、根据课程任务,将课程分为
(1)基础性课程(2)拓展型课程(3)研究型课程
37、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将课程分为
(1)国家课程(2)地方课程(3)学校课程
38、课程计划的构成:
(1)教学科目的设置(2)学科顺序(3)课时分配(4)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39、教学大纲的构成
(1)说明部分(2)本文部分(3)其他
40、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2)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根据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科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1、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3)适用性(4)在教材的编制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42、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现为
(1)普及性(2)基础性(3)发展性
43、简述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要适台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4)贯彻幼儿、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衔接的原则(5)贯彻园地制宜的原则
44、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45、简述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46、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个体的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
48、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49、简述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有哪些?
(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0、简述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3)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
51、简述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理解知识(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52、简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钎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53、简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54、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涤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55、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练习法
56、什么是讲授法?运用这一方法的基本依据?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
5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
(1)个别教学制(2)班级授课制(3)分组教学制(4)设计教学法(5)道尔顿制
5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的培养人才(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9、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4)课外辅导
60、简述上好课的标准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2)正确的教学内容(3)恰当的教学方法(4)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5)有严密组织的教学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