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0|回复: 0

2015辽宁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复习资料:7.4药物成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4: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四节 药物成瘾
   药物依赖是现代社会的问题之一。药物可以缓解疼痛、诱导睡眠,或是治疗抑郁,但也存在着潜在的滥用危险。
   一、药物成瘾的定义
   药物成瘾可分为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两类。当一个人强迫性地使用一种药物以维持身体舒适时就形成了生理依赖。生理依赖最常由那些会导致戒断症状(在停用药物之后引起的身体不适)的药物引起,比如酒精、鸦片类药物等的戒断。成瘾还常伴有药物耐受性提高,从而导致成瘾者使用越来越大剂量的药物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除了会对药物产生生理依赖,对于那些缓解压力的药物,人们还会产生心理依赖,个体认为必须使用药物才能保持舒适感和安宁。心理学家将成瘾定义为某种强迫性的习惯模式。根据这一定义,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一个人不能自控地使用药物就是药物成瘾。

   二、常见致瘾药物的分类
   (一)兴奋剂

   兴奋剂包括苯丙胺类、可卡因、咖啡因、MDMA和尼古丁等。
   1.苯丙胺类。苯丙胺类是人工合成的兴奋剂,苯丙胺类药物曾被广泛用于减肥和抗抑郁治疗。现在,苯丙胺类药物完全合法地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儿童多动症和过度使用镇静剂。滥用苯丙胺类药物有很大的危险。大剂量的药物可以导致恶心、呕吐、极高的血压、致命的心脏病发作,以及造成残疾的中风。其中,最为严重的要算烈性脱氧麻黄碱,也就是“**”。它是一种高度致瘾性药物,可使人产生高度兴奋,能很快导致强迫性药物滥用和严重的药物依赖。
   另外,苯丙胺类药物能加速身体资源的消耗。在大量地使用苯丙胺类药物后,个体会感到极度疲劳、抑郁、精神错乱、不可控的易怒以及出现攻击行为。反复使用兴奋剂而使得体能过度消耗,可能导致厌食、疼痛、磨牙、肝病、高血压、脑溢血等。
   2.可卡因。可卡因是一种烈性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它可使人产生警觉、欣快、安宁、有力量、精力充沛和愉悦的感觉。它与苯丙胺类药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苯丙胺类的作用可持续数小时,而可卡因通过鼻吸并很快地被人体代谢,因此作用只持续15~30分钟。因此,滥用可卡因是很危险的。即使是偶然使用也有引起痉挛、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危险。可卡因成瘾会很快地从愉悦快感转变到痛苦煎熬。这种快感会耗尽大脑内的多巴胺、血液中的5一羟色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这类神经递质的供应,因而随着药效的消失,将伴随有很大程度的沮丧失落情绪。定期服用可卡因的人会逐渐成瘾。人们服用可卡因后,可能体验到情绪混乱、多疑、痉挛、心脏停止跳动,或者呼吸衰竭。
   3.MDMA。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摇头丸,既是兴奋剂也是轻微的致幻剂。它和苯丙胺类药物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MDMA可以促使脑细胞释放过量的5一羟色胺,发生的生理反应包括瞳孔扩张、血压升高、下颚紧缩、无食欲和体温升高。尽管有使用者认为MDMA可以增加性快感,但它会降低性功能,导致高潮延迟和40%的男性勃起困难。
   研究表明,长时间地服用摇头丸会增加患抑郁情绪的危险性。摇头丸还能够影响5一羟色胺对昼夜节律的控制,抑制免疫系统,破坏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并且可能增加患帕金森综合症的危险。摇头丸会使人夜晚亢奋而白天无精打采。
   4.咖啡因。咖啡因是最常被使用的精神活性药物。它通过阻断那些抑制或减缓神经活动的化学物质,从而兴奋大脑。50毫克咖啡因即可奏效,也就是半杯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咖啡因的生理作用包括出汗、多语、耳鸣和手颤。而在心理上,咖啡因具有解除疲劳、消除睡意和提高警觉的作用。一般认为,咖啡是咖啡因的主要来源。其实咖啡因的来源很多,包括茶、软饮料(尤其是可乐)、巧克力和可可制品。还有2 000多种非处方药物也含有咖啡因,包括提神丸、感冒药和很多品牌的阿司匹林药物。
   频繁地滥用可以导致不健康的咖啡因依赖,即咖啡因成瘾。成瘾的症状包括失眠、易怒、无食欲、寒战、心率加快和体温升高。有这种症状的人通常每天喝15~20杯的咖啡。即使只喝少量的咖啡,咖啡因也会增加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咖啡因可导致各种各样的健康风险,如促进妇女乳腺囊肿的生长,导致膀胱癌、心脏病和高血压。女性在怀孕后应完全避免咖啡因,怀孕妇女每天喝6~8杯咖啡,会使流产的风险增加一倍。习惯上认为咖啡因不是药,但是一天喝2.5杯咖啡就可能产生问题,即使在这样的饮用量下,个体在戒断咖啡时也会出现焦虑、抑郁、头疼及流感样症状。在所有喝咖啡的人中,大约有50%都出现了某些药物依赖的症状。因此,咖啡因应适量使用。
   5.尼古丁。尼古丁是一种主要来源于烟草的天然兴奋剂。尼古丁作为最为广泛使用的精神活性药物,仅次于咖啡因。尼古丁是一种烈性药物,毒性之大有时甚至可以用作杀虫剂,大剂量使用尼古丁可导致胃痛、呕吐和腹泻、出冷汗、眩晕、精神错乱和肌肉震颤。如果剂量非常大,还可引起痉挛、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对于不吸烟者,50~75毫克的尼古丁就将是致命的(也就是连续吸17~25支香烟)。
   一系列的证据表明,尼古丁具有高度成瘾性。在15~24岁的吸烟人群中,有60%的人成瘾。对许多吸烟者来说,戒烟后会出现头疼、出汗、抽筋、失眠、消化不良和易怒症状,极其渴望抽烟。戒烟后的复发模式与酒精成瘾、海洛因成瘾以及可卡因滥用戒断后的复发模式几乎相同。80%的人在戒烟一年后复吸。吸烟对健康的损害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一支点燃的香烟会释放多种烈性致癌物。另外,尼古丁本身就可能致癌。
  (二)抑制剂
  这里所说的抑制剂或镇静剂指的是巴比妥酸盐、V一羟基丁丙酯、苯二氮革类安定药、酒精。
  1.巴比妥酸盐。巴比妥酸盐是抑制脑活动的镇静类药物。医学上,巴比妥酸盐用于使患者镇静或者催眠。使用中等剂量巴比妥酸盐的效果与醉酒相似,大剂量则可引起严重的精神错乱甚至是幻觉,而过量地使用巴比妥酸盐极易引起昏迷和死亡。使用药物后,使用者变得放荡不羁和健忘。巴比妥酸盐的过量使用先引起意识的丧失,然后严重抑制控制心跳和呼吸的大脑中枢,最终导致死亡。仅仅服用足够剂量的巴比妥酸盐就可能引起死亡,这就令巴比妥酸盐成为试图自杀的个体通常选择的药物。
  2.GHB。GHB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可使机体放松和镇静。根据使用者的描述,它的效果类似于酒精。少量使用GHB,使用者会感觉欣快、社交需求增加和轻度失控。根据服用剂量的大小,GHB的效果可以维持3~4个小时。小剂量地使用GHB能缓解焦虑并使机体放松。当剂量增大时,它的镇静作用会导致恶心、肌肉失控、睡眠或者意识丧失。更高剂量则会导致昏迷、呼吸衰竭和死亡。GHB能抑制呕吐反射,因此有些人会因为自己的呕吐物而窒息。GHB的潜在致命剂量仅仅是普通服用剂量的3倍,如此窄的间距导致大量的GHB过量使用,尤其是在和酒精同时使用时。过量服用会导致睡眠或深度镇静。
  3.安定药。安定药能缓解焦虑和紧张。医生用苯二氮革类安定药减轻病人的紧张和压力。这类药中最有名的是地西泮、利安宁等。即使在正常使用剂量下时,这些药物也能引起瞌睡、震颤和精神错乱。如果使用剂量过大或者是时间过长,苯二氮革类会强烈成瘾。
  最常被滥用的巴比妥酸盐类药物是司可巴比妥。这类药物作用很快,药效持续2~4小时。重复使用巴比妥酸盐药物可引起生理依赖,一些滥用者遭受严重的抑郁,最终可能因此自杀。同样,长时间地过量使用安定药也会成瘾。巴比妥酸盐或安定药与酒精一起使用极端危险,药物混合会产生药物交互作用,使药效成倍增加。药物交互作用每年导致几百起致命的药物使用过量。
  4.酒精。酒精学名乙醇,是酿造和蒸馏酒精饮料中的致醉成分。少量的酒精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本身的抑制水平,从而使人放松和产生欣快感。大剂量酒精则可引起对大脑越来越大的损害,直到饮酒者丧失意识为止。女性饮酒危害更大,因为她们体内对酒精的吸收更快,而代谢却更慢,所以比男性更容易醉。酗酒的女性也更容易患肝病、骨质疏松症和抑郁症。如果每周饮酒3次,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会增加50%。
  酒精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镇静剂,同时也带来了最大的药物滥用问题。年轻人中的酗酒人数之多值得警惕。很多酒精依赖者都认为,酒最初的作用就是麻醉自己的工具,但是喝上一段时间以后就变得无法控制酒量,喝酒的次数和每次的酒量逐渐增多,继而成瘾。产生酒瘾之后,成瘾者会产生躯体上的依赖,血液中酒精的浓度会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中枢神经系统也会与之达到一种病态性的平衡。一旦出现酒精戒断行为,血液里的酒精浓度就会降低,从而产生躯体上的不适,出现出汗、心慌、手震颤等反应,神经系统对躯体的支配功能也随之下降,从而出现医学上所说的医学戒断反应。酒瘾给人们带来的是绝望和无助,很多成瘾者都很想戒掉,但是又抵挡不住对于酒精的无休止的渴求,这也是成瘾者无法彻底戒断酒精的主要原因。成功戒酒的人并不多,戒酒后复发的在60%左右。目前,在中国戒酒取得很好效果的是嗜酒者互戒协会。目前,全球有100多万人参加了这个协会。很多人参加协会组织的一些活动,最后成功地戒了酒。
  (三)致幻剂
  致幻剂是能够歪曲知觉并且在没有感觉输入的情况下也能产生生动形象的精神性药物。有一些是天然物质,如轻度致幻剂大麻。另外一些是人工合成的,最有名的是1SD(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和MDMA。
  大麻是由大麻植物的叶子和花组成,大麻的主要活性化学成分是四氢大麻酚(THC)。THC是一种药性温和的致幻剂。大麻的心理作用包括欣快、安宁、放松、时间感改变和知觉扭曲,大剂量使用会产生妄想、幻觉和错觉。虽然没有研究证明过量使用大麻可以致死,但大麻确实是有害的。THC在人体脂肪组织,特别是脑和生殖器官中的蓄积危害尤其严重。即使每个人一周只吸一次大麻,大麻也会在体内永远存在。研究证实,对于长期使用大麻者的长期研究没有发现任何生理依赖,对大麻的依赖主要是心理性的。尽管如此,经常使用大麻的人也很难戒除,所以这种依赖也是危险的。

 三、药物成瘾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在以人为对象的研究中,双生子、家族和领养研究都表明某些人存在对药物滥用的遗传易感性。在一项重要的双生子研究中,研究者检验了环境和遗传在药物滥用中的角色。他们调查了1 000多对男性双生子,了解他们使用大麻、可卡因、致幻剂、镇静剂、兴奋剂的经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这些药物的应用都有共同的基因影响。先进的遗传学研究告诉我们,药物滥用受基因的影响,遗传因素可以影响人们对药物的体验,而这些体验可以部分决定人们是否会成为滥用者。
  (二)心理学因素
  1.正性强化作用。使用精神药物的感觉可以说是一种愉悦,人们继续使用是想再次获得愉悦的感觉。有关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精神药物都能产生愉悦的体验。这就是一种正性强化的作用。药物滥用的正性强化作用和社会背景对人们是否会尝试该药物及继续使用该药物有一定影响。
  2.负性强化作用。除了最初的欣快感以外,很多药物可以帮助逃避躯体的疼痛(鸦片类)、外界的压力(酒精)、惊恐和焦虑(苯二氮革类),药物滥用中的很多人将应用这些药物作为一种应付生活经历中不愉快事件的方法。
  (三)认知因素
  人们在应用药物的时候希望会出现一种体验可以影响他们对药物的反应。有人希望从饮酒中找到挣脱束缚的感觉,那么无论他喝的是不是酒精,他都会表现出一副挣脱了束缚的样子。这其实是一种对于酒精能产生良好作用的一种期望。这种期望的大小也在左右着人们是否会成为酒精依赖者,也就是认知因素对于药物滥用的影响。
  (四)社会因素
  从前面可以了解到,知道或接触某种药物是应用以及可能滥用的先决条件,如朋友、媒体的影响,家长的教养方式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青少年药物滥用的发生。研究表明,药物成瘾的父母花在教育孩子身上的时间要少于那些没有这些问题的父母,这是青少年使用药物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父母没有适当监督,他们的孩子就会和支持药物滥用的伙伴交往,从而导致药物滥用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五)文化因素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偏好的精神药物以及禁止的药物,文化的因素不仅决定是否可以接受,还可以对药物滥用和依赖的患病率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在有些文化里,包括韩国,认为某些社交场合男人应该多喝酒,而另外一些国家经济状况的窘迫限制了这些药物的可获得性,像墨西哥和巴西,这也是这些国家滥用率较低的原因。文化因素不仅影响药物滥用的发生率,也决定其发病症状。研究表明,在波兰和芬兰,酒精消耗量较低,而与同等酒精消耗量的荷兰相比,波兰和芬兰因喝酒引起的冲突、因醉酒而被捕的发生率却较高。虽然对于药物滥用的文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但是文化对于药物滥用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6 04: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