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2.【答案】D。解析:《女史箴图》中,顾恺之主旨宣扬妇女的道德与节操,教诫后人。故选D。
3.【答案】B。解析:A选项,第一幅作品中没有运用皴法。C选项,太绝对。D选项,笔墨、章法、皴法、光影这些并不是美术语言。故选B。
4.【答案】B。解析:范宽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故选B。
5.【答案】B。解析:“南黄北齐”指的是黄宾虹和齐白石,从艺术风格上来讲,“黑、密、厚、重”是最能体现黄宾虹的绘画艺术风格了。故选B。
6.【答案】B。解析:郭熙对山水画艺术的见解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郭熙强调对真山水要“身即山川而取之”,提倡画家要博取前人创作经验并仔细观察大自然,他观察四季山水,有“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之感受,在山水取景构图上,创高远、深远、平远之三远构图法。故选B。
7.【答案】A。解析:贝里尼,是威尼斯画家,亦是威尼斯绘画派的创立人,并使威尼斯成为文艺复兴后期的中心。故选A。
8.【答案】D。解析:《阿卡迪亚的牧人》为普桑重要代表作。普桑是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故选D。
9.【答案】D。解析:《老村长像》是古王国时期写实主义的杰作。故选D。
10.【答案】C。解析: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形式属于哥特式建筑,代表了哥特式建筑的最高成就。故选C。
11.【答案】B。解析:《掷铁饼者》是米隆的作品,《家庭群像》是现代雕塑大师摩尔的作品主要风格是抽象雕塑。第三幅是《断臂的维纳斯》。第四幅图《国王与王后》是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代表作。《法则》系统阐述了人体各部位的比例,提出头与人体比例为1:7。图中可以看出①③是黄金比例。故选B。
12.【答案】D。解析: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指在24色相环上相距120度到180度之间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故选D。
13.【答案】A。解析:适合纹样是具有一定外形限制的纹样,图案素材经过加工变化,组织在一定的轮廓线以内。故选A。
14.【答案】B。
15.【答案】D。解析:“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通过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故选D。
16.【答案】B。
17.【答案】A。解析:第一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评价要点是: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故选A。
18.【答案】A。解析:教师的教学经验、智慧和风格是形成教学个性及教学艺术性的重要基础,是促进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基本条件。故选A。
19.【答案】C。解析:C选项片面,教学方法主要包含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大方面。
20.【答案1B。解析:美术课教学是体现教育的人文精神的重要平台。美术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具有重要的人文精神。故选B。
21.【答案】B。
22.【答案】B。解析:情感性是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故选B。
23.【答案】D。解析:学习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应该把不同学习水平、不同性格的同学分在一组,这样能够提升学习小组的效率。故选D。
24.【答案】A。解析:新课程标准未规定时间分配。
25.【答案】D。解析:专业技法是要学生多实践才能掌握的,不属于现代化教学的优点。故选D。
26.【答案】A。解析:诊断性评价属于“教学前评价”。故选A。
二、简答题
27.【参考答案】
“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吴带当风”,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人物衣褶,圆转而有飘逸之势。
28.【参考答案】
(1)面向全体学生;(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关注文化与生活;(4)注重创新精神。
29.【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t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30.【参考答案】
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是分数、等级或评语,也可以是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
三、案例分析题
31.【参考答案】
首先,在新课程背景下赵老师对于自己的教师角色把握不正确,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由“传授者…‘监督者”“指令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学生为主体。赵老师一味地以自己的方式去授课。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有利于自主学习、交流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为学生成功学习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其次,赵老师的专业素养偏弱,不应该要求学生对他的范画进行模仿。赵老师应该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深造,避免给学生造成误导。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2.【参考答案】
该教师的做法是可取的,以往的美术教学中,作业是由教师来评判“优、良、中、差”,这样学生不仅不能了解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也不了解优秀作品的闪光之处。长此以往,他们的绘画水平就会得不到提高,慢慢地也会对美术课失去兴趣。
美术课程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加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在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重点、有目的的讨论活动,能使一些存有疑问的同学在得到别人的帮助之后得以继续开展探索活动。学生通过互相帮助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有助于相互启发彼此向更深层次讨论探究。对于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并不需要留到结束时集中的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某个学生作品中存有闪光点,可以及时请学生停下,进行欣赏评价。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表现的欲望,及时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能很好地激发其他同学的创作思路,帮助他们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随机的成果展示,既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更能激励学生更加自信地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四、教学设计题
33.【参考设计】
【课题】《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掌握对各种美术作品造型方式、表达方式和形式美感的赏析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师正确引导,对中西作品分析比较,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基础上对美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正确掌握美术作品分类,学会用新型的美术材料来体现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打破时空。不拘一格的在美术世界中寻找美,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各种美术作品的造型方式、表达方式和形式美感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进行对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比较。
【教学难点】
具体分析、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理解美术作品所用材料的不同而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创设情景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本。
【教学过程】
环节一:组织教学
教师准备好上课所需教具,维持课堂秩序,师生常规性互相问好,准备上课。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学生能够安静下来,进入学习的状态)
环节二:激趣导课
以问题激发学生:
①你们见过哪些美术作品?
②它们的材质分别是什么呢?
并以展览的形式把老师和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布置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带着问题互相欣赏,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由此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三:讲授新知
①欣赏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如图《父亲》《秋瑾》,“同样是画人物,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产生好奇,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不同效果。
②在学生思考的同时给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绘画工具,像国画工具、油画工具、水彩画工具以及其他种类的绘画工具给学生看。让学生能正确地判断出美术作品是用哪些绘画工具完成的?教师小结:美术的四大主要门类有: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绘厕又包括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
③教师首先充当导演,让学生在游戏中,一边看作品,一边正确地找出作品使用的材料。让学生甲指出油画《父亲》,学生乙找出油画用的材料;学生甲出示卡片“浮雕”,学生乙找出书上图片中的浮雕;学生甲出示“水彩画”的卡片,学生乙就要从课本外找出一张水彩画的作品。让学生在游戏中分清楚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完成的。
然后,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材质的不同,使得美术作品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
④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又从课本之外找了一些不同种类的图片。让他们做出比较。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大量欣赏比较,自己体验美术作品由于材质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环节四:思考讨论
了解美术四大类后,教师继续让学生对刚才所观看的图片进行讨论:
《家庭组》《马赛曲》“同样是雕塑,表现手法不同,效果有什么不同?”
《出水芙蓉》《天坛祈年殿》“中国画与中国古建筑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探究欣赏比较中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不同材质的基本特点。
(设计意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外的探索与发现,学生能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与提高)
环节五:展示评价
学生积极主动表述关于上述两个提问的想法。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展现自己,巩固新知,共同发现知识点遗漏部分)
环节六:教师总结
本节课通过对图片的大量欣赏,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四大门类中,感受祖国那份几千年来沉甸甸的美术文化。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直接的感受,引导学生观察作品,让学生看出不同画种的不同效果。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中,按工具材料的不同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设计意图:加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整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环节七:课后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材料、新美术,将美术的学习空间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形成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板书设计】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美术的四大主要门类有: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
绘画: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