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的依据是学习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刺激
2、学校文化的基本构成部分为( )。
A.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
B.组织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
C.观念文化、组织文化、物质文化
D.观念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3、( )不属于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式
D.受教育程度
4、田径运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它主要包括( )等项目。
A.跑、跳跃、投掷
B.体操、球类、武术
C.体操、游戏、队列
D.跑、球类、体操
5、情绪的( )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
A.维度
B.经度
C.特征
D.特性
6、一个徒步登山者费尽千辛万苦,每一步都走在生死边缘,过程艰苦的有时候会让他想要放弃。然而当他登上山峰的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战栗、欣喜、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马斯洛将这种感受称为“高峰体验”,这时人的( )得到满足。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7、在教育工作中,“不陵节而施”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互补性
8、下列不属于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的是( )。
A.智力
B.动机
C.认知风格
D.敏感性
9、下列对班级授课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B.班级授课制可以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C.班级授课制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D.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10、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 )。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11、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惧症
12、个体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身心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被称为( )。
A.人的身心发展
B.人的生命发展
C.人的生理发展
D.人的全面发展
13、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一阶段也被称为( )。
A.心理断乳期
B.关键成长期
C.心理成熟期
D.性格稳定期
14、要解决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以( )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
A.学生
B.教师
C.班主任
D.班干部
15、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16、根据课程制定者和课程管理制度的不同,可把课程分为( )。
A.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
B.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D.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17、以教育家( )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柏克赫斯特
18、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学制
1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 )。
A.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C.教育工作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D.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信心,相信学生
20、让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各种科技实践性作业的活动是(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社会活动
21、( )就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等方面的发展。
A.认知发展
B.心理发展
C.思维发展
D.情感发展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教师在教学时,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的程度越高越好。
23、生存教育就是指导人们在面1临灾害时如何自救的教育。
24、元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
2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班级管理有哪几种模式?
27、简述中学生语言的发展特点。
28、中学生易产生的发展性心理问题有哪些?
29、简述你对三维课程目标的认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交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有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有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
问题:孔子向学生施教的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小奇是重庆某中学初一学生,上小学五年级时就迷上了网络游戏。5月2日,王小奇第五次离家出走,父母、亲朋四处寻找,直到5月10日,才在一家网吧里找到已经精神恍惚的他。
5月19日,王小奇再次离家出走,3天后又是在一家网吧被找到。从此以后,王小奇被无奈的父母关在了家里,他的父母也在家里陪他自学。据王小奇的班主任介绍,王小奇以前成绩不错,但由于沉溺游戏,成绩直线下降。她时常给学生讲很多的道理和案例,但班上旷课到网吧去玩的学生还是很多,离家出走的也不只王小奇一个。她说:“我们能管住学生,但是管不住网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一项统计表明,18岁以下的网民占我国上网人数的15.1%。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占23%,是所有职业中比较高的群体。某晚,广西河池市十多位人大代表对全市61家网吧暗访后统计,进入网吧的未成年人占网吧总数的57.3%。
问题:阅读上述案例,请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种教育力量整合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