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学》章节突破题 第九章 德育 选择题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看具体情况,可有多端性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3.我国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 )。
A.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4.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款育的基卒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自我教育法
D.陶冶教育法
5.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指导实践法
D.陶冶教育法
6.教育者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陶冶教育
D.指导自我教育
7.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法纪观念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D.品德的教育
8.“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指导实践法
D.陶冶教育法
选择题答案
1~5 DDAAD
6~8 BDB
填空题
1.德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四个基本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2.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春风化雨”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教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5.陶冶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三种。
6.知,指道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
7.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8.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
9.德育和智育不同,智育主要解决知与不知、懂与不懂的矛盾,以发展认识能力为主要任务;德育则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
10.德育主要以善恶来作为判断标准,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正常非正常作为判断标准。
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12.德育直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13.德育内容指的是用什么样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教育年轻一代的问题,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是德育任务的具体化。
14.德育过程中,存在着三方面的矛盾,分别是:(1)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2)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3)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其中,第二对矛盾是主要矛盾。
15.德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它由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共同构成,分别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16.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或称之为德育工作的方法论。
17.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原则则带有主观色彩,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或提出的。正确的原则必然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但不等同于客观规律。
18.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德育组织形式。
19.榜样一般有三种:一是教育者的示范:二是伟人及英雄模范人物的典范;三是优秀学生的典范。
20.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他们的整个人生具有定向和奠基的意义。
21.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灵魂和核心的作用。
简答或论述
1.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
答:(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德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灵魂和核心的作用,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是照亮一切的光源。
2.简述德育的具体任务。★★★☆☆
答:(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
3.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
答: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内容是:
(1)热爱祖国的教育;
(2)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3)热爱人民的教育;
(4)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5)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6)热爱集体的教育;
(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8)民主和法制观念的教育;
(9)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1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中学德育纲要的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社会主义教育;
(4)理想教育;
(5)道德教育;
(6)劳动教育;
(7)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
(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即道德认知;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习惯。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德育是把道德内化为品德,又把品德外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教育是外因,思想斗争是内因;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既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又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
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这一德育基本规律。★★★★☆
答:(1)品德的发展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四种品德因素培养使其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道德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知行转化的催化剂。意即道德意志,是为了实现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思想品德形成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所以品德的发展可以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3)德育过程应该是全面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四方面全面、和谐、协调地发展。
6.试述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答:德育是把道德内化为品德,又把品德外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实现这种转化必须通过内部的思想矛盾斗争。教育是外因,思想斗争是内因。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斗争的过程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教育者既要对学生积极地进行德育,同时不能一味地灌输,而要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斗争。
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过程。总之,在德育中,要处理好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关系。
7.试述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答: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既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又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源泉;只有有目的地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设计、实施的活动,才能加速个体品德发展;德育过程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的教育性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主动接受多方面教育影响;德育过程就是对各种影响进行干预、协调的过程,是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教育者要组织好丰富多彩、有吸引力的活动或交往,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动促进他们品德的发展。
8.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试述德育过程的这一规律。★★★★☆
答: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首先,这是由人类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
其次,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
最后,在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观念的斗争长期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必然会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中来,也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青少年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不很稳定,因此,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是螺旋式的不断深化、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的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9.论述知行统一原则。★★★★☆
答: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伦理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一原则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和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言行一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通过品德实践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10.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1)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原则;
(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11.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包括:
(1)教学,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3)课外活动,包括文体和体育活动。
(4)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校会、班会、周会等集会活动也是德育的途径。
(5)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
(6)志愿者活动,这是新时期青少年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
12.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答:(1)说服工作,这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
(2)榜样示范,是教育者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
(3)指导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得到锻炼和培养。
(4)陶冶教育,是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5)品德评价,是品德发展的一种强化手段。
运用品德评价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
二是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
三是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加评价活动。
四是把惩罚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以育人为目的,不为了奖惩而奖惩。
13.如何运用说服教育法?★★★☆☆
答:运用说服教育法,教育者切不可空洞说教,以势压人,而要注意:
(1)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有知识|生和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
(3)态度真诚、热情;
(4)擅于捕捉说理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
14.如何运用榜样示范法?★★★☆☆
答:(1)要选好示范的榜样。榜样要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榜样一般有三种:一是教育者的示范;二是伟人及英雄模范人物的示范;三是优秀学生的示范。
(2)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
(3)激起学生们学习榜样的敬慕之情。
(4)要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