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四章 小学科学学科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学正式开设科学课程是在( )年。
A.1902
B.1903
C.1904
D.1905
2.下列关于2001年颁布的《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放创新
B.高瞻远瞩
C.系统完善
D.灵活变通
3.下列不属于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主线的是( )。
A.科学知识
B.科学方法
C.科学探究
D.科学态度
4.近现代的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 )个时期。
A.五
B.六
C.四
D.三
5.( )时期我国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6.1904年( )颁布和实施后,科学教育以法令形式被正式纳入教育体系中,科学教育开始初步进入制度化阶段。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B.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C.以科学探究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D.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
8.自然科学课程体系的中心概念是( )。
A.环境保护
B.人与自然
C.科学、技术与社会
D.科学方法
9.兴趣、态度、意志等属于自然科学课程的哪一教学目标?( )
A.认知
B.技能
C.科学方法
D.思想情感
10.根据对科学教育本质功能的认识,自然科学课程的教育目的是( )。
A.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B.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C.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自身
11.下列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的是( )。
A.自然界的层次结构
B.自然界的无限发展
C.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D.人类要征服自然
12.下列哪项不属于科学素养的因素?( )
A.科学方法
B.科学思想
C.科学精神
D.科学兴趣
13.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大小,用( )可以看见它们的肢体。
A.眼睛
B.放大镜
C.显微镜
D.平面镜
1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小学生( )。
A.科学学习的内容
B.科学学习的方法
C.科学学习的态度
D.科学学习的结果
15.在一个阴湿山洼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种群
D.食物网
16.( )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
A.生态系统
B.生态多样化
C.自然动态化
D.自然平衡
17.技术可包括物体形态、( )形态、社会形态三个方面。
A.科学
B.智能
C.观念
D.意识
18.( )是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提高小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有效载体。
A.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
B.小学科学课堂学习
C.小学科学课外探究
D.小学科学课外活动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豌豆荚里的豌豆》课堂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同学都说到这两种果实里的种子不一样,如果我们要把黑板上的小问号去掉,该怎么办?
生1:解剖,剥开……
师:要剥开我们得注意,这些果实里头的种子宝宝呀都是一个一个小生命,我们要怎么剥才不会伤害到它们?
生2:我觉得应该从柄开始。
生3:动作要轻。
师:我也建议大家,可以先把豌豆荚的柄拉下来,这条丝先把它拉下来,再剥开。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容易,而且这时候的种子宝宝不要让它到处满地撒,老师给你准备的这张纸巾可以摊开,在这张纸巾上把它剥开。但是油菜荚更加细嫩,你们要特别小心,我建议大家可以从尾部开始,大家可以看看,这尾部是没有种子的。
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把豌豆荚和油菜荚小心剥开;教师巡视指导。(如果拉不开,可以从这边上小心地剥开,尽量不要伤害到里面的种子宝宝。老师给你的仅仅是建议,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我想你们自己动脑子肯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
剥开后学生不断发出惊叹!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看到两种果实里的种子宝宝。
师:谁找到了它们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来告诉大家。
问题: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如何恰当地发挥指导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淀粉的踪迹》中淀粉和滑石粉的比较片段
师:同学们看一下桌子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其中有两袋粉末,关于这两袋粉末,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看来大家对这两袋粉末到底是什么很感兴趣,今天老师带来的一袋是淀粉,另一袋是滑石粉,(板书:滑石粉、淀粉)可是老师忘了贴上标签,你们能把这两袋粉末区分开来吗?
师:你们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指名说)
(学生分组动手观察)
(汇报交流)
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初步判断的结果是什么?
师:刚才我们用看、摸、闻等方法有了两种初步判断,那么哪种判断对呢?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加以证明?引出用实验方法。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方法:分别从两个袋子里取出一些粉末,放在纸上,再滴入碘酒,仔细观察,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实验时当心把粉末弄到桌上。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
(汇报实验发现,教师记录结果)
问题: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教学《观察蚂蚁》一课时,老师课前让学生带来了蚂蚁,可刚上课不久,有一位学生不小心打翻了装有蚂蚁的盒子,蚂蚁倒了一地。这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处理:
方式一:老师对这位学生进行了批评,并且制止他抓蚂蚁,让他与其他带蚂蚁的同学一起观察,然后继续顺利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
方式二:老师没有指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捉。这时有的学生努力地去捉东奔西跑的蚂蚁,满头大汗但却一只也没有捉到;有的轻易就捉到了两三只;有的学生用放大镜在地上就展开了观察;有的让蚂蚁在自己的手上爬;还有的和蚂蚁玩起了堵截的游戏……
问题:这两种教学方式你认为哪一种处理比较恰当,或者你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请阐明你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题
1.设计《各种各样的叶》一课的教学过程。
2.为《铁生锈了》编写一份教学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