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章节突破题 第四章 学习动机 选择题
1.成败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马斯洛
B.韦纳
C.班杜拉
D.阿特金森
2.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生理的需要
3.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学生学习较容易的任务时,应尽量使学生紧张一些
B.在学生学习较复杂的任务时,应尽量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C.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
D.不论学习任务难易都应保持同样的动机水平
4.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负强化
D.替代强化
5.学校利用评“三好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主要是发挥( )的作用。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期待的内驱力
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7.认知内驱力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8.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提出的是心理学家( )。
A.班杜拉
B.麦克里兰德
C.奥苏伯尔
D.阿特金森
9.根据成败归因理论,内在、不稳定的因素是( )。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10.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和( )。
A.追求利益
B.避免失败
C.回避困难
D.追求刺激
选择题答案
1.【答案】B
【解析】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论;韦纳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而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2.【答案】A
【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智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3.【答案】D
【解析】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也就是说,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过高或过低的动机水平对于顺利完成任务都是不利的。应该根据任务难度设定恰当的动机水平。根据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不同的任务其最佳的动机水平不同,完成容易的任务时,应尽量使学生紧张一些,完成困难的任务时,应尽量创设轻松自由的气氛。
4.【答案】D
【解析】A选项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B选项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C选项负强化: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D选项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5.【答案】B
【解析】(1)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个人为了保持他人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6.【答案】D
【解析】见上题。
7.【答案】A
【解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认知内驱力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8.【答案】A
【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于1977年提出。
9.【答案】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A选项为稳定的内部原因;B选项为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为稳定的外在原因;D为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10.【答案】B
【解析】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
填空题
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将强化分成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2.动机的功能有三种: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3.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凼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掌握)
4.成败归因理论,归因的三个维度有内外性归因、稳定性归因与控制性归因。
5.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
6.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所倡导的。
7.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前四个层次统称为缺失需要,第五个层次可以称为生长需要。
8.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9.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10.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查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掌握)
12.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掌握)
13.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缺乏、不平衡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14.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意向。
15.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16.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7.从强化物的性质上看,又分为物质强化和精神强化两种。
18.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19.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将归因因素分为三个维度和四个因素。三个维度分别是:内外部因素、稳定非稳定因素、可控非可控因素。四个因素是:能力、难度、努力、运气。
20.学习反馈有“单项”反馈和“双向”反馈两种方式。
21.成就动机最初是由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提出,后来由阿特金森加以发展。成就动机理论由两种相反倾向的部分组成:一种称为力求成功;另一种称为避免失败。
22.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
23.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或者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24.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智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简答和论述
157.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
答:(1)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好胜心等由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学习动机,可以称为内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的特点是强烈、稳定、持久;父母的鼓励、老师的表扬等由外在力量激发产生的动机称为外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的特点是短暂、不稳定、可大可小。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对动机的分类。
158.简述学习动机的性质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答:学习动机的性质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存在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不太一致的情况,这是由于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人的行为除了受动机的控制与调节外,还要受到其他主客观方面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因此,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却不是唯一的条件。
159.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照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这一层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目的所需求的食物、水、住所等几方面的生理需求。
(2)安全需要。这一层是指人们保护自己身体和情感不受侵害的需求。
(3)社交需要。这一层是指被接纳和归属感。友谊、爱情、交流的需求也在这一层。
(4)尊重的需要。它包括内部尊重,如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如地位、认可和关注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智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前四个层次可以统称为缺失需要,第五个层次可定义为生长需要,求知欲是第五层次的需要。
160.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成败经验。个体自身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能提高自我效能感。
(2)对他人的观察。人们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有巨大的作用。
(3)言语劝说。它包括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以及自我规劝。
(4)情绪和生理状态。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也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161.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掌握)
答:(1)内部条件——
A.学生的自身需要和目标结构;
B.成熟与年龄特点;
C.性格特征与个体差异:
D.学生的抱负水准;
E.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条件——
A.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
B.教师的榜样作用。
162.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性质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过程,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
A.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当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B.课题难度要适当,经努力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
C.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
D.在某一课题失败时,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直接发生途径即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间接发生途径即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成新的学习需要。从直接发生途径考虑,应尽量使学生原有的学
习需要得到满足。教育实验证明,使学生感到有学习的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力;从间接转化途径考虑,应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其他需要和要求,学习需要也能发生迁移。
163.举例说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的方法有:
A.熟悉教材
B.了解学生
C.贯彻始终
(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关系。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即动机水平适中,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程度过强时就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学习结果的反馈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自己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反馈;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经验表明,了解学习结果的学生比不了解学习结果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且进步快。学习反馈有“单向”反馈和“双向”反馈两种方式,双向反馈的效果更好。教师应正确地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由于表扬能起到推动学习的作用,一般来说,表扬应多于批评。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不同的归因,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极不相同的。
A.稳定与非稳定归因。当倾向于稳定型因素时,个体对未来的学习结果也会抱有成功或失败的预期,会增加自信心,个体失败时,就会认为本身能力低;当倾向于非稳定归因时,则不会影响到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
B.内外性归因。当倾向于内在因素归因时,例如成败归因于能力、努力、身心等内在因素,学习者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当倾向于外在归因时,学习结果不会对自我意象产生影响。
E.可控与不可控归因。当倾向于可控归因时,例如归因于努力,学习者对自己充满信心或产生犯罪感;但倾向于不可控因素时,例如归因于任务难度、运气等,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情绪。
164.如何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答: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不同的归因,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1)稳定与非稳定维度归因;
(2)内外性维度归因;
(3)可控与不可控维度归因。
成功倾向的学生更多地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而失败的学生则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将成功归因于偶然的外部因素;不同的归因方式对个体日后的行为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努力纠正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归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65.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动机的分类。★★★☆☆
答:(1)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
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个人为了保持他人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166.筒述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答: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也就是说,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过高或过低的动机水平对于顺利完成任务都是不利的。应该根据任务难度设定恰当的动机水平。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当学习任务较为简单时,学习动机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167.分析自我效能感理论,这一理论对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何启示?★★★★★
答: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的行为受行为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以及对教学的启示:
(1)成败经验。个体自身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所以,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2)对他人的观察。人们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言语劝说。它包括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以及自我规劝;
(4)情绪与生理状态。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消息,也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所以,教师应将学生的情绪和身体状况调节至最佳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