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3|回复: 0

2016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章节习题(1)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5: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一章第一节:教育观
  一、单项选择题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目的相背离的。下列选项中,不利于克服这种消极现象的是(  )
  A.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B.积极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
  C.加速开展素质教育,废止考试制度
  D.加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
  2.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  )
  A.创新能力的培养
  B.读写能力的培养
  C.听说能力的培养
  D.交往能力的培养
  3.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  )的一块试金石。
  A.育人为本
  B.以德兴教
  C.面向全体
  D.精英教育
  4.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殊教育
  D.终身教育
  5.素质教育是教育“全员性”与“全面性”的统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特点。
  A.全面性
  B.基础性
  C.内化性
  D.综合性
  6.下列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是(  )
  A.学校在节假日期间正常上课
  B.数学老师对学生特别负责,经常在体育课时间为学生讲解习题
  C.学校为了鼓励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给他们佩戴绿领巾
  D.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到社区打扫卫生
  7.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让每一个学生考上大学
  B.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智者
  C.让每一个学生成才
  D.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
  8.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应试教育注重考试分数
  B.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试教育注重考试能力和升学率
  C.素质教育也要考试,应试教育也培养学生素质,两者没有太大区别
  D.以上均不正确
  9.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是(  )
  A.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自主发展
  B.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C.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被动发展
  D.面向全体、主动发展、自主发展
  10.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面向全体学生
  11.下列不属于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的是(  )
  A.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B.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C.校外教育
  D.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
  12.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
  A.提高个人素质
  B.提高民族素质
  C.培养精英
  D.培养有特长的人
  13.素质教育的实施对象是(  )
  A.中小学教育
  B.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
  C.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
  D.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
  14.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  )
  A.转变教育观念
  B.转变学生观
  C.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D.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素质教育任务的是(  )
  A.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B.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C.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D.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
  16.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是(  )
  A.创造教育
  B.创新教育
  C.应试教育
  D.传统教育
  17.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  )
  A.创新能力
  B.学习能力
  C.拼搏精神
  D.团结精神
  18.(  )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
  A.素质教育
  B.应试教育
  C.德育
  D.智育
  19.下列选项中,关于素质教育与考试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试教育是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手段
  B.考试的主要功能是甄别与选拔,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C.素质教育就是非考试的教育,应该取消一切考试
  D.素质教育不应与考试对立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素质教育以促进知识深刻内化为目标
  B.素质教育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
  C.素质教育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
  D.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21.下列哪项观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
  A.学生应该什么都学,而且什么都要学好
  B.为减轻负担,不给学生留作业
  C.不要学生考试,尤其是百分制考试
  D.教育应该使学生主动、生动、愉快地发展
  22.下列误区中,属于“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误解”的是(  )
  A.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B.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C.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D.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23.近来,“差生测智商”“绿领巾”“差生教室外考试”“收取‘不听话押金”’等一系列教育乱象频出,引起社会热议。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
  A.这些做法有悖于素质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冷暴力”
  B.这是不尊重学生、损害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C.这些做法会给学生留下心灵创伤,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D.这些做法能促进有错误的学生积极反省,是一种有效的“惩罚教育”
  24.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是取消考试,尤其是取消高考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C.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25.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  )
  A.家庭教育
  B.教师培训
  C.课外活动
  D.课堂教学
  26.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  )
  A.德育
  B.创新教育
  C.智育
  D.全面发展教育
  27.素质教育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的时间为(  )
  A.1999年
  B.2001年
  C.1993年
  D.1986年
  28.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课外活动
  C.劳动教育
  D.道德教育
  29.构建素质教育目标,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  ),才能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
  A.顺序
  B.客观规律
  C.特征
  D.重点
  30.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为特征的教育是(  )
  A.素质教育
  B.愉快教育
  C.生本教育
  D.生存教育
  31.我们应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四有”是指(  )
  A.有态度、有素质、有热情、有能力
  B.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有毅力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D.有态度、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
  32.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我国某高二学生考过这样一道历史试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死于公元哪一年?最远打到哪里?
  美国世界史教科书上也有这样的历史事实,考法却是这样: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有人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要取消考试”。请你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原理,并结合上述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2-某地四名初三女生集体服食老鼠药自杀。经抢救,两名女生不幸身亡,另有一名女生成植物人,最后一名女生经抢救有幸脱离危险。事故调查原因是这个班刚经过了一场期中考试,按照考试成绩排座位号。这四名女生排在了最后一排,她们经过商量决定集体自杀,并写了一封信给老师:“老师,我们的自杀不怪您,是我们没考好,没脸面对家人,如果学校责怪您,就请您把这封信给校长,我们不后悔。”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3.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依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分析。
  4.某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该省提出,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将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为全省所有农村小学至少培训1名合格的专职音、体、美教师。实施青少年健康促进计划,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l小时校园体育锻炼。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测试结果向学生和家长通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从2015年起,对全省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档案。
  请结合材料中某省强调体育锻炼的做法,谈谈应该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5.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9月的调查显示: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2/3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
  (1)你怎样看待这种认识?素质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2)上述材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6.某学校为贯彻上级减负精神,决定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的课外活动不再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自修,而是让学生去操场上活动。结果发现,学习用功的好学生,任凭老师怎么劝也不出去,而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却玩得很高兴。后来,校领导发现了问题,说:“等检查过去了,一定要收回来……”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减负问题的认识。
  7.在一次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讨论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王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李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请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知识,分析教师们的发言。
  8.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某教师制定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
  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做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让绝大部分学习上落后的同学找到了自己的成才途径和优势,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请你针对材料中制定的评价标准,结合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C项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于应试教育中的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不能废止,但若很好地改进考试制度,会有助于克服这种消极现象。
  2.A【解析】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3.A【解析】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育人为本”的一块试金石。
  4.B【解析】素质教育是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
  5.A【解析】略。
  6.D【解析】学校占用学生的节假日时间上课,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业余生活,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A项错误。数学老师占用体育课时间讲所谓的“主科”而忽视体育这一“副科”是只重视智育不重视体育的表现,不符合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所以B项错误。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分数为标准衡量学生或把学生分成等级的做法不符合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所以C项错误。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符合素质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要求。
  7.D【解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全面推进,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倡导发展性评价,弱化学科体系,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验。所以,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故选D项。
  8.B【解析】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记忆和应试能力的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两者有重大区别。
  9.B【解析】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10.B【解析】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11.C【解析】略。
  12.B【解析】提高民族素质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13.D【解析】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素质教育同时贯穿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故选D项。
  14.A【解析】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全面提高。
  15.D【解析】素质教育担负着三大基本任务:第一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三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主要由政治、思想、道德、业务、审美、劳技等素质构成。
  16.B【解析】略。
  17.A【解析】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18.A【解析】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相对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素质教育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故选A项。
  19.D【解析】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因此,素质教育不应与考试对立。
  20.A【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1.D【解析】A、B、C三项均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误区。
  22.D【解析】略。
  23.D【解析】题干中的教育乱象都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种做法变相给学生分了等级,不仅不能促进有错误的学生积极反省,反而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4.A【解析】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积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并不等于取消考试。
  25.D【解析】略。
  26.B【解析】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故选B项。
  27.A【解析】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
  28.A【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通过教学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29.B【解析】构建素质教育目标,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
  30.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原国家教委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内涵。
  31.C【解析】略。
  32.A【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故A项错误。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C项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于应试教育中的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不能废止,但若很好地改进考试制度,会有助于克服这种消极现象。
  2.A【解析】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3.A【解析】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育人为本”的一块试金石。
  4.B【解析】素质教育是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
  5.A【解析】略。
  6.D【解析】学校占用学生的节假日时间上课,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业余生活,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A项错误。数学老师占用体育课时间讲所谓的“主科”而忽视体育这一“副科”是只重视智育不重视体育的表现,不符合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所以B项错误。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分数为标准衡量学生或把学生分成等级的做法不符合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所以C项错误。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符合素质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要求。
  7.D【解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全面推进,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倡导发展性评价,弱化学科体系,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验。所以,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故选D项。
  8.B【解析】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记忆和应试能力的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两者有重大区别。
  9.B【解析】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10.B【解析】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11.C【解析】略。
  12.B【解析】提高民族素质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13.D【解析】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素质教育同时贯穿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故选D项。
  14.A【解析】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全面提高。
  15.D【解析】素质教育担负着三大基本任务:第一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三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主要由政治、思想、道德、业务、审美、劳技等素质构成。
  16.B【解析】略。
  17.A【解析】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18.A【解析】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相对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素质教育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故选A项。
  19.D【解析】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因此,素质教育不应与考试对立。
  20.A【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1.D【解析】A、B、C三项均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误区。
  22.D【解析】略。
  23.D【解析】题干中的教育乱象都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种做法变相给学生分了等级,不仅不能促进有错误的学生积极反省,反而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4.A【解析】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积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并不等于取消考试。
  25.D【解析】略。
  26.B【解析】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故选B项。
  27.A【解析】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
  28.A【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通过教学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29.B【解析】构建素质教育目标,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
  30.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原国家教委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内涵。
  31.C【解析】略。
  32.A【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故A项错误。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0 06: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