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1|回复: 0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0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迅速发生休克、昏迷。本型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

  一、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病因

  病原是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的志贺菌属,分A、B、C、D四群(志贺菌、福氏菌、鲍氏菌、宋内氏菌),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多见。志贺菌属经口进入胃肠道,依靠其毒力质粒所编码的一组多肽毒素侵入结肠上皮细胞,并生长繁殖,细菌裂解后产生大量内毒素与少量外毒素。

  二、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潜伏期多数为l~2天,短者数小时。起病急,发展快,高热可>40℃(少数不高),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也有在发热、脓血便后2~3天始发展为中毒型。

  (一)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早期面色灰白、四肢厥冷、脉细速,呼吸急促;后期口唇及甲床发绀、皮肤花斑,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可伴心、肺、血液、肾脏等多系统功能障碍。

  (二)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早期有嗜睡、呕吐、头痛、血压偏高,心率相对缓慢,随病情进展很快进入昏迷、频繁或持续惊厥,甚至呼吸停止。

  (三)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常在中毒性痢疾脑型或休克型基础上发展而来。

  (四)混合型:上述两型或三型同时或先后出现,是最为凶险的一型。

  三、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7岁健壮儿童,夏秋季节突起高热,伴反复惊厥、脑病和(或)休克表现者,均应考虑中毒型菌痢,可用肛拭子或灌肠取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红细胞可初步确诊。本病应注意与高热惊厥、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相鉴别。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常在上感体温突然升高时出现惊厥,抽搐时间短,止惊后一般情况好,无感染中毒其他症状。粪常规正常。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季节、高热、惊厥与本病相似,但昏迷多在2~3天后发生,多不出现循环衰竭。脑脊液检查可异常而粪便检查正常。与其他侵袭肠黏膜细菌所致肠炎、结肠炎的鉴别主要依据粪便致病菌培养结果确诊。

  四、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治疗

  (一)降温止惊:可综合使用物理、药物降温或亚冬眠疗法,惊厥不止者,可用地西泮0.3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最大剂量每次≤10mg):或用水合氯醛40~60mg/kg保留灌肠;或肌注苯巴比妥钠。

  (二)治疗循环衰竭

  1.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2.改善微循环: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东莨菪碱、酚妥拉明、多巴胺或阿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3.其他:及早应用糖皮质激素抗休克,常用地塞米松每次0.2~0.5mg/kg静滴,每天1~2次,疗程3~5天。纳洛酮能有效提高血压和心肌收缩力,剂量每次0.01~0.02mg/kg,肌注或静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三)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首选20%甘露醇降颅压,剂量每次0.5~19/kg静注,每6~8小时l次,诊疗3~5天,或与利尿剂交替使用,可短期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剂量同上。若出现呼吸衰竭应及早使用呼吸机。

  (四)抗菌治疗:通常选用两种痢疾杆菌敏感的抗生素静脉滴注,如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钠或头孢曲松钠等药物。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5 06: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