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7|回复: 0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心肌酶改变的临床分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心肌酶改变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9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及56例健康儿童进行心肌酶测定。结果: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心肌酶学改变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疱疹性咽峡炎部分患儿心肌损伤。
    资料与方法
    本组196例为我院收住院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年龄7个月~3岁。就诊时发病时间<1天32例,1~3天108例,3~5天36例,<5天20例。根据症状、体征明确诊断为疱大量脂肪沉积,增加了机体负担和耗氧量,肥胖症儿童的氧消耗量多于常人,致使身体笨重,活动能力差。不少儿童青少年常有平足、膝内弯、下肢弯曲等损害。肥胖儿童的胆固醇和脂肪酸过高,血脂也高,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抗病力较差,易患多种疾病。
    肥胖给青少年带来的沉重心理压疹性咽峡炎。对照组为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5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
    方法对照组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观察组为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1。抽血后应用德国罗士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动力法
检测心肌酶。正常值范围:
    谷草转氨酶(AST)    0~40U/L,
    乳酸脱氢酶(LDH)    135~300U/L,
    肌酸激酶(CK)       25~200U/L,
    肌钙蛋白(TnI)      <O.15 u g/ml。
   
    结果  本组19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心肌酶(AST、LDH、CK、CK-MB、TnI)升高,心肌酶升高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心肌酶改变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196例患儿心电图异常28例,其中T波改变23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房性早搏2例,室性早搏2例。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病原多为柯萨奇病毒A组病毒所致。表现为突然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病程1周左右,近几年发病率较高,有一定的流行趋势,但疱疹性咽峡炎引起心肌酶改变的却少有报道。本研究结果显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心肌酶增高例数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同时心肌酶增高患儿数,远多于心电图有异常的患儿。
    综上所述,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引起心肌酶的改变,引起心肌受损,心肌酶的变化明显高于心电图的改变,故检测心肌酶,有助于早期发现患儿心肌受损,有利于对患儿的治疗。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1 23: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