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二章 金融资产 第一节 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几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第二节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 1.交易性金融资产 (1)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2)企业基于其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将某些金融资产进行组合从事短期获利活动 (3)国债期货、远期合同、股指期货等,其公允价值变动大于零时,应将其相关变动金额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2.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1.取得时 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注意】交易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及其他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第三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 定义 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1.初始计量 按照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 【注意】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将所取得价款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重分类日,该投资剩余部分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举例: 20×0年1月1日,XYZ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 250元,票面年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XYZ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 XYZ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为此,XYZ公司在初始确认时先计算确定该债券的实际利率: 设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r,则可列出如下等式: 59×(1+r)-1+59×(1+r)-2+59×(1+r)-3+59×(1+r)-4+(59+1 250)×(1+r)-5﹦1 000(元) 采用插值法,可以计算得出r﹦10%,由此可编制表2﹣1 单位:元 *数字四舍五入取整; **数字考虑了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尾差。 根据上述数据,XYZ公司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2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贷:银行存款 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20×0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1 贷:投资收益 100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3)20×1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5 贷:投资收益 104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4)20×2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 贷:投资收益 109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5)20×3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5 贷:投资收益 114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6)20×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到票面利息和本金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9 贷:投资收益 118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借:银行存款等 1 25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假定XYZ公司购买的债券不是分次付息,而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 利计算。此时,XYZ公司所购买债券的实际利率r,可以计算如下: (59+59+59+59+59+1 250)×(1+r)-5﹦1 000(元),由此得出r≈9.05%。 据此,调整上述表中相关数据后如表2﹣2所示。 根据上述数据,XYZ公司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2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贷:银行存款 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20×0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1.5 贷:投资收益 90.5 单位:元 *考虑了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尾差2.85元。 (3)20×1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9.69 贷:投资收益 98.69 (4)20×2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8.62 贷:投资收益 107.62 (5)20×3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8.36 贷:投资收益 117.36 (6)20×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到本金和名义利息等: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1.83 贷:投资收益 130.83 借:银行存款 1 54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295 第四节 货款和应收款项 概述 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1.金融企业按当前市场条件发放的贷款,应按发放贷款的本金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2.贷款持有期间所确认的利息收入,应当根据实际利率计算。实际利率应在取得贷款时确定,在该贷款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 3.企业收回或处置贷款和应收款项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该贷款和应收款项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五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概述 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1)贷款和应收款项;(2)持有至到期投资;(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注意】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己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同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损益。 第六节 金融资产减值 确认 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3.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5.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6.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 7.发行方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1.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其发生减值时,应当在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2.对于存在大量性质类似且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金融资产的企业,在考虑金融资产减值测试时,应当先将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区分开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 3.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如债务人的信用评级已提高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4.外币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先按外币确定,在计量减值时再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合成为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金额。该项金额小于相关外币金融资产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账面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2.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3.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第七节 金融资产转移 概述 指企业(转出方)将金融资产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转人方) 2.将金融资产转移给另一方,但保留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并承担将收取的现金流量支付给最终收款方的义务 1.将金融资产所产生现金流量中特定、可辨认部分转移,如企业将一组类似贷款的应收利息转移等 2.将金融资产所产生全部现金流量的一定比例转移,如企业将一组类似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合计的90%转移等 3.将金融资产所产生现金流量中特定、可辨认部分的一定比例转移,如企业将一组类似贷款的应收利息的90%转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