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定资产的定义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3)有形资产
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不是为了出售。
“出租”的固定资产指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融资租赁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不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
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房屋建筑物,不属于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意味着固定资产属于长期资产,随着使用和磨损,通过计提折旧方式逐渐减少账面价值。
工业企业的周转材料数量多,单价低,尽管具有固定资产的某些特征,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通常确认为存货。
但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比如企业(民用航空运输)的高价周转件等,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低价周转材料确认为存货,高价周转材料确认为固定资产。)
对于构成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各自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该各组成部分实际上是以独立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例如,飞机的引擎,如果其与飞机机身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则企业应当将其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企业由于安全或环保的要求购入设备确认为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成本包括企业为构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
(1)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达到可使用状态前相关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是否需要安装,会计处理略有不同。
不需要安装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
贷:银行存款
借:固定资产-机器设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需要安装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机器设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安装过程发生的支出通过“在建工程”核算,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
注意机器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可以抵扣的。
企业可能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资产。如果这些资产均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并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则应将各项资产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并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注意计算比例使用的公允价值)
如果以一笔款项购入的多项资产中还包括固定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也应按类似的方法予以处理。
例题: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率17%,向乙公司购入了3套不同型号且有不同生产能力的设备A、B、C。甲企业共支付货款500万,增值税85万,装卸费2万。A、B、C均可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分别为156万、234万、130万
计算:
固定资产总成本=500+2=502万
A的分配比例=156/(156+234+130)=30%
B的分配比例=234/(156+234+130)=45%
C的分配比例=130/(156+234+130)=25%
确定A、B、C的入账价值
A的入账价值=502×30%=150.6万
B的入账价值=502×45%=225.9万
C的入账价值=502×25%=125.5万
分期购买固定资产
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分期付款购买)
初始成本以各期付款的现值之和确定
各期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其余部分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分录:
借:在建工程—设备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借:在建工程—设备(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长期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通常题目中会给出折现率。
科目“未确认融资费用”在资产负债表作为“长期应付款”的抵减项目列示。
在使用实际利率法对“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摊销时,可以将分期购买固定资产看作是本金为分期付款总额,分期支付本金,票面利息为零的债券。“未确认融资费用”也就相当于“利息调整”。参照“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通用计算表格。
p76例5-2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与教材中不同,不要忽视。)
教材中涉及实际利率法的计算表格表现方式都不同,考生不必一一记忆,只要记住通用表格的计算方法即可。
考试中要注意题目中给出的付款方式是半年或一年,实际利率(折现率)是否也是对应的,是否需要调整。
你的点赞就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每日更新CPA考试知识点解析,
答疑邮箱:weimingcaiwu@163.com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