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人是学数学的,今天已经毕业近10年了。 拿到证的时候我其实也没有那么开心,更多的是坦然。 考注会的过程中我在国和论坛论坛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今天就也来这里把自己的想法聊一聊,了却这个因果。 2008年我毕业很迷茫。 2009和妻子一起开始考试,准备的很随意,更多靠考前突击,我过了一门经济法,妻子没有过。记得很清楚,到了考试的时候,我经济法里面的证券法还一眼没有看过。 2010年我比较努力,不玩游戏,不打球的时候就去看看书,这一年我考过了企业战略管理,我以为自己可以考的分数比较高,结果是67分;财管52,会计、税法都是四十多,老婆过了一门税法。 2011年我更加努力了,但是这一年我工作非常忙,每天早八点到晚八点一刻不清闲,要教别人数学,我课余的时间看书比较努力,但是这一年还是考得非常差,一门都没有过,会计还是四十多,税法、财管都是56吧,妻子过了一门经济法。 2012年我跳槽去了事务所,我原来的工资一个月是12000左右,税后的,到了事务所前三个月实习没有一分钱,后面刚开始是一个月2000,面试的时候我连未分配利润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这辈子可能还没有看过实物发票。这一年我非常忙,因为是实习生又好用,只有考前一周,就是考试的那一周我可以休息,因为我们是做专项报告的,所以没有淡季。但是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我四门全过了,平均考了70分左右。妻子考过了会计和财管,她比较贪玩,跟着考出来的。 2013年,我已经会做小报告了,知道了审计的简单流程,领导开始让我负责一些项目,还是比较忙,这一年破釜沉舟,我几乎没有娱乐过,最后三个月,除了工作就只剩下学习,把每一分力气都用尽,终于考过了综合,77分,我投资收益都不会算。妻子考过了最后的两门,审计和战略管理。 好了,啰嗦完了,上肉戏。 首先要声明,就算在我用尽全力的时候,一天也不可能有超过3个小时的看书时间,极其偶然的时候可能有5个小时,我周末要去做兼职补贴家用,只有9月没有去。 2012年刚开始我也买了东奥的基础班,在家里听,记得是听的会计,讲到金融资产的时候我觉得张志凤简单的没有讲明白,难的没有讲简单,我本来是做老师的,我知道不论他水平好坏,他不是个好老师,不能让我省力。我又粗略的看了其他几门的基础班,发现他们可能自己是个高手,但是不是好老师,不能让我们省力,这个时候我已经上了三次考场了,就算我不会做,我知道题目是哪些,我知道增值税的考题是怎么回事,会计的考题是怎么回事。 我决定放弃课件,一个好老师要让我们更省力的考到60分,这样他就必须做决定,哪些要放弃。我们都知道注会的书本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老师告诉我们重点,书上都是重点,我们更需要老师来判断哪些重点性价比低,要砍掉,跟重点本身的重要性没有关联。 于是我又开始看课本,时间又不够,我就找了WORD的电子书,开始一章章的看,一章章看过去,自己重新排版,无用的删除,啰嗦的删除,会的不会的重要的不重要的都留着,只删除自己一看就知道,不看也能知道是这个样子的,书里有很多白话,充字数的。 这个时候课件唯一的用处就出来了,你可以把自己删除后的章节,跟本章节的课件比较,哪些是重点自己再巩固,标出。 很快就弄好了,然后开始看自己删减后的书,看的差不多了,再删除一次,看了删,删了看,搞个三次基本上一门课不会超过20页,审计会计多一点,税法少一点。然后就按照这个打印出来看,我建议每门不要超过15页,平均下来,看到考前一两周,考前再删一次,每门不能超过3页。 要知道我们是考试,所以税法不会让你列举所得税优惠政策,只会叙述一下,让你判定,所以我们不需要逆向掌握,只需要正方向判断。当你的判断正确,比如某个政策-综合能源利用或者安全设备,你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样的优惠,不管你是猜的还是蒙的,就直接删除,因为你已经会判断了,不需要重复记忆。比如审计里面的很多东西,你完全不用去记忆,你第一删减电子书的时候,就自己判断,对的就永远删除,因为你已经对了,无须学习。没过几天就这么删除一次,最后需要特殊记忆的东西就很少了,课件唯一的用处就是对比一下看看特殊记忆的部分有没有漏知识点。 如果你的时间不是特别充足,平均到考前自己也只能花3个小时,又想多考试几门的话,建议你就用我的方法,我不看课件,几乎不听,更不做模拟题,考前一两周做做以前年度真题。 对了PPS抽样我不看,期权公式我和老婆都一眼没有看过。 毕竟60分够了,我考77分,每人给我一分钱。 有点杂乱,想到什么说什么。我用的资料都是自己电子书删减得到的,就不发给大家了,换了单位,换了电脑,也不太全,而且每个人判断不对的东西不一样当的。 错别字什么的概不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