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计量
1.外购存货的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2.加工取得存货的成本=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注意:①其中存货包括: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②不包括直接由材料存货转移来的价值
③制造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3.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成本包括接受投资者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以及存货盘盈等
②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按企业会计准则)
③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成本=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
存货单位成本﹦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原则: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可变现净值: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注意:由存货的估计售价、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估计的相关税费等内容构成
①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②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③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少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实际持有与该销售合同相关的存货应以销售合同所规定的价格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④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⑤用于出售的材料等,通常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①对于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②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按其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②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③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④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A.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B.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C.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D.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E.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⑤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A.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B.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C.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D.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1.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2.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先扣除处置收入(如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