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粮食、蔬菜、花生油、棉衣、中药材等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的价格接二连三上涨,让靠拿工资度日的职场人士喘不过气来。自己握在手里的钱,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对于那些中低收入水平的职场人来说,心里难免格外发慌,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发出希望工资上涨的呼声。在通胀压力之下,职场人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哪些改变?到底有没有涨工资的可能呢?让我们听听四位嘉宾的说法。
嘉宾:陈 华 山东经济学院财税金融研究所所长
王 征 济南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丁小姐 某事业单位文员,月收入2000元
刘女士 某企业临时工作人员,月收入900多元主持人:本报记者 祝田园
“菜也快吃不起了”
主持人:从今年年初以来,以粮食为代表的农产品的价格就呈现上涨态势,随后,食用油跟涨,方便面提价,棉服整体涨价……物价上涨犹如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老百姓几乎感觉没有不涨价的商品。两位市民代表对此感受一定很深吧?
丁小姐:我现在觉得自己挣的钱真是太少了!一张百元钞票,拿出来几天就没有了。原来两块七八能买一斤鸡蛋,现在也就买六两。每个月的生活成本总是较着劲地往上翻,不只吃的贵,穿的更贵,棉衣的价格比去年涨了近三成,一件羽绒服都要上千元,真是承受不起。
刘女士:我平时不大给自己买衣服,化妆品用的也很少,一家三口吃饭是主要开销。这一个月来,物价都在噌噌地往上蹿,看得我心惊肉跳,感觉连菜都快吃不起了。我们单位旁边小吃街上的土家烧饼 11月22日还卖2元一个,一天后就涨了五毛钱。我们单位有食堂,原先,我充 100元钱,带儿子一起吃午饭,能吃将近两周,可现在连一周都很难维持。
白领小资变身省钱达人
主持人:一方面物价都在上涨,一方面大家都在拼命省钱,捂紧钱袋子,这令人又回想起2008年底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的情景。你们采取什么省钱措施了吗?
丁小姐:过去,我买东西一般不看价格,只要第一眼看上的就一定会买下来。现在倒好,想去北京淘点衣服,算算路费,和老公一起来回要600多元,就打消了念头。再来说说存钱。过去的我是不存钱的,现在不行了,物价上涨得这么厉害,看个病也贵得要死,治个小感冒花上一千块还不起作用,不存点钱怎么行啊。
刘女士:为了省钱,我变成了网购达人,不忙的时候就上网看看哪些网站有便宜的东西在售。其实,我买的基本都是必需品,在商场里买双鞋要花好几百元,但从网上买相似的商品,就能省不少。今年以来,济南的团购网站也多了起来,我跟很多同事经常一起在网上搜便宜实惠的东西,也算苦中作乐吧。
主持人:有没有选择理财产品让资产保值?
刘女士:我平时利用多年攒下的钱一直炒股,不过每只股票都买几百股,从不多买,而且都是短线操作,倒是也挣了点钱,但这部分钱很快贴补到日常生活中了。
丁小姐:把钱放在银行里越来越不划算了,我准备把部分存款取出来,开个账户,近期买点定投基金,每月就存500元左右,听人说,存上三年就能有比较高的收益。
中低收入者“涨薪”呼声高
主持人:近一段时间以来,网上各大论坛、微博中,“涨价”和“涨薪”都是最热的字眼,老百姓普遍觉得,自己握在手中的工资购买力已经明显下降,希望单位能够尽快涨点工资。两位嘉宾恐怕也热切盼望涨薪吧?
刘女士:那是当然。不过,看目前的情形,我们单位短期内没有涨薪的可能,所以也不指望了。
丁小姐:一提到薪水我就很纠结。我每个月都在干着两至三个人的工作,还常常加夜班,但工资还是基本不涨。我一直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跳槽。可是跳槽之后薪水也难保证一定比现在更高。“涨工资,涨工资”,这个念头都快把我逼疯了。我听说,有的效益好的单位已经给员工发补贴了,还有的直接涨了工资,如果我们单位每个月也能多发1000元,日子应该比现在好很多。
专家:隐性补贴胜于涨薪
主持人:现在老百姓中,要求涨工资的呼声很高,两位专家能否谈谈,现在普涨工资是否具备条件,怎么涨才合适呢?如何体现对中低收入者的关照?
王征:通货膨胀是个分配概念,把一部分财富转入一部分人手中,掠夺的是穷人。国内前几次通胀的原因比较单一,往往是经济过热导致的,但这次物价接连上涨造成通胀预期的原因很复杂。国外,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滥发货币,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与此同时,国内很多势力也在推波助澜,房价居高不下,很多行业利用垄断抬高物价,虽然国家一再收紧流动性,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仍然收效甚微。这次通胀预期的一个后果是,国内相对贫困化加剧,对低收入家庭影响特别大。
陈华:金融危机后也有不少人提出要求涨工资,还有发购物券刺激内需增长的,但懂经济的人不喜欢购物券,因为效用不如想象的那么大。工资的确应该涨,但对中低收入者怎么提高是个难题。按照我国收入分配改革三步走的计划,“十二五”期间,重中之重是“提低控高”,“十三五”时期在此基础上“扩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全面实现小康。其实,无论生产还是经营,最终目的是想让老百姓消费。
王征:政府应该加大再分配力度,最根本的是调节收入分配。与涨工资相比,发补贴应该更好一些,因为工资是刚性的,一旦涨上去,再跌下去的话老百姓肯定不买账,而且工资一开口子,副作用很大,可能对通货膨胀推波助澜,而补贴是临时性的措施,比较容易调节。而且最好采取隐性补贴,在销售环节降低税率,将补贴发放至农产品的销售领域或减低商场营业税,从而间接补贴消费者。
陈华:政府应该给老百姓提供一些公共产品,比如医疗、社保、义务教育。另外,政府税收收入太高,应对中小企业减税,促使其为工人提高工资。对于城市贫民阶层,可以通过政府转移支付的方式予以补贴。不过,转移支付的“跑冒滴漏”很多,应该考虑直接打到被补贴者的账户上,提高转移支付的绩效,同时,对那些中低收入、没有岗位和自己产权房子的被补贴人,应将他们的身份证号、具体住址等在网上公布,让群众监督。另外,发放购物券直接补贴也是一种办法,但却是最下策,因为这些购物券可能指定商店购买,一些商店的商品可能售价高、质量和服务都不好。
王征:除了货币发行过剩、成本推进等因素,国内体制上的问题也在通胀预期中起了一定作用,多个行业的垄断势力资金实力很强,国家货币调控政策触及不到。这些垄断行业占有大量超额垄断利润的同时,也损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我认为,政府也应对这些垄断高收益行业建立资源税、垄断税等高税收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