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近几年来,事业单位招考的热度逐渐上升,除了公务员职位以外,考生们青睐的重要就职取向,事业单位职业的优点,我在这里就不过多累述,主要谈谈事业单位的面试,面试在事业单位招考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考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通过了笔试,但在面试环节去遭遇滑铁卢,被拒之职业的大门之外,这是很可惜的。 通过笔者在教学过程的经验以及与招聘单位的面试考官的一些交流总结发现,面试环节想取得高分,首先,考生语言方面要流畅,其次,答题要有针对性,再次,答题要有深度和高度。在结构化面试环境中,考生是在紧张和压力下,来思考问题和作答的,要想把上面的三个层次全部做到,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答题的时候,第一要保障语言的流畅性,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只要做到这一步,才能在深度和高度上拓展。很多学员反映,面试答题就是自己没有素材可说,导致答题时语言的不流畅,虽然有一定的思路但草草的几句话就没有话可说了,导致面试成绩的不理想。针对学员反映的这个问题,是困扰绝大多数学员的问题,知道思路是什么,就是不知道怎么说,感觉就是脑子里没有素材。笔者根据自己的一线教学经验,通过研究近几年事业单位的面试真题,特提供以下结构化面试的语言素材,好的语言素材的积累能让考生在紧张的环境下,答题语言流畅,在一定程度可以提高考生的答题深度,可为“一石二鸟”之策,希望为考生在备考的路上助一臂之力! 一、立志 1.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传家宝·俗谚牧民》 二、厚仁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三、感恩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唐代诗人) 3.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 4.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王符(进步思想家) 四、诚信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注释:人如果不诚实,不知道他还有什么事能 做好。) ——《论语·为政》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3.小信诚则大信立。(注释:做小事情讲信用,就能够建立起很大的信用。) ——韩非子(法家思想代表人物) 4.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冯玉祥(民国时期著名爱国将领、民主人士) 5.当老实人,做老实事,说老实话。 ——毛泽东 五、谦虚 1.自损者益,自益者损。(注释:遇事谦让的人反而得益,争权夺利的人会受到贬损。) ——《孔子集语·文王》 2.责己则攻短,论人则取长。 ——恽敬(清代散文家) 3.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注释:不自满的人会受益,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见多识广。) ——金缨(清代学者) 六、价值观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2.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孔繁森 3.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民则灵。 ——谚语 4.地位是脚下的台阶,而不是你的真正高度。 ——谚语 5.看不上自己地位的人肯定也配不上这种地位。 ——谚语 七、人生观 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 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八、理想观 1.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李大钊 2.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周恩来 3.光辉的理想像明净的水一样洗去我心灵上的尘垢。——巴金 4.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流沙河(当代诗人) 九、职业道德 1.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 ——管仲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3.官无虚名,职无废事。 ——曾巩(北宋散文家) 十、沟通 1.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注释: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 ——荀况(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 2.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注释:听取意见的办法,必须用事实来检验其是否可行,这样发言的人就不敢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了。)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3.言不贵文,贵于当而已,当则文。 ——《二程粹言·论学篇》 4.理直而出之以婉,善言也,善道也。 ——吕坤(明朝文学家、思想家) 十一、坚持 1.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十二、挫折 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 2.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板桥 3.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 4.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十三、团队 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注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左传·哀公八年》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3.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北史·吐谷浑传》 4.众志成城不可摧,弃之却之终自绝。 ——何香凝(民革创始人) 十四、才能 1.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2.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 ——司马光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 4.人有满腹才,不怕运不来。 ——谚语 十五、知行 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 2.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 ——朱熹(思想家) 3.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守仁(思想家) 十六、创新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注释: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 ——《周易·系辞下》 2.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注释: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 ——王安石 3.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十七、专注 1.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鬼谷子·养志》 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大学》 3.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 ——董仲舒(西汉儒学家) 4.学必专静,而后能有成。 ——海瑞(明朝著名清官) 十八、协作 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 2.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孙权 3.人心齐,泰山移。 ——谚语 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谚语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谚语 十九、竞争 1.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 ——梁启超 2.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便要奋斗。 ——孙中山 二十、严谨 1.谨于言而慎于行。 ——《礼记·缁衣》 2.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道德经》 3.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注释:小心地对待容易的事,进而避开了难事;认真地填塞微小的漏,进而避免了大祸。) ——韩非子 4.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注释:谨慎从事,事情就必然成功;轻举妄动,事情多半会失败。) ——苏轼 5.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慎,即贻百年之患。 ——康熙 二十一、责任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注释: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孟子·尽心上》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贾谊(西汉文学家) 3.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二十二、政绩观 1.勤勤恳恳办实事,无须计较名利得失;坦坦荡荡说真话,不必在意官位尊卑。 ——俗语 2.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俗语 3.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俗语 4.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恪守为民之责。 ——俗语 二十三、金钱观 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 2.人不能把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可以把人带进坟墓。 ——牛根生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俗语 二十四、权力观 1.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俗语 2.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俗语 3.权力意味着责任,职位意味着奉献。 ——俗语 二十五、节俭 1.君子以俭德辟难。 ——《周易·否》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4.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司马光 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教育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