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单选题 1、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 A.《资治通鉴》 B.《永乐大典》 C.《古今图书集成》 D.《四库全书》 2、下列作家作品完全对应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刘心武——《班主任》《乔厂长上任记》 B.巴金——《激流三部曲》《灯》,贾平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 C.茅盾——《蚀》三部曲、《包身工》,谌容——《人到中年》《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 D.老舍——《骆驼祥子》《茶馆》,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3、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或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的或特殊的结论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 B.分析 C.演绎 D.综合 4、赵树理(1906--1970年)。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北方的农村生活,表现新旧交替时代中农民思想意识的变化和新旧思想的斗争,在结构上吸收了传统小说、评书的特点,语言通俗生动,幽默有趣,给人以轻松之感。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二黑结婚》,中篇( ),长篇《李家庄的变迁》。 A.《李有才板话》 B.《骆驼祥子》 C.《断魂枪》 D.《白杨礼赞》 5、莎士比亚的剧作是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其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作品有( )《仲夏夜之梦》等。 A.《威尼斯商人》 B.《神曲》 C.《十日谈》 D.《草叶集》 6、老舍能写反映北京底层市民生活的《骆驼祥子》,恐怕写不了表现上海工商界生活的《子夜》。大师熟悉的( )也会是有限的,谁也不是全能的。 A.领域 B.话题 C.体裁 D.形象 7、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完成的《唐律疏议》是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 )、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 )性法典,对后世及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A.性质、权威 B.原则、方向 C.水平、代表 D.观念、指导 8、江汉平原的黄土地,( )可以种植任何农作物,不仅出产颇丰,而且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成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鱼米之乡,为鄂菜提供了( )的原材料。 A.自古、五味俱全 B.完全、种类繁多 C.由于、独具特色 D.几乎、用之不竭 9、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 )地广泛提倡读书之外,近年来,“阅读”领域内的一些新变化,如迅速( )开来的“浅阅读”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A.一如既往、流行 B.大张旗鼓、蔓延 C.始终如一、活跃 D.不遗余力、扩展 10、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但在地理上提的最多的却是长江。她影响着整个湖北的气候,土壤,物产,同时也酝酿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这段文字中的“她”指的是( )。 A.湖北 B.洞庭湖 C.地理特点 D.长江 11、下列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说法错误的是( )。 A.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D.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下列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说法错误的是( )。 A.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D.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13、下列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说法错误的是( )。 A.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B.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C.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D.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14、下列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坚持全面发展 B.坚持能力为重 C.坚持德育为先 D.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 ( ) A.五、六周岁 B.五、七周岁 C.六、七周岁 D.六、八周岁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A.准公务员 B.专业人员 C.知识分子 D.国家干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 ),作出处理。 A.15日内 B.30日内 C.30日后 D.60日内 18、班主任教师私拆学生装有同学或朋友照片的信件,侵犯的是学生的( )。 A.名誉权 B.肖像权 C.财产权 D.隐私权 19、《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 )计人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五分之一 D.一半 20、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符合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规定和要求的是( )。 A.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包括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和思想品德欠佳的学生 B.教师对学生要赏罚分明,对犯错误的学生应当从严惩罚,包括适当的体罚 C.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D.教师对学生应当严慈相济,要把严格要求学生与关心、爱护学生结合起来 21、“四大名著”作者中,与《聊斋志异》的作者同一时代的是(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水浒传》 D.《西游记》 22、有一位文学家,家道中落,尽管“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却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写成了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名著。这位文学家是( ) A.施耐庵 B.罗贯中 C.吴承恩 D.曹雪芹 2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老舍是现代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B.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孔雀胆》等 C.《阿Q正传》《祝福》《包身工》《暴风骤雨》等小说都反映了半殖民地旧中国劳动人民遭受重压迫受剥削的生活 D.19世纪50年代出现了以孙犁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其作品以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对当代文坛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荷花淀派” 24、下列作家与作品对应有误的是( ) A.叶圣陶——《稻草人》《古代英雄的雕像》 B.贾平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 C.洪容——《万年青》《人到中年》 D.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25、周作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主要贡献是( ) A.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 B.主编和改革《小说月报》 C.发起和组织“莽原社”等新文学社团 D.主编《新青年》等刊物 26、下列外国作家、作品、国别对应错误的是( ) A.但丁——《神曲》——意大利,莫里哀——《伪君子》——法国 B.司汤达——《红与黑》——法国,狄更斯——《双城记》——英国 C.屠格涅夫——《复活》——俄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美国 D.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苏联,伏尼契——《牛虻》——爱尔兰 27、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是( ) A.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 B.卢梭的《爱弥尔》 C.巴里的《丘克和盖克》 D.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28、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亚洲、非洲、美洲、欧洲都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学、艺术和建筑遗产,下列文化遗产属于同一个大洲的是( ) A.《最后的晚餐》、雕塑“思想者”、雕塑“大卫” B.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帕特农神庙 C.《百年孤独》《老人与海》《海底两万里》 D.《飞鸟集》《高老头》《源氏物语》 29、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 A.沉郁顿挫 B.自然飘逸 C.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 D.绮艳 30、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是( )。 A.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B.“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升空 C.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发射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刘到某小学工作以来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培养的尖子生多次在全校学生诗歌比赛、演讲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但校长发现她经常对那些不听课、顽皮、不讲卫生的学生采取罚站、不许进教室、罚打扫卫生等措施惩罚他们。家长知道后,多次找她交换意见,但小刘不但不以为然,而且还对家长进行批评。 问题:请运用所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小刘的做法进行分析。 2、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8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问题: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3、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为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纺线也开展竞赛。①三五十辆或者百十辆纺车摆在一起,在同一段时间里比纺线的数量和质量。②成绩好的有奖励,譬如奖一辆纺车,奖毛巾、肥皂、笔记本之类。③那是很光荣的。④更光荣的是被称为纺毛突击手、纺纱突击手。⑤举行竞赛,有的时候在礼堂,有的时候在窑洞前边,有的时候在山根河边的坪坝上。⑥在坪坝上竞争的场面是________,“沙场秋点兵”或者能有那种_____。⑦不,阵容相似,热闹不够。⑧那是盛大的节日赛会的场面。⑨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_____呢?⑩你看,整齐的纺车行列,精神饱满的竞赛者队伍,一声号令,百车齐鸣,别的不说,只那嗡嗡的响声就有飞机场上机群起飞的气势。11哪里是竞赛,那是万马奔腾,在共同完成一项战斗任务。因此竞赛结束的时候,无论纺得多的还是纺得比较少的,得奖的还是没有得奖的,大家都感到胜利的快乐。 1.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壮观;气象;格局 B.壮阔;气派;规模 C.雄壮;气概;规格 D.广泛;气势;模式 2.下列四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从阵容、规模、气势等方面写了坪坝上竞赛的场面 B.写竞赛场面,用“沙场秋点兵”形容了竞赛的阵容,用节日赛会形容了场面的热闹 C.“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当年工作环境的宽松和优越,充满自豪感 D.这段文字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 3.对这段文字思想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写纺线竞赛,表现了延安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 B.通过写竞赛过程,表现了延安军民熟练高超的纺线技术 C.通过写竞赛阵容,表现了延安军民的英雄气概 D.通过写竞赛规模,表现了延安军民的博大胸怀 4.如果将“三五十辆……一项战斗任务”分为两层,最恰当的分法是( )。 A.①一④/⑤~⑥ B.①一⑥/⑦一11 C.①~⑦/⑧~11 D.①~⑩/11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B。专家解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永乐大典》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0,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2、D。专家解析:作家作品完全对应的一项是D项。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鼓书艺人》《茶馆》等;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 魏巍(1920.1.16~2008.8.24)河南郑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l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l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逝世。 3、C。专家解析: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或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的或特殊的结论的思维方法是演绎。 4、A。专家解析:赵树理(1906--1970年)。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北方的农村生活,表现新旧交替时代中农民思想意识的变化和新旧思想的斗争,在结构上吸收了传统小说、评书的特点,语言通俗生动,幽默有趣,给人以轻松之感。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二黑结婚》,中篇《李有才板话》,长篇《李家庄的变迁》。 5、A。专家解析:莎士比亚的剧作是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其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剧《罗密欧与朱丽n-t));喜剧作品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6、A。专家解析:句中提到“北京底层市民生活”与“上海工商界生活”,它们分属两个不同领域,A项符合文意。 7、C。专家解析:《唐律疏议》之所以是“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对后世和周边国家产生深远影响,是因为它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而非“原则”、“观念”或性质”。且“代表性法典”为常用搭配,故本题答案为C。 8、D。专家解析:对应句中的“不仅出产颇丰,而且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可知,第二空应填表“非常多”的意思的词。B项的“完全”表述过于绝对,不如“几乎”恰当。故答案选D。 9、A。专家解析:由“……之外,近年来,……一些新变化”可知,“广泛提倡读书”是世界读书日一贯的特点,故答案应在A,C项中选择。“浅阅读”是作为“阅读”领域内迅速传播开来的一种新现象,用“流行”一词形容更合适,故选A。 10、D。专家解析:本题比较简单。根据就近原则,很容易选出与“她”距离最近的“长江”。将“长江”代替原文中的“她”,文意不变,故D项为正确答案。 11、A。 12、B。 13、C。 14、D。 15、C。专家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16、B。专家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7、B。专家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18、D。专家解析:班主任教师私拆学生装有同学或朋友照片的信件,侵犯的是学生的隐私权。 19、D。专家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20、B。专家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21、B。专家解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全部是出自明代,《红楼梦》出自清代,和《聊斋志异》是一个时代。 22、D。专家解析:诗句指的是曹雪芹。这是曹雪芹的文友敦诚、敦敏兄弟,在诗中说到他贫居北京西山时的窘迫境况。 23、C。专家解析:《包身工》为报告文学,不是小说。 24、B。专家解析:匹配错误。《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芙蓉镇》——古华。 25、A。专家解析:周作人写了《人的文学》。在这篇文章中,周作人写道:“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 26、C。专家解析:《复活》,俄国作家,托尔斯泰。 27、B。专家解析: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28、A。专家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作品,“思想者”是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大卫”雕塑是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三者都属于欧洲,A项正确。胡夫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同属横跨亚非两洲的埃及,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属于欧洲,B项错误。《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作品,C项错误。《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作品,D项错误。 29、A。 30、D。专家解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 二、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小刘的做法是错误的。(1)小刘违背了爱国守法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教师要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2)小刘违背了关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对后进生的转变更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3)小刘没有做到尊重家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而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合作的前提。 2、【答案要点】(1)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3)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美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发展的特点,包括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4)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现行的班级上课注重面向全体,往往大家齐步走而难于照顾到学生的特点,使许多学生的才能发展受到局限。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国际上各个领域的竞争加强,都要求学校教学应注意从小培养有特殊才能的人。故现代教学要重视探索和采用一些特殊措施或制度,以保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5)在本案例中教师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了高效率的发展。是一个好的案例,值得借鉴。 3、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B。专家解析:解答这类题,一是要明确题目要求;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的词语;二是要认真阅读原文,体会词语在文中的作用。B项中的词语是结合上下文最恰当的一项。 (2)C。专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的理解能力。“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一句,本体:天地、深谷,喻体:厂房、车间。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其作用强调了竞赛场面的壮阔,抒发了劳动的自豪感。而C项中说写出了当年工作环境的宽松和优越是不恰当的。 (3)A。专家解析:本题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解答此题要以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为基础,其次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中的每~项内容正确与否,概述的语言是否准确。选文通过对纺线竞赛的地点、阵容、场面、规模、气派等五个方面具体生动的描绘,写开展纺线竞赛的热火朝天的场面,点出“在共同完成一项战斗任务”,这就是点出了开展群众性的纺线劳动的重大意义,也正是由于有着这样重大的意义,纺线劳动才更加有乐趣。因此,答案应是A。 (4)A。专家解析:本题是关于记叙文结构层次的划分能力的考查。学生做这类题时,要学会正确地给一段文字分层次,首先要抓住关键词语,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其次是借助语言标志,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作者在写一段文字时思想发展的步骤。第①至第④句写开展纺线竞赛的方式、内容、奖励办法及举行竞赛的几个地点。第⑤至第(11)句具体写纺线竞赛的场面,突出“壮阔”的特点和劳动的愉快。因此,答案应选A。 三、写作题 答案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