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根据安全对策措施的制定原则,评价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2.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的单元。 3.狭义的危险是指系统中特定的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结合。 4.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安监管技装字[2002]45号”文件,安全评价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评价。 5.防火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构成,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小时。 6.“三同时”是指生产„„„„扩建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7.《安全生产法》第25条,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 8.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92)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大类,37个小类。这6大类分别是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危险危害因素、生物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和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9.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指调整在„„„„因劳动者或生产经营环境的安全与健康,以及与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有关的„„„„的总和。即有„„„„总称。 10.按可燃物分类„„„„,A,B,C,D,C类可燃气体火灾 D类带电物质火灾。 11.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12.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以及„„„„等存在的进行的安全评价,查找„„„„,确定„„„„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3.《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14.根据„„„„,生产场所根据分为„„„„,其中,、„„„„一、二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