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011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初级)备考练习题(3)
一、单选题(单项选择题(共18题,每题l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1、按不合格类确定AQL,应( )
A.A类不合格的AQL大于B类不合格的AQL
B. A类不合格的AQL小于B类不合格的AQL
C. A类不合格的AQL远大于过程平均
D.B类不合格的AQL大于C类不合格的AQL
2、生产方过程平均优于AQL,应使用( )抽样方案
A.正常
B.放宽
C.加严
D.特宽
3、 产品质量特性值分布中心与规范中心偏移增加,则( )。
A. 不合格品率增大
B. 不合格品率减小
C. 不合格品率不变
D.不合格品率可能提高,也可能减小 4、 二次(和五次)抽样方案与一次抽样方案的样本量相比( )
A节省样本量
B需要更多样本量
C样本量相同
D无法判定
5、 抽样检验按检验特性值的属性分类,可分为( )
A 计件抽样检验、计数抽样检验
B计数抽样检验、计量抽样检验
C计件抽样检验、计点抽样检验
D计量抽样检验、计点抽样检验
6、某企业欲利用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下列不正确的做法是( )
A.收集数据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判断过程是否稳定
B.选择欲控指标
C.根据欲控制量特性的数据属性,选区控制图
D.按生产顺序从加工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子组及其子组绘制控制图
7、若过程能力指数Cp值0.67≤CpA. 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B. 在一次试验中不发生
C. 在多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D.在多次试验中不发生 13、为了使P控制图的下限LCLp≥0,应该( )
A、减小n
B、增大n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4、朱兰三部曲的顺序是( )。
A.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保证
B. 质量计划、质量改进、质量保证
C.质量计划、质量监测、质量改进
D. 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15、工序分布调查表相当于简化了的( )。
A. 控制图
B. 因果图
C. 直方图
D. 排列图 16、生产要素的5M1E是指( )。
A. 人、机、料、法、测、环
B. 人、检、料、法、测、机
C. 机、料、法、检、环、测
D. 人、机、料、检、环、测 17、要组织好QC小组成果发表,须注意( )
A.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B.规定发布成果的标准形式
C.不要让其他参会者影响发布
D.邀请当地政府领导参加发布会 18、业的质量委员会通常由企业( )的部分成员组成。
A. 中、高管理层
B. 高级管理层
C.中级管理层
D. 中、低管理层 二、多选题(多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一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但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5分))19、接收质量限AQL的作用( )
A AQL可被作为一个检索要素
B来自质量等于或好于AQL的过程的检验批其大部分将被接收
C是可以接收和不可以接收的过程平均之间的界限值
D是当一个连续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
E是在生产连续稳定的基础上的过程不合格品率的最小值 20、关于检验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特殊要求时均采用一般检验水平Ⅱ
B检验水平I比检验水平Ⅱ判别能力低
C检验水平Ⅲ比检验水平Ⅱ判别能力高
D检验水平Ⅲ能给予使用方较高的质量保证
E不同的检验水平对使用方风险的影响远远小于对生产方风险的影响 21、关于检验严格程度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检验是过程平均优于AQL时使用的抽样方案
B正常检验的抽样方案使过程平均优于AQL的产品批以高概率接收
C当连续批的检验结果已表明过程平均可能劣于AQL值时应进行加严检验
D加严检验可以更好的保护使用方的利益
E放宽检验的样本量比相应的正常检验方案小,其鉴别能力高于正常检验 22、在GB/T2828.2中,AQL一般用()表示
A.不合格品率
B.不合格数
C.不合格品百分数
D.每百单位不合格数 23、
24、极限质量LQ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孤立批检验以极限质量LQ为质量指标
B极限质量LQ是与较低的接收概率相对应的质量水平
C极限质量LQ是使用方认为产品批不合格的质量水平
D抽样方案确保当产品批的质量水平接近极限质量时,批被接收的概率很大
E孤立批的LQ质量指标是通过控制使用方风险来实现对批的质量保证的 25、关于统计过程控制SPC叙述正确的是()
A SPC中的主要工具是因果图
B过程控制理论的奠基人是休哈特(W.A.Shewhat)
C统计质量控制SPC是一种预防性方法
D SPC的重点在于“P(Process)”,即过程
E SPD是现代SPC理论的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 26、
27、由正常检验转为放宽检验表示( )
A.过程质量变坏
B.检验的经济性提高
C.过程质量非常好
D.生产能力提高 28、属于判异准则的是( )
A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
B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
C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
D连续14点落在中心线两侧的C区内
E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一在C区内
29、下列属于判异准则的是( )
A连续6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
B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
C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
D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两侧的C区内
E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 30、过程能力是指( )
A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
B稳态下所能达到的最小变差
C反映了稳态下该过程本身所表现的最佳性能
D决定于由异因造成的总变差
E是衡量加工内在一致性的 31、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时( )
A.点子在中心线周围随机分布
B.无异常链
C.点子在控制限外
D.过程稳定
E.过程可预测 32、质量改进的目的是指( )
A.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规定的质量要求
33、PDCA循环的特点是( )
A四个阶段必须是相互独立
B四个阶段要周而复始地转动
C每循环一次都应当有新的目标和内容
D每循环一次,产品质量、过程质量或工作质量就提高一步
E上一级的PDCA循环是下一级PDCA循环的依据,而下一级的PDCA循环又是上一级PDCA循环的保证。 34、质量改进分析问题原因时( )
A设立假说应该搜集关于可能原因的全部信息。
B设立假说可以运用“掌握现状”阶段掌握的信息,消去已确认为无关的因素
C验证假说可以用建立假设时的材料
D验证假说应该综合全部调查到的信息,决定主要影响原因并搜集新的数据或证据
E验证假说可以无意识地再现质量问题 35、质量改进活动经常考虑的课题内容有( )
A质量
B成本
C控制图
D安全
E激励 36、质量改进的组织为( )
A正式的可靠性委员会
B工厂经理
C质量委员会
D质量改进小组
E部门经理 37、质量改进小组组长的职责是( )
A与其他成员一起完成质量改进任务
B保证会议随时开始、结束
C做好会议日程、备忘录、报告等准备工作
D与质量委员会保持联系
E编写质量改进成果报告 38、质量改进活动中上层管理者不宜下放的职责有( )
A参与质量委员会的工作
B批准质量方针和目标
C提供具体的改进方案
D予以表彰
E修改工资及奖励制度 39、样本数据为分析质量损失中的一些 “关键的少数”原因,不应选择( )
A因果图
B排列图
C直方图
D散布图
E 控制图 40、分析现象用排列图与以下哪些不良结果有关( )
A质量
B成本
C交货期
D安全
E原材料 41、质量改进QC小组特点是( )
A明显的自主性
B广泛的群众性
C高度的民主性
D独立的组织性
E严密的科学性 42、QC小组可以分类为( )
A现场型
B科研型
C管理型
D服务型
E攻关型 43、调查100个家庭中拥有电冰箱台数的频数如下:
则平均每个家庭拥有电视机的台数不为( )台。
A. 1.40
B. 1.44
C. 1.50
D. 1.60 44、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的PDCA循环中的C不是指( )
A 实施
B策划
C 处置
D检查 45、从正常检验转到放宽检验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A当前的转移得分至少是30分
B连续5批初次检验均接收
C负责部门认为放宽检验可取
D生产稳定
E当前的转移得分未达到30分 46、由放宽检验必须转回正常检验时,条件之一是( )
A有1批放宽检验不接收
B当前的转移得分未达到30分
C负责部门认为有必要恢复正常检验
D连续5批初次检验均未接收
E 生产不稳定或延迟 47、在GB/T2828.1中,下列关于检验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暂停检验恢复检验时检验应从加严检验开始
B由正常检验转为加严检验是强制执行
C在生产过程质量变坏时,只有通过转为加严检验才能保护使生产方的利益
D检验如果不按规则进行转移,则有可能接收较多不合格批
E正常检验转为放宽检验是非强制的 48、孤立批的抽样方案的A模式规定的检索要素是()
A、极限质量LQ
B、检验水平
C、抽样方案类型
D、AQL
E、批量N 49、
50、下列属于判异准则的是( )
A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
B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
C连续4点中有3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
D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两侧的C区内
E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一在C区内 51、下列属于判异准则的是( )
A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
B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两侧的B区以外
C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
D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两侧的C区内
E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一在C区内 52、关于统计控制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统计控制状态指过程中只有偶因而无异因产生的变异的状态
B统计控制状态下至少有99.73%的产品是合格品
C统计控制状态下不合格品平均只有0.27%左右主要是由异因造成的
D 统计控制状态下过程的变异最小
E统计过程控制是以统计控制状态统计(稳态)作为基准的 53、下列哪些控制对象适用于X-R控制图( )
A.长度
B.强度
C.不合格数
D.纯度
E.重量 54、过程改进策略包括的环节分( )
A用控制图评估
B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C 评价过程能力
D检查过程中心
E管理决策 55、质量改进掌握现状的活动内容包括( )
A调查时间、问题的种类
B调查地点问题的特征
C调查企业的质量方针
D调查机、测、环,人、料、法
E去现场收集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 56、质量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为( )
A制定质量改进方针
B参与质量改进
C为质量改进团队配备资源
D对主要的质量改进成绩进行评估并给予公布认可
E编写质量改进成果报告 57、下列关于因果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因果图不能分析因果关系
B因果图可以表达因果关系
C因果图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解决
D因果图又称鱼刺图
E因果图第一次由休哈特提出 58、绘制直方图时,对数据的个数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包括( )
A.最多不能多于200个数据
B.通常不能少于50个数据
C.最少不能少于30个数据
D.没有任何限制 三、案例分析题((共5题,单选题:每题l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多选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一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但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25分))59、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品种单一,批量大,生产相对稳定。利用抽样检验对产品进行验则:
1.适宜使用的抽样方案( )
A.为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
B. 为孤立批抽样方案
C. 可从GB/T2828.1中检索到适宜的抽样方案
D. 可从GB/T2828.2 中检索到适宜的抽样方案
2.如果对产品进行首次抽样检验,在确定抽样方案时,需规定的检索要素有( )
A. 批量
B.AQL
C. LQ
D.严格度
E. 检验水平
3.此时规定的质量指标是对( )提出的要求。
A. 生产能力
B. 批质量
C. 过程质量
D. 工艺水平
4.若根据检索要素确定的抽样方案抽取样本,发现样本中不合格品数d大于接收数Ac,则( )
A. 接收该批产品
B. 不接收该批产品
C. 利用二次抽样再行判断
D. 无法判断该批产品是否接收
60、
2.R图的上控制限为( )
A. 15
B.9
C.13.1
D.10
3.将现场收集的子组数据在控制图上绘点,则( )
A.R图中的描点在界内,X(—)图中的描点出界
B.R图中的描点出界,X(—)图中的描点在界内
C.X(—)图和R图中的描点均在界内
D.X(—)和R图中的描点均在界外
61、如何有效利用因果图和排列图。
1.某制造工序发现尺寸不合格数量最大,画出因果图后发现波动原因,又通过排列图找出装备位置尺寸不一致并采取改进措施,该排列图应属于( )用排列图。
A. 分析现象
B. 分析原因
C. 预防措施
D.纠正措施
2.某企业组织发现近来顾客抱怨退货问题很多,同时交货拖延,用排列图找出当前主要问题后加以解决,该排列图应是( )
A.分析现象
B. 分析原因
C. 预防措施
D. 纠正措施
3.某质量改进小组画出的排列图“其他”项百分比很大,其原因是( )
A. 没有关键少数
B. 分类不当
C. 具有次要多数
D. A+C
4.使用排列图时,应注意的要点有( )
A. 抓住“关键少数“
B.抓住”次要的多数“
C.可用来确定采取措施的顺序
D. 排列图与因果图不能联合使用
62、把钢材弯曲成钢夹,考虑钢夹的间隙距离,其规范限为6.8±0.6mm,若加工过程稳定,钢夹的间隙距离X~N(6.8,0.32)。
1.该加工过程的过程能力为( )
A. 0.9
B. 1.2
C. 1.5
D. 1.8
2.该加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Cp为( )
A. 0.58
B. 0.67
C. 0.89
D. 1.05
3.经技术革新改进工艺,该加工过程的标准差减少到0.15mm,而过程中心不变,此时 为( )
A. 1.00
B. 1.17
C. 1.33
D. 1.4
63、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某通讯公司决定通过QC小组活动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全面改进服务水平,活动开展初期,公司就改进活动的组织、程序、选题、工具方法等进行策划,有些问题还引发了一些争论,公司共有员工30名,动员之后有24名员工报名参加了QC小组活动。
1.该公司QC小组适宜的分组方案有( )
A.一个大组统一开展活动
B.每2人一组分头解决问题
C.根据改进课题,分为3~4组
D.严格按行政班组划分,同日常工作保持一致。
2.为推荐改进活动,公司成立了质量改进委员会,大家就质量改进委员会在改进中的职责发表了看法,其中正确的有( )
A.必须身体力行,成立管理型QC小组
B.为改进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
C.要亲自参加每一次QC小组会议
D. 以各种方式对改进活动予以表彰和奖励
3.通过学习,大家都知道PDCA循环式改进的基本过程,但PDCA循环怎么用,又出现了不同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A. 可以由4个QC小组,对同一选题分别做策划、实施、检查、处置4个阶段的工作
B. PDCA的4个阶段,可以根据活动需要适当调整顺序或减少步骤以简化工作流程
C. PDCA每一阶段的活动都应很单纯,即大循环中不能包含小循环
D. PDCA循环是不断上升的循环,每循环一次之后,都应制订新的目标以实现持续改进
4.一小组改进活动中使用因果图进行原因分析,在讨论因果图的使用规则时,又发生了一些分歧,其中正确的是( )
A. 应把已发现的3个问题的原因画到同一张因果图上,以便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B. 因果图是对问题原因的抽象概括,应抓住主干,不要过于具体、繁琐
C. 为了采取措施,原因分析应尽可能细化,直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D. 随着活动深入,认识深化,因果图可以进行修改
5.在分析和确认原因时,大家有些困惑:到底哪个原因是主要原因?最后小李说:“老赵最有经验,你说吧。”不过,对老赵的说法,老王摇头表示反对。正确的程序应该是()
A.主要原因应由领导确定
B.应该通过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去验证
C.按过去经验办事
D.先按照老赵的说法去做,总比不做好
6.在提出和实施改进对策时,正确的做法是( )
A.不必考虑改进对策是否存在其他风险
B.应急对策与永久对策在解决问题上并无本质差别
C.在实施改进对策的过程中应注意确定改进效果
D.如果改进对策无效,应首先从改进对策是否按计划实施以及计划是否合理来考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