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五章 — 第二节 地籍测绘简答题:⑴ 变更地籍测绘工作中,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应如何实施界址测量?⑵ 本案,地籍测绘成果资料的变更,包含有哪些内容?⑶ 变更地籍测绘采用的技术、方法等,与初始地籍测绘的有什么区别?试用文字简述制定土地权属调查工作中地籍测绘的工作流程,并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主要工作。答:⑴ 变更地籍测绘,一般采用解析法。首先,检测原控制点及界址点的精度,确认其点位无误后再进行变更测量。◇ 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变更地籍测绘,在增设新界址点前,应利用原宗地草图中的测绘数据及界址点坐标,检查原界标是否移动或丢失。如发生移动或丢失,必须恢复界标,然后取得有关指界人同意后,再埋设新界标。废弃的界址点不需要再恢复。对新增宗地的变更地籍测绘,如需利用原测绘数据资料,亦应对其进行检查。◇ 界址点的检查方法,一般有检查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或邻近地物点的距离和解析法检查点位坐标等2种。◇ 检查结果满足表5-2-1精度要求的,保留原测量数据。否则,检验、明确是原测量数据有误或是由于其精度低而引起的,则以新测量数据为准。◇ 变更地籍调查时,未废弃的界址点,保留其原编号;否则,不再使用。新增界址点编号在本区域最大界址点号后续编。◇ 已损毁的界标,可根据已有界址点坐标成果,现场采用放样方法恢复界址点,放样精度应符合相关要求。◇ 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时,可预先准备好放样数据,测设新界址点的位置,设立界标;在分割双方及有关部门同意的情况下,也可现场先设置界标,后解析测量界标的坐标。⑵ 变更地籍测绘成果资料的变更有:宗地面积变更、地籍图及宗地图变更、界址点坐标册变更、面积汇总表及统计表变更等。⑶ 变更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的,完全相同。土地权属调查 — 地籍测绘的工作流程,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基本地籍图测绘、界址点测量、宗地图编制、宗地面积量算、质量检查和成果提交等7项工作。现分述如下:◇ 地籍控制测量: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2项;◇ 基本地籍图测绘:包括基本地籍图测绘及其编制2项;◇ 界址点测量:包括界址点位置的确认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2项;◇ 宗地图编制:宗地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一般用32开、16开、8开等规格纸材,从基本地籍图上裁切获取,宗地过大或者过小时,可以调整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500、1:1000、1:2000等。宗地图的制图标准依据相关的地图图式;◇ 宗地面积量算:一般是以外业实地测量的界址点坐标为依据,采用规范(或技术设计)要求的计算方法,界址线边长的计算结果以米为单位,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值到小数点后一位;面积计算单位为平方米,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值到小数点后一位;◇ 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检查、基本地籍图检查、界址点检查、宗地图检查以及面积计算检查;◇ 成果整理与提交:包括: — 技术设计书;— 地籍平面控制成果(包括原始手簿、计算书、各级控制点成果表等);— 基本地籍图;— 宗地图;— 界址点成果表(包括宗地面积计算书);— 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