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3-27 22: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5、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
大坝的阻隔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水文情势的变化改变了洄游性鱼类的生境,对鱼类饵料的生存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洄游性鱼类的生存及生长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对鱼类三场的破坏;低温水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氮气过饱和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
6、水坝对半洄游性鱼类影响。
(1)如果大坝没有设置过鱼通道(或设置的通道不合理),大坝就会成为半洄游性鱼类与其“三场”之间的障碍,阻隔了半洄游性鱼类洄游行为;
(2)大坝建设改变了半洄游性鱼类的水生生境,包括水温、盐度、流速、流量等水文情势,以及水质和饵料,影响半洄游性鱼类的繁殖等生理活动。
(3)减缓措施就是设置合理的过鱼通道。根据洄游性鱼类的洄游特性,选择鱼闸、鱼池、鱼梯等方式保障鱼类的洄游。
7、拦河建筑物(大坝)对鱼类的影响。
(1)水电水利工程拦河建筑物使河流水生生境片断化,阻隔鱼类洄游通道;
(2)大增阻碍上下游鱼类种质交流。
(3)库区水深、流速等水文情势的变化,坝下河段的减脱不等会造成原有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等水生生境的改变甚至消失,致使鱼类区系组成(急流性鱼类与静水鱼类)发生变化,特别是珍稀保护、特有物种的消失。
(4)水电水利工程泄流消能可造成水体溶解气体过饱和,对部分鱼类特别是幼鱼造成严重影响。
8、水库运行期对下游河段鱼类的主要影响因素
(1)在工程运行期,由于大坝阻隔,对上下游鱼类物种交流有一定阻碍。
(2)本项目大坝下游有鱼类的索饵、产卵场,被大坝截在上游的鱼类进入索饵和产卵场成为困难,而水库不同方式的放水对下游河道的水生生态影响明显。
(3)水文情势的变化导致饵料生物变化无常,水温、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的变化对鱼类产卵也有不利的影响。
(4)河道中鱼类的种群结构将发生变化、急流性或深水性鱼类将对理游水位变浅不适应。
9、针对水电水利工程对鱼类的影响特点,可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在珍稀保护、特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洄游通道建闸、筑坝,须采取过鱼措施。
对于拦河闸和水头较低的大坝,宜修建鱼道、鱼梯、鱼闸等永久性的过鱼建筑物;对于高坝大库,宜设置升鱼机,配备鱼泵、过鱼船,以及采取人工网捕过坝措施。
(2)工程建成运行造成鱼类资源量减少,应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措施。(验收工程考虑)
(3)工程建设使鱼类“三场”和重要栖息地遭到破坏和消失,应尽量选择适宜河段人工营造相应水生生境。
(4)工程建设造成珍稀保护、特有鱼类资源量下降,影响鱼类种群稳定,除了人工增殖措施外,可在社会和自然条件适宜河段设立鱼类保护区和禁渔区。
(5)对存在气体过饱和影响的水电水利工程,需采取对策措施,如调整泄流建筑物形式;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泄流时间,降低泄流量;多种设施合理组合泄流措施等。
10、工程对受保护鱼类产生的影响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1)大坝建设阻断了该受保护鱼类的洄游通道。
(2)库区大量蓄水,受回水的顶托作用,库尾的产卵场环境也受到影响,影响鱼类产卵和孵化。
(3)库区水文情势变化,特别是水流变缓,不适宜急流性鱼类生活,将导致库区鱼类种群组成的变化,包括受保护鱼类。
(4)库区较大面积的淹没区,蓄水及周边面源污染物的排入,特别是如果移民安置不当,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库区水质变差,影响鱼类的生境。
(5)由于工程建设导致下游出现减水段,影响鱼类的正常生活和洄游。
(6)针对以上问题,库区蓄水前应进行认真的清理,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包括合理选择安置区);采取合理调度工程发电,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工作的长效性;采取人工增殖放流、营造适宜的产卵场(如建立人工鱼礁)措施、建立鱼类保护区;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过鱼通道、加强渔政管理和生态监测;防治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切实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