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guohe

凤珠大姐注册环评师考试备考资料汇总大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4: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谈谈应试技巧
1应试前的准备
在拿到准考证的第一时间,在考场最近的地方预订酒店,最好提前几天实地考察一下,如果酒店条件太远或者条件不好,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再换酒店,如果考前才到达的话,考场周围的酒店都住满了,基本上没有选择的余地了。选择酒店很重要,在这方面千万不能图便宜,我对酒店要求很苛刻,房间一定要非常干净舒适并且周围环境要安静。2010年考试我提前三天到省城,住了两家酒店换了三个房间后终于找到了满意的酒店房间,好的住宿条件不仅能使人休息好,保持充沛的精力,还可以使人心情愉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考试期间要尽可能保持平日的生活规律,我把平时吃的喝的用的甁甁罐罐全带在身边,连家里平时睡觉用的颈椎枕头也带上了。早点到达早点适应新环境,而且还可以利用这几天安安静静地好好复习,不要小看这几天,在酒店的复习效率比家里要高得多。考试期间饮食起居最好要有规律,适当增加营养,要多吃有助记忆力的水果,如橘子、菠萝等,2010年考试前我每天吃大量的橙子(那个季节没有橘子卖所以以橙子代替)和菠萝,橙子个头太大,每次一个我吃不完,但是我强迫自己每天最少吃三个。白天认真看书复习,晚上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
考试前备齐所需要的证件、文具、计算器等,我做事很谨慎,每次考试我都带两个文件夹,一份随身携带,一份放在皮包里。除了身份证原件不能备份,准考证、文具、连计算器我都做了备份。考试用笔其实很关键,一定要用平时经常用的那支笔,并且只用平时常用的那种笔芯。我以前缺乏经验,以为越新越贵的笔好使,结果恰恰相反,新笔用起来不顺手,写字不流利。其实无论使用什么新东西都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等你在考场上和笔磨合得差不多的时候,考试基本上快结束了。一定要记着用笔一定要用旧的,越旧越好,只要还能写字就成。不应该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能多花,多花钱反而是会坏大事的。
2应试策略
应试策略是非常关键的,平时复习得再好,考试策略不恰当会直接影响考试成绩。首先要善于钻考试制度的空子,环评师考试每门只要及格即可,不象高考分越高越好,所以前三门要尽可能快地结束考试,不要拖到最后时刻才交卷,节省的时间可以去对付下一门。前三门是是标准化考试,一题一分最多两分,考前突击绝对有效,说不定在进考前的前几分钟你就逮着了四、五分。做题时要先易后难,对于有疑问的题要标上记号,而且要标上不同的记号,一般对于有八九成把握的题我标上对勾号,对似是而非的题则标上圆圈,对完全没有把握的题则标上三角形,等全部做完后再检查,对于有绝对把握的题不必检查,重点检查这些标记了圆圈和三角形的题,这样检查就节省很多时间。最后把答题卡全部检查一遍,数一下所有题目,看有没有答漏的,或者有没有答错位置,然后自己估算一下分数,一旦觉得有把握及格就马上交卷,交卷前别忘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核对姓名、单位、准考证号。通常前两门我都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交卷了,技术方法相对来说难度大些,交卷时间晚点。最后一门案例分析全部是主观题,这一门是不好估分的,所以争取一分是一分,一定要到最后时刻再交卷。
2010年考试为了使最后一门案例分析考试能保持充沛体力和清醒头脑,我做了精心部署,采取了“集中优势重点击破”的战术,拿出了舍卒保车的勇气和决心,决定上午技术方法一定要提前交卷,并且想法设法腾出时间午间好好休息。早上考试出发前就跟酒店预订了午餐,让服务员11点整准时把午餐送到我的房间。上午考技术方法试卷我做得很急,只是粗略检查了一下,感觉及格应该没有问题后马上果断交卷,等我回到酒店时11点还差十来分钟。一切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匆匆吃完午餐后马上午睡,为防睡过头上了三道保险,除了调好手机闹铃还让老公在一点半打电话我,最后让酒店总台提供叫醒服务。那天真是天助我也,我居然睡着了,而且睡得很香。醒来后马上冲个淋浴,让自己清醒过来,然后吃一个橙子一块菠萝,喝半杯浓缩咖啡后迅速赶往考场。事实证明我的策略太对了,午间的休息令我神清气爽,体力得到恢复,下午考试时再也没有以前那种晕头转向的感觉。如果我上午一心想在技术方法上考高分,到12点钟才交卷,那结局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技术方法肯定不止111分,可是要高分有什么用?就象08年我法律法规考了162分,案例分析70分,多出来的42分一分也不会匀给案例分析。所以应试策略是与考试成绩息息相关的一件事,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3应试技巧
环评师考试有三门是标准化考试,这里我先只谈这三门的应试技巧,案例分析再单独说。标准化考试有一定的猜答技巧,选择题存在凭猜答得分的可能性。大家都是经历高考过来身经百战的老手,选择题的答题基本方法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不外乎什么消元法、分析法、联想法、类比法、推测法、语感法等等。大家都是行家里手,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标准化试题是有漏洞的,其实出题的人也是人,是人都会犯错,或者有可能是在题库里抽题重合了,有时候你会遇上白白送分的题,前面的题在后面的题干中能找到答案,象这样的送分题千万不能丢。遇到完全不会做的单选题就选C,这样命中率稍高些;多选题犹豫不决时就全选,这个方法真的很有效,我屡试不爽。2008年的技术方法我91分过关,好几道多选题我都拿不准,最后全选压线过关。
还有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猜出题人的意图。2006年第一年考试我没有好好看书,法律法规题似是而非,导则标准好多内容我完全不知道,这两门我基本上是靠应试技巧过关的,不过说实话开始几年的题也确实简单。我记得导则标准有一道多选题,是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单项质量指数Ii值为多少才超标,问题具体顺序我不记得了,我随便排个序:
A. Ii≥1         B. Ii>1       C. Ii<1         D. Ii=1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4: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导则标准这本书我只翻了一遍,这么细节的东西我哪里记得,这个题我完全不会做,但是既然是多选题,我马上就明白出题人的意图是想考这个D,我一下子就给出了答案ABD。从考场出来同事和我对答案,他说这个题答案应该是B,他看了书,记得书上写着是这个答案,我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能,教材一定弄错了,结果另一个同事把2006年版的新书找出来证明我是对的。2005年的教材把这个东西弄错了,2006年版修正过来了。我当时看的是2005年的书,因为当时是一带而过的看因此完全没有印象。2008年技术方法考试有一道计算题:有一个挖掘机在坚硬的水泥地面施工,噪声有 90多dB(A) (具体数字不记得了)问50m 处的噪声是多少?这个题目如果按常规的点声源衰减模式计算,在所有选项中找不到对应的答案,其实出题人是在帮我们,给我们指明了思路不对。每道选择题题目和答案之间必然存在做题暗示点,这道题的暗示点太多了,首先坚硬的水泥地面,然后是50米,最后不给常规错误答案选项。假使他给出常规错误答案,我一开始肯定就选了它,不会深入细致地想。这三条暗示就提醒我这道题要考察考生的是95声环境影响导则关于地面效应这个知识点,坚硬的水泥路面被挖掘机挖过后就是软地面了,软地面加上50米还有距地面高度要求(这道题没有这个信息)这三个要素就构成了地面效应,幸亏考试前我把导则原文看了一遍,印象中还记得地面效应衰减公式中有个Log5,在考虑到地面效应这个因素后这道题就不难做了。其实考试就是考生和出题人在对话,你一定要搞明白他在想什么。通常前三门出题人的意图比较好猜,案例分析就不好猜了,开始几年我连出题人问的是什么都搞不懂清楚,更甭谈猜他的出题意图了。不过在最后两年尤其是2010年的案例分析考试中,我感觉能从案例题干中看出隐含的信息来了,于是和出题者有了对话的接触,从而能够准确迅捷地把握答题的关键。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4: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案例分析之我见
环评师考试最难的就是案例分析,前三门都是标准化考试,书看几遍不用特别记忆是能过关的,而案例分析是主观题,是前三门的综合运用,不仅要背诵记忆大量的导则标准规范原文,而且还要灵活加以运用。本来这一门就难,更棘手的是它总是被安排在最后的时间考试,前三门考下来相当疲惫,我相信如果案例分析安排在第一天考试,肯定有很多人能过关的。案例分析不仅考的是业务知识、还要考体能、考书写能力、考文字表达功力、更要考胆量勇气、心理素质……
关于案例分析复习方法我给合自身经验谈谈我的看法:
1.要有健康的身体
关于健康的身体对于案例分析的重要性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对于身体条件不好的人,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身体健壮如牛的人可以略过这一条。平时复习时一定要加强锻炼身体,把这当做是考试复习的一部分。通过总结了历年案例分析失利的原因,我发现首要的症结在体能,针对体能这个问题,除了平时加强锻炼,还调整了复习计划,把复习重点放在技术方法这一门上,因为要想下午的案例分析考试有充沛的体能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上午技术方法这一门一定要非常娴熟,以节省体力和脑力。平日在技术方法上下硬工夫,考试时就能应付自如了,以前技术方法的复习我更多侧重于理解,这次我改变学习方法,记忆和理解并重,全面扫荡,不留死角。我是抱着哪怕死也要换一种死法的想法参加2010年的考试,以牺牲技术方法这一门换取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应付案例分析考试,这种看似冒险的计划因为有平时打下的扎实基础从而得以完美实施。技术方法当天考试做题很顺利,当我确定自己及格无疑后就迅速交卷,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为下午的案例分析考试铺平了道路。
2.要有自信心
案例分析屡次不过,会严重影响到对这门科目的自信心。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如何才能走出失利的阴影,重整旗鼓再战?首先要冷静思考案例分析到底要考什么?尽管案例分析全部是主观题,得分全在阅卷人的主观判断,考察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是一个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考察考生对导则、标准、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活运用。这门科目尽管看起来象文理兼备,实际上应该更象理科,那些导则、标准、规范就象是一个个的理科公式,合适地运用到它们应该运用的地方,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就行了。案例分析考的不是观点独特、思想深刻、词藻华丽的作文,它要的是“千人一面”的标准答案,阅卷老师的判分标准肯定不是你的写作才能,而是得分点,我想这个得分点也许就是一句话,也可能就两个字三个字这么简单,这个点答对了就给你分,哪怕你这句话也许文字表达得不清楚,只要你答对了那两个字说不定他就会送分给你,这得看你的运气,如果你遇上性情温和笔下留情的阅卷人的话。不要把他们想象得那么神圣,他们也是人,是人都有人情味的。我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反正2010年考试我就是这么想的。当你明白案例分析到底考的是什么的时候,就是它走下神坛的时候,你越怕它,它越欺负你;当你勇敢地面对它时,它就败下阵来。
其次要认真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案例分析和前三门不一样,并不是越考越成绩越好,有时分数会越考越少,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气馁,要认真总结原因。这一门与心理素质、判卷标准严格与否等有直接关系,我第一年案例分析没看书考了65分,当时在考场上我完全找不着北,纯粹是一通乱写,这个分数绝对有放水送分之嫌;而2009年我历经两年认真复习,在考场上应答自如,却只考了58分。通过冷静的分析,我找到了失利的原因,客观原因是判分标准变得严格;主观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二是选题策略失败,三是审题不清,题目没看清楚就做题,一味抢时间。不要被自己的低分数吓倒,这个分数不能说明你的实力,58分和71分是一样的,只要找对失利的原因,来年说不定就会变成85分。找到失利的原因,就找回了失去的自信心,对于案例分析来说有了自信心成功就离你不远了。2010年我总结了历年案例分析考试经验共八条,写在笔记本的显著位置上,时刻提醒自己:一、一定要锻炼身体;二、坚定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行!三、临场发挥不能紧张,考试过程要冷静;四、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晰,同时要提高书写速度;五、不要急于赶时间,一定要看清题干和问题再答题,抓住要害,避免落入陷阱;六、答题一定要用术语表达,用教材原文表达;七、一定要高度重视计算题,小心计算题陷阱,化工类计算题坚决摒弃,一定要选验收案例题;八、答题答要点即可,不可过多展开。2010年考试时这八条我基本上都做到了,只是有道题答错位置了,改正后占据过多答题位置,以至后面的答题超出了边线,造成卷面不是特别整洁。
3.关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关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我个人认为有教材、过关习题集、历年真题(尤其是贾老师的案例真题)、以及09案例分析培训班讲义再加上自己的分类总结就差不多了,但是所有考试大纲涉及的技术导则、标准、规范原文一定要看懂看熟(注意一定要看原文)。教材最少要看五遍以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材后面的专家点评要熟悉到可以背诵的地步,教材后面的问题网上有答案也要认真看,但是个人觉得有些答案不是很完善,别人的答案只能做参考,不能一味死记硬背。2010年复习时因为时间的关系,对教材问题答案以及历年案例真题我只是把不同版本的答案全部拷贝下来,把同一道题的不同答案如实整理在一起,然后打印出来,在复习时我认为有需要补充的答案,就用笔写在那道题的旁边。我上传到网上的答案都是历年网友总结的答案,我本人补充的答案因为是手工书写,所以没有上传。对于习题集、网上真题答案都要抱着批判吸收的思想来对待,不能一味相信别人,即使是专家也不能盲目崇拜,那个案例过关40题就有好多错误,有的甚至犯的是非常低级的错误。贾老师是生态专家,他的生态题答案也并非100%正确,甚至是环评师教材尽管年年改版年年都有错误。但是总的来说瑕不掩瑜,教材、过关习题集、贾老师真题集、网上真题答案都是很有参考价值、非常不错的复习资料。
至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复习资料,我认为有四个资料很有帮助,第一个就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保护司1998年出版的《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培训教材(讨论稿)》,我手上的教材是我们同事上世纪九十年代培训时发的,2010年我看了这本教材后,对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一味光看教材是悟不出什么道道的,因为那个教材是导则的简写版,既然是简写,阅读理解起来肯定有不连贯性,把这个结合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看就能看明白了。第二个就是《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技术导则》,这个导则其实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不亚于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好多在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上找不到答案的东西其实都在这个导则里面。第三个就是《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年年考,这个导则必须烂熟于心。第四个就是2009的案例分析培训班讲义贾老师生态影响评价部分的内容,这个讲义贾老师讲得很全面很透彻,里面涉及许多真题,有非常完整的答案。
_40��[H \ar-indent-count:2.0;line-height:150%'>A. Ii1         B. Ii1       C. Ii1         D. Ii=1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4: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4.关于真题和过关习题集
论坛上有许多人老是抱怨为什么官方不公布历年真题,其实不公布真题并不是一件坏事,在我看来历年案例真题具有高度相似性,生态类公路、水利水电、采掘类项目几乎年年考,化工污染型项目、验收题也几乎是换汤不换药,有的题几乎是原封不动地二次考,象耕地保护措施、大桥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等等,正因为没有公布真题才具有高度相似性,如果公布真题那考试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不敢想象。因此历年真题对于考试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网上流传的真题我认为至少包含了80%-90%的内容,真的非常感谢和佩服这些记下真题的人。对于历年真题一定要重视,以前考过的重要知识点来年一定还会考,08年考过尾矿库,09年接着继续考。还有大桥水环境风险、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耕地的保护措施年年考,“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水土流失、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贮存场、危险废物填埋场等等也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内容。对这些内容一定要重点复习,彻底搞懂弄通。
流上盛传的真题答案不一,如果我们把这些答案放在一起做分析比较,就会发现答案各有千秋,从这些不同的答案对比中会有意外收获。例如2009年案例分析第一题第一问:
1、应从哪些方面分析地表清理、岩土剥离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老师答案:
(1)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一定的植被生物量损失及其生态效益的损失;
(2)破坏农田,造成农田面积的减少和粮食产量的损失;
(3)地表清理及岩土剥离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4)由于处于山区,还需分析是否会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而破坏生态环境;
(5)清理、剥离活动是否会对山区野生动物造成不利影响。
四川87 分考生devil028 答案:
1)地表清理,破坏植被,区域改变土地利用格局对植被(灌木)生物量、生产力、物种、覆盖率的影响(源自—非污染导则及技术方法生态影响196 页)
2)地表清理,破坏耕地,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源自—非污染导则)
3)由于岩土剥离,改变地表应力,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源自—非污染导则)
4)由于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改变动物生境,对动物种类、数量及活动的影响(源自—技术方法生态影响一章)
5)废石堆存对景观影响(源自—技术方法景观影响一章)
6)剥离废石堆存产生的破坏植被、水土流失
7)地表清理,破坏地表植,将被加剧区域水土流失程度。(源自—技术方法水土流失一章)
从以上答案对比可以看出,贾老师答案明显带专家口吻,而devil028则是典型的学生口吻,我更倾向于devil028的答案,因为他的答案更符合原文表达、术语表达的原则,而且因为多了一个“景观影响”而更全面些,我们没有贾老师那样的高度总结能力,就老老实实按书本上的原文术语表达就行。
从这种答案对比中我还悟出了一点,两个人答案重合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得分点,比如他们共同提到的“地表植被的破坏”、“对动物的不利影响”、“植被生物量”、“农业生产力”、“诱发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岩土剥离造成水土流失”,还有devil028 提到的“景观影响”,在我看来这些就是阅卷老师判分时的得分点,只要提到这方面的内容就可以得分,分多分少在于文字表达是否准确合理。
过关习题集因为含有部分真题以及高度仿真性也应该是重点复习内容之一,这个习题集和历年真题应该动手做,多做几遍,且做实战练习,按考试的时间要求做,找考试的感觉,做完后把自己的答案比标准答案对比,然后把错误之处标上记号,下回再做看是否有提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做题的速度,而且锻炼了书写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5.关于原文、术语
关于术语的重要性devil028在他的经验介绍中已经写得非常清楚,我就不重复啰嗦了,这里用一句话总结:术语就是得分点!2010年考试借鉴了他的这个重要经验,案例考了79分与我考试时用原文作答、术语表达有很大关系。所以原文、术语是大幅增分的捷径。
6.要提高书写能力
对于案例分析这一门来说,书写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案例分析题量很大,要在三个小时内完成,没有流利快速的书写能力是不行的,字写太快了太潦草了阅卷老师看不清,字写慢了影响做题速度,所以考试时一定要写行书,以前我只会写正楷字,开始做题时字迹很工整清楚,到后来时间不够写出来的字自己都快不认识了。2010年春节后我开始练字,买了两大本行书字贴几乎每天练,开始时每天练一两页,后来练半页、几行,有时实在忙得没有工夫练,我也要挤一点时间练上两三行。渐渐地我的字迹发生了变化,字不仅越写越漂亮,而且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单位政治学习开卷考试,我老公照着书抄大段地删减,我一字不减地抄,结果还比他先交卷,而且字迹较工整,他不仅比我速度慢,字迹还潦潦草草,他惊讶得不行。练过与不练的区别就有这么大,在考场上节约一分钟都是宝贵的,字写得又快又好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多思考,还可以争取阅卷老师的卷面印象分,说不定送一分你就及格了。所以考案例分析字写得不好又不快的人练字是必须的。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4: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7.自我总结归纳
学习要善于总结归纳,前三门因为是客观题,对于总结归纳能力要求不高,但是案例分析这一门要学会总结归纳。首先对每个行业类别的案例要做分类总结,我在网友上传的《2007年案例分析考前冲刺参考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把厚厚的一本案例教材浓缩成35页纸,基本涵盖了每个案例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项目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影响预测评价、环保措施、评价重点等,以及每个案例存在的问题及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然后在每个行业类别的案例分析基础上建立一套档案,把每个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相关导则、排放标准(污染控制标准)、清洁生产标准、验收规范以及相关知识全部荟萃在一起,这样就把案例分析与前三门有机地融合起来。
对于导则规范中相同相似的内容要做对比归纳,关于不同的验收规范相同内容我做了四个对比表;还有针对在不同的导则与验收规范中提及的敏感区与敏感目标我也做了一个总结归纳;针对不同生态系统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的不同也做了一个归纳对比表,这些对比表我将随后发到网上。只有通过这样一目了然的归纳对比,才能做到思路分明、有条不紊。
8.案例应试技巧
历经五年考试,我总结了案例分析考试以下应试技巧:
第一,考场上一定要冷静,不要紧张;
第二,不要一味追求做题速度,审题一定要细致,看清题目和问题后再做答;
从第一年考试开始我就意识到速度的重要性,始终认为只要把题目做完了就成功了一半,前四次考试我一味图快,绝大多数连题目都没看完就开始答题,所以每次考试我只成功了一半。2010年考试我吸取了这个教训,审题时注意研究问题和题干素材里的联系,发现题干中的隐含信息,读懂出题人的意图,然后才给出答案。
第三,一定要用原文术语作答;这条是再三强调的。
第四,一定要注意避开陷阱;
其实每年案例考试的计算题都不难,但是最近两年题目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设置有陷阱,如果不小心谨慎的话极有可能掉入陷阱中。2009年第五题关于二甲苯浓度是否超标那一问题,当时我连看都没看到题目中有12米(厂房高度)这个数字,因为赶时间也没仔细想结果落入了陷阱。
第五,千万不要选化工题;
2008年案例分析考试第六题关于铜冶炼硫平衡那道题,开始时我选做的这道题,以为自己能做,结果花了20分钟还没算出来,然后及时刹车改换题,白白浪费20分钟宝贵时间,如果把这20分钟拿来攻下2分那年考试就过关了。所以从此后我一见到化工污染型项目的题目就首先摒弃。
第六,尽量选验收题;
    验收题凡是涉及令人头疼的概念开始时我一般都避而远之,因为我不喜欢死记硬背那些东西。而2010年当我下决心要把那些验收监测与调查的条条框框记下来后,我发现要记住那些东西也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现在想想这类题其实真的相当于送分题,所以请尽量选验收题。
第六,慎重选择计算题;
要依据自身情况酌情选择,不能不选,也不能多选。我对计算题有着莫名的冲动和喜爱,因为这类题目如果做对就可以得满分。而且计算题向来都是我的强项,所以每次案例分析考试看见计算题就不想放手。2009年案例分析考试我就是因为选题策略的错误导致惨败,我没有选择容易得分的验收题,而选择了第五、第六题,尤其是第六题五个问题有四个问题全部是计算题,这些题目尽管不难,但是在那种争分夺秒的紧张考试中是很难保持清醒头脑思考的,稍不留神大意就失荆州,同样的题同一个人平时做和考试做就可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所以如果没有绝对把握还是不要“剑走偏锋”,一定要量力而为,不能豪赌,豪赌的下场就是象我2009年那样的惨败。
最后我用一个公式来总结案例分析的复习方法:
体能+自信心+教材+真题及答案+过关习题集+原文术语+书写能力
+归纳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应试技巧=72分。
等式的左边越多越好,右边少一分不行,多一分没用,72分和100分没有任何区别。
洋洋洒洒写了四万多字,本想简单写写交差,不想越写越多,由衷地希望能把更多亲身体验的考试感悟带给还在考试路上艰难行走的人们,同时也对自己曲折坎坷的五年考试生涯做一个全面总结。由于各方面原因从最初动笔到完成此文,断断续续前后花了两个月时间,中间几度搁浅,但最后还是坚持写完了。“人情如债逼”,“五一”假期全用在写此文上了,因接锺而来的重要事情耽搁直到今天才写完。抱歉写晚了,“晚到总比不到好”,虽然考试不久即将来临,还是希望以我的惨痛经历换来的经验能给学弟学妹以至以后的学侄们(与我女儿同龄的90后)或多或少带来一点借鉴,少走一些弯路。尽管通过了考试,但是我的环评专业能力还很差,我这个外行应该更多地向科班出身的内行们学习。后来者比我年轻、比我聪明、比我健康、比我内行、学历比我高、能力比我强……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没有失败。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大浪淘沙过后,数风流人物将尽显风流!
衷心祝愿大家考试成功!                 凤 姝
2011-5-10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3-2-1 20: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完了,为准备考试提供了借鉴,万分感谢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3-2-4 21: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姐 你就是我的阳光!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10: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3-6-3 17: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联邦行政机关的在环评中的角色定位是程序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在“决定是否编制报告书”的阶段,真正的决定者是公众而非行政机关。因为如果行政机关认为拟建议的行动通常无环境影响的行动,就得编制“无重大影响认定”的文件并交由公众审查;公众审查认为有影响,行政机关就必须编制“环境评价书”;编制过程中如果行政机关还认定“无重大影响”,则仍得编制“无重大影响认定”文件并交由公众审查,公众最后的决定为终局决定
长久以来,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政府作为“君临天下”的“父母官”操办了很多的社会事务,公民(老百姓)从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依赖感。


摘自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比较
李飒 李海生 周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环境评估中心的人也忒大胆了吧,这也敢往上面写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3-8-1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好超详细的备考心路历程,转存下来,细细研究!姐姐你真棒!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网站地图

GMT+8, 2025-4-21 22: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