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0-30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继续:
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接洽也由项目经理负责,如质检站、试验室、环保环卫等部门。和甲方鉴合同、要工程款由公司负责,工程款按比例给项目拨付,由项目经理给施工班组及现场管理人员开资。公司会定期到工地检查质量与安全情况。总之一切都在向正规化发展。这样的管理模式对项目经理要求非常高,一方面要抓生产,一方面要搞社交。
实际上施工管理上的事,都是国企玩剩下的。不同的就是人的积极性。在建设系统中,搞施工的人是最低层的。上面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地质勘察单位,后来又加了一个监理单位。从政府职能部门来讲,管你的部门就更多。有建设局,质检站,安检站,安检局,环保局,环卫局,计生局,人防办等等。最可气的是公安局,有几年要求工人必须办暂住证,一个一百块钱。他们会随时来工地检查,把工人象拉牲口一样带走,强迫办理暂住证,否则就不会放人。项目经理要把这些部门逐一摆平。
建设单位的大领导由公司出面接触,项目经理只负责和甲方的现场代表接触。有的地方甲方代表的权力很大,许多现场签证都需要他们确认,他们的名字就是钱,就是效益。甲方代表会帮你处理好很多事情,因而项目经理必须想尽办法和甲方代表处好关系。过时过节要给甲方送礼,大领导多送,小领导少送。平时则要投其所好的交流感情,时不时的一起喝喝酒,打打麻将,泡泡澡。如果能一起找小姐嫖娼,那恭喜你,领导把你当作自己人了。
设计单位和地堪单位本来和施工单位一样,是侍候业主的。但人家的专业性强,在系统中是技术权威。搞施工的保不齐哪天会出现一些技术上或质量上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找以上两个单位想办法。这两个单位的人一般看不起施工单位,但是也有例外的时候。有些搞设计的人活儿很多,顾不上亲自设计,就让实习生搞,或干脆套图。他也知道自己的施工图漏洞百出,因而会主动和施工单位讲:有什么问题我们私下解决,不要通过甲方。
监理单位是建设系统中最不受待见的单位,没人喜欢他们。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规矩铁面无私,而是因为监理队伍的素质普遍低。甲方一般不愿意花监理费,之所以要用监理公司,是因为国家规定必须有这样一个部门。监理单位的监理费都很低,为了保证利润,他们会雇佣一些稍微懂行的人来现场当监理,最大的好处是工资低。工资低的监理到工地后会动许多脑筋,想尽办法创收。创收的最好办法是吃拿卡要。对这些人项目经理心里极其鄙视,表面上却要和和气气的应付,还要时常花点小钱打典。对于特别过份的监理,项目经理会指示手下的技术员等和他大吵一架,或者干脆让工人打一顿,然后自己再出面调解。施工单位和监理出现矛盾,甲方表面上会支持监理,实质上则会偏袒施工单位。因为毕竟和施工方的相互利益更深一些。
质监站和安监站是权力最大的两个部门。建筑工程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就要和这两个单位接触,这是政府职能部门,施工单位没有选择。这两个部门的人出来以后一般都官气十足,虽然级别不高,管的事儿却高大上。所有的施工单位都会巴结这些人。的我认识一位质监站的小科长,他曾经扬言,只要认识了他,就等于认识了半个省城。还有一位县城里的安监站站长,前几年母亲去世,县城的施工单位都去随礼,还一起送葬,送葬的车辆就要五六十辆。这些人的收入有多少呢?我不知道,也不敢猜。
安监局和安监站是两码事。安监局主要监督厂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而安监站是建设局下设的单位,主要负责建筑工地的安全监督。这两个部门经常闹矛盾,后来上级部门专门下发了一个文件,明确要求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由安监站负责。安全局来工地检查主要是为了罚款,他们往往会突然来到工地,抓住一项他们能看得懂的安全违章事件,然后开出巨额的罚款单。这时候项目经理要去找相关负责人疏通,说白了就是给相关人送礼,然后象征性的交一笔罚款,他们也不会来复查。
环保、环卫部门主要监督工地的扬尘、道路遗洒、噪音等问题。扬尘、遗洒这些好解决,工地上会尽量做好的。难控制的是噪音。如果有人投诉噪音扰民,执法大队会直接来封了工地。头疼的是,有时候相关部门会拿着仪器来工地测施工机械的噪音,超了标就要罚款。一般检查下来百分百都超标,解决的办法是交罚款,益交罚款就不超标了。奇妙吧?
有几年计划生育工作抓得特别严,想生二胎的人需要东躲西藏,被称作“超生游击队”。工地是超生游击队的重要藏身地,因而项目经理要向计生部门做出保证,保证工地上不会出现超生现象。万一出现了超生怎么办?我没见过不敢乱说。不过那时抓超生手段确实非常严厉,我有一个本家侄儿就是在山洞里出生的,去年才上了户口。
有时候消防队也会来工地检查消防工作。消防队是武警部队,最难打交道。部队的人大多任性,很难摸清他们的底牌。他们来工地检查,往往是给你写一个不合格的条,然后拉了工地上的总电闸,把封条一贴就走了,一句废话都不多说。你也很难找到一个熟人在中间沟通,所以必须自己亲自出马低三下四的到队里找他们。一回生二回熟,多跑几次就好了。工程中如果有消防工程,那就好办了,专业做消防的队伍都和消防队有关系而且非同一般。近几年,外墙保温也归消防队验收,消防队插手工程就更多了。
总之项目经理这活儿很不好干,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给各种各样的人装孙子。有人自嘲,项目经理比小姐还要耐操,比小姐还没有节操。但是项目经理也会有各种好处。尤其像兴泰一样的大型私企,项目经理的待遇很高,而且回扣也很多。一些会干的项目经理会自己承包劳务或供应某种利润高的材料,当然自己不出面,让一个信得过的人出面。民营企业发展得大了也和国企一样,会有许多的管理漏洞,也会出现种种腐败。老祖宗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也是潜规则。潜规则是什么?就是圈子里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却不能摆到桌面上说,更不能拿到太阳底下晒。
我到元恒公司的时候还没有监理,建设单位的现场管理主要靠甲方代表。那时候甲方拨付的工程款不可以,基本能满足施工要求,用不着垫资。但是元恒公司却总是拖欠材料费和工人工资,我很不理解,以为老板土鳖,把钱都糟践了。那时候关于李老板的传说很多,说老板好赌,但没听说他输过。还有传说李老板外面有个女人,一起过了好几年。李想要离婚娶她,可老婆和孩子都死活不让。无奈之下只好和那女的分手,听说给了那女的不少钱。这个版本属实,几年后李宗元还是离了婚,娶了一个艺术学院毕业的大学生。
后来我才知道,元恒公司的资金运作非常高明。那时候国企正在改制,大批的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由于政策不再支持或不合时宜而走到了穷途末路。有眼光的民营企业家此时纷纷出手,用很低的价格收购了这些企业,也用很少的钱买断了这些企业职工的工龄。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叫做“下岗职工”。政府说改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痛入骨髄的是下岗工人。
元恒公司在这段时间内大显身手,收购了很多这样的企业。对民营企业家来讲,这是一千年才能遇到一次的机遇,抓住了就能在几年后的地产大战中一步登天,当然也有登天后掉下来摔死的,那是后话。元恒公司集中了大量的资源,运用了很多的手段来收购这些企业。资源怎么集中呢?一方面是资金,一方面是人脉;手段如何运用呢?四个字:巧取豪夺!
我在元恒公司不是核心人物,对老板的操纵手段只是道听途说。不过有一些企业的做法我是听当事人亲口说的,很有代表性。话说内蒙西部有一位叫高明的能人,八十年代就开始做生意,很有钱。后来赔了,就去找以前的一个生意伙伴想办法。他的这个朋友姓牛,叫牛斌,此人更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商场高手。牛斌告诉高明,听说磴口县有一个焊条厂要专卖,而磴口的县委书记自己正好认识。高明就对他说,自己现在只剩下一万块钱了,怎么买厂子?牛斌告诉他,这就够了。两人先包装了一下,就去磴口找领导去了。
当时的各级政府抓改制、抓招商引资就象以前抓计划生育一样变态,见有人来投资买厂,就象捡了宝一样。双方达成意向,高明以三十万元的价格买下厂子,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后付款。如何后付款呢?就是先签了购厂合同,拿着合同到银行做抵押,由政府担保向银行贷三十万。工厂职工的工作由政府做,一律买断。职工里面当然要有人当托,帮着做工作。厂子很快就成功转制了,政府和高明双方都皆大欢喜。最令人感动的是,当高明接手厂子的时候,工厂的库房满满的没人动过,连冰柜里的肉都没人拿走。高明凭着多年经商的人脉,很快把库存的成品卖了出去,销售的钱竟然超过了三十万。 |
|